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ya) 波長光學的發展,人們(men) 對電磁波在具有凹槽的金屬平麵上發生的散射和共振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希望通過這些工作洞悉亞(ya) 波長結構與(yu) 電磁波作用的物理過 程,並將成果應用於(yu) 光學集成和人工材料的製造。為(wei) 了簡化問題,過去的研究絕大多數都是針對單色連續電磁波進行的,而對於(yu) 更實際的脈衝(chong) 電磁波鮮有涉及。近年 來,“牛眼結構”(金屬小孔周圍刻有環狀凹槽)的脈衝(chong) 太赫茲(zi) (THz) 波透射實驗表明:通過改變凹槽結構,可以有效控製透射脈衝(chong) 的波形。這項工作讓人們(men) 認識到研究脈衝(chong) 電磁波在凹槽上的散射特性無論對理論還是應用都具有重要意 義(yi) 。然而,迄今為(wei) 止,即便是最簡單的對稱雙槽平麵結構,人們(men) 對脈衝(chong) 電磁波在其上發生散射的時域和頻域特性仍然知之甚少。
基於(yu) 此,武漢國家光電實驗室太赫茲(zi) 光電子學團隊的丁嵐博士在導師劉勁鬆教授的指導下研究了高斯型脈衝(chong) 電磁波在對稱雙槽上的散射特性。通過使用該團隊過去提出的擴展波導模式法(WGM with Coupling Interaction,WGM-CI), 研究工作得出了散射脈衝(chong) 在時域和頻域的解析表達式。在此基礎上,係統分析了凹槽形狀、間隔、散射角等因素對散射脈衝(chong) 時域和頻域特性的影響,並定量給出了頻 譜分裂、脈衝(chong) 變形、腔模共振等物理過程的出現條件。這些理論成果,為(wei) 今後研究複雜表麵結構的脈衝(chong) 散射打下了基礎,並有可能通過上述研究成果設計出工作於(yu) 低 頻段的脈衝(chong) 整形天線和耦合器等新型光學儀(yi) 器。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974063),武漢國家光電實驗室研究基金(P080008)以及中央高校基礎研究基金(2010MS041)的資助。研究成果發表於(yu) Optics Express(2010,18,26,27682-27690)。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