激光技術是現代高端製造前沿技術,在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激光加工應用已從(cong) 一開始的食品、紡織、電子等輕工業(ye) 領域,拓展至汽車、船舶、航天、航空、高鐵等重工業(ye) 領域。數據顯示,我國的激光設備市場在過去10年間,實現了超6倍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已經超過800億(yi) 元。近期,深圳市稅務部門對激光產(chan) 業(ye) 集群進行調研,了解了該產(chan) 業(ye) 目前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困難,建議從(cong) 頂層設計、創新驅動和產(chan) 業(ye) 鏈條等方麵支持產(chan) 業(ye) 發展。
一是國際技術壁壘較高。受技術及製作工藝限製,激光設備所需半導體(ti) 激光芯片、激光頭、特種光纖等核心零部件進口依存度較高。某激光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反映,目前,公司電機及芯片等關(guan) 鍵材料和配件中約40%依賴進口,特別是核心器件大功率藍光激光芯片目前在國內(nei) 缺乏可替代產(chan) 品。
二是產(chan) 品價(jia) 格競爭(zheng) 激烈。近年來,國內(nei) 打標、切割等技術門檻較低的領域出現低價(jia) 競爭(zheng) 的現象,光纖激光器價(jia) 格戰從(cong) 低功率打到高功率,進入價(jia) 格“白刃戰”階段,通過降價(jia) 獲取更大市場份額的行為(wei) 影響了行業(ye) 盈利水平,導致研發投入資金受限。深圳市某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在激光金屬鈑金切割領域存在低價(jia) 競爭(zheng) 的情況,為(wei) 擴大市場份額,公司在維持原材料成本線的前提下下調產(chan) 品售價(jia) ,核心產(chan) 品納秒固體(ti) 激光器報價(jia) 從(cong) 最高每台10萬(wan) 元下降至4萬(wan) 元,降幅高達60%,激光器毛利率從(cong) 上市時50%下降到10%~20%,利潤總額也出現一定降幅。
三是高端研發動力不足。一方麵,激光產(chan) 業(ye) 需要較長技術攻關(guan) 及產(chan) 品驗證時間,投入產(chan) 出短時間內(nei) 不成正比,對企業(ye) 資金要求較高;另一方麵,產(chan) 業(ye) 發展所需高端人才較為(wei) 匱乏,製約產(chan) 品創新能力提升。
建議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入手推動激光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
一是做好全麵多元的頂層設計。加強行業(ye) 標準研究和製定工作,鼓勵有關(guan) 高校、研究機構、標準化組織、行業(ye) 組織、企業(ye) 積極參與(yu) 激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及時製定行業(ye) 標準,推動相關(guan) 國際標準、企業(ye) 標準、產(chan) 品標準等出台。
二是打造創新驅動的產(chan) 業(ye) 格局。硬件上,建立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攻關(guan) 庫,每年組織實施一定數量的科技創新攻關(guan) 項目;軟件上,匯聚多方人才,在涉及激光領域的檢測軟件、套料軟件、服務軟件、工業(ye) 軟件上精耕細作,持續積累研究成果。加強引導行業(ye) 互助,優(you) 選龍頭企業(ye) 成立行業(ye) 協會(hui) ,加速突破行業(ye) 技術難題,提高資源整合利用效率和市場空間。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健全激光領域技術創新、專(zhuan) 利保護與(yu) 標準化互動支撐機製,促進創新成果的知識產(chan) 權化。
三是構築係統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條。一方麵,鼓勵相關(guan) 高校、科研機構加大對大功率藍光光源等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實現供應鏈關(guan) 鍵產(chan) 品本土生產(chan) ;另一方麵,圍繞產(chan) 業(ye) 鏈配套,推進激光產(chan) 業(ye) 園建設,在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有的放矢地扶植一批小而精、小而專(zhuan) 、小而特的激光產(chan) 業(ye) 配套企業(ye) ,積極引導龍頭企業(ye) 對中小企業(ye) 進行緊密型或鬆散型的兼並重組,形成集聚效應,擴大經濟規模。
來源:中國稅務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