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自行製造膠片,猶如能夠製造火箭。”這是樂(le) 凱集團的前身保定電影膠片製造廠1958年建廠時,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祝賀詞。53年後,做火箭的航天科技集團和做膠片的樂(le) 凱集團宣布重組。今年9月23日,中國樂(le) 凱膠片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北京舉(ju) 行了重組合作儀(yi) 式。
作為(wei) 曾經的大眾(zhong) 消費品牌,樂(le) 凱膠卷如今已定格成很多人回憶的一部分。樂(le) 凱集團也見證了行業(ye) 的跌宕起伏。樂(le) 凱前身的膠片廠曾自主研發出中國第一代照相軟片、黑白彩色電影膠片等,填補了多項國內(nei) 空白,生產(chan) 的膠片曾一度占據中國電影膠片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至上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迷,電影膠片市場也開始出現萎縮。在此背景下,樂(le) 凱第一次嚐試轉型,主營業(ye) 務從(cong) 電影膠片轉向彩色膠卷及彩色相紙。
樂(le) 凱於(yu) 2005年再次啟動轉型,在嚐試數碼相機、MP3等消費產(chan) 品未果後,利用多年積累形成的塗層、成膜、微粒三大核心技術,轉向中高檔平板顯示用光學薄膜及其帶塗層的深加工產(chan) 品,近年來經營業(ye) 績有所回升。據樂(le) 凱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以光學薄膜為(wei) 主的膜材料的銷售收入僅(jin) 占到樂(le) 凱集團銷售總額的19%,利潤卻占到集團利潤總額的42%。數碼相紙全部替代了傳(chuan) 統相紙,CTP、柔性樹脂版等數字印刷材料占印刷材料總銷量40%,而彩色膠卷隻占到樂(le) 凱集團銷售總額的約1%。這也可被看做樂(le) 凱在產(chan) 品和產(chan) 業(ye) 調整結構方麵的摸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航天科技集團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ye) 的中堅力量,目前正向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延伸。樂(le) 凱集團和航天科技集團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麵具有很強的業(ye) 務關(guan) 聯性、產(chan) 業(ye) 融合性和資源互補性。據了解,雙方合作的重點已經鎖定光學薄膜產(chan) 業(ye) 。為(wei) 了實現從(cong) 感光材料向光學薄膜產(chan) 業(ye) 轉變,“十二五”時期樂(le) 凱集團計劃再投入50億(yi) 元。
其實,作為(wei) 七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之一,新材料在支撐整個(g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麵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yi) 。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技術,加快推進材料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先進結構材料、功能材料和複合材料,成為(wei) 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迫切需求。新材料的黃金增長期即將到來。
《新材料產(chan) 業(ye) “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重點發展新材料產(chan) 業(ye) 十大專(zhuan) 項工程,分別是高強輕型合金材料專(zhuan) 項工程、高性能鋼鐵材料專(zhuan) 項工程、稀土及稀有金屬功能材料專(zhuan) 項工程、碳纖維低成本化與(yu) 高端創新示範工程、高性能膜材料專(zhuan) 項工程、先進電池材料專(zhuan) 項工程、新型節能環保建材示範應用專(zhuan) 項工程、電子信息功能材料專(zhuan) 項工程、生物醫用材料專(zhuan) 項工程、新材料創新能力建設專(zhuan) 項工程。
據了解,“十二五”時期我國新材料產(chan) 業(ye) 規模將達到2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在即將實施的新材料十大工程中,高性能膜材料作為(wei) 其中一項重要的分支,市場前景廣闊。相關(guan)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可以預計,水處理膜、太陽能電池膜、平板顯示薄膜、半導體(ti) 及微電子用薄膜等領域,將湧現出一批成長前景良好的公司。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麵板行業(ye) 由規模競爭(zheng) 轉向成本競爭(zheng) ,國內(nei) 光學膜進口替代勢在必行,光學膜是占麵板原材料比重較大的領域,長期由日美係企業(ye) 把控。麵板廠商在競爭(zheng) 中為(wei) 取得成本優(you) 勢需要降低光學膜采購成本,麵板廠本土化采購要求給國內(nei) 光學薄膜行業(ye) 帶來難得的進口替代的機遇,行業(ye) 即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另一方麵,值得重視的是分離膜,它處理自來水具有運行穩定、出水質量高的特征,適於(yu) 解決(jue) 我國飲用水標準提升和水源地汙染嚴(yan) 重的現狀。預計到2015年,自來水膜處理量可達92萬(wan) 噸/日,未來5年增加分離膜市場5億(yi) 元,工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億(yi) 元。“十二五”時期分離膜產(chan) 業(ye) 的發展趨勢是,在技術方麵,分離膜將向高性能、多功能、更適於(yu) 工程化方向發展;膜組器形式多樣化,處理裝置大型化,工程集約化;低壓膜技術發展迅速;集成膜過程成為(wei) 重要發展方向;反滲透成為(wei) 水深度處理的核心技術,反滲透膜應用多元化;膜生物反應器技術(MBR)成為(wei) 廢水資源化的重要手段;配套產(chan) 品的開發、優(you) 化受到重視。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