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工晶體(ti) ,促進全固態激光器發展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974年,福州,全國晶體(ti) 生長學術會(hui) 議。
參會(hui) 的專(zhuan) 家學者深刻認識到:現在世界上所有的非線性人工晶體(ti) 材料都是國外發現的,我們(men) 總是跟著國外走,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但當時所有晶體(ti) 材料都是像貝爾實驗室那樣的國際頂尖的科研單位研製出來的,對於(yu) 中國人是否有能力做出自己的晶體(ti) ,大家都有些信心不足。當時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的創始人盧嘉錫院士斬釘截鐵地說了一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會(hui) 後,物構所的研究人員熱情高漲,決(jue) 心一定要做出中國人自己的晶體(ti) 材料。文革結束後,1977年陳創天被當時物構所所長盧嘉錫院士任命為(wei) 非線性光學材料探索組組長,正式開始了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ti) 材料的探索。
1979年,他們(men) 發現低溫相偏硼酸鋇(即β—BaB2O4,簡稱BBO)可能是一種新的非線性人工晶體(ti) 。在此基礎上,又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yu) 確定BBO晶體(ti) 是一種應用價(jia) 值很高的紫外非線性人工晶體(ti) 。
1986年5月,陳創天代表他的課題組和美國斯坦福大學拜爾(Byer)教授研究組共同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激光光電子會(hui) 議上作了有關(guan) 我國BBO晶體(ti) 非線性光學性能的報告,引起了轟動。這次會(hui) 議後,BBO晶體(ti) 正式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為(wei) 一種優(you) 秀的非線性人工晶體(ti) 。兩(liang) 年後,他們(men) 又發明了三硼酸鋰(即LiB3O5簡稱LBO)晶體(ti) 。由於(yu) BBO、LBO晶體(ti) 首先由中國科學家發明,而且性能優(you) 異,應用前景看好,因此在國際上被譽為(wei) “中國牌晶體(ti) ”。
1986年,BBO晶體(ti)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990年,LBO晶體(ti) 獲中國科學院發明一等獎;1991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BBO、LBO晶體(ti) 還分別於(yu) 1987、1989年獲美國光電子產(chan) 業(ye) 界頒發的十大光電子產(chan) 品獎。
這兩(liang) 種晶體(ti) 作為(wei) 激光頻率轉換晶體(ti) 材料已經在激光高科技產(chan) 業(ye) 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最具有工業(ye) 應用價(jia) 值的三種非線性人工晶體(ti) 中的兩(liang) 種。另一種磷酸鈦氧鉀KTiOPO4晶體(ti) (簡稱KTP)是美國杜邦公司發明的,但我國攻克了KTP晶體(ti) 熔鹽法關(guan) 鍵生長技術。1986年,在山東(dong) 大學蔣民華院士的主持下,KTP晶體(ti) 作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高科技產(chan) 品出口到先進工業(ye) 國家,是當時高技術產(chan) 品“零的突破”,25年來,KTP晶體(ti) 生長技術不斷改進,質量提高、價(jia) 格降低,使KTP晶體(ti) 得到普及應用,有力地促進了中低功率激光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以光學超晶格為(wei) 代表的微結構光學晶體(ti) 是一種新型非線性光學材料,以這種晶體(ti) 研製成的全固態激光器可以進一步拓展激光器的工作波長,在科學研究、高技術和工業(ye) 應用方麵發揮獨特作用。南京大學閔乃本院士研究組基於(yu) 光學超晶格基礎研究成果,在863計劃的支持下,完成了小型全固態紅、綠、藍三基色激光器和準白光激光器等樣機的研製;包括光學超晶格在內(nei) 的“介電體(ti) 超晶格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和應用”的研究成果獲得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基於(yu) 光學超晶格的全固態激光器有可能作為(wei) 一種技術方案在激光顯示、環境監測等領域獲得重要的應用。此外,我國大尺寸磷酸二氫鉀(KDP)等晶體(ti) 的生長也滿足了我國國防高科技的急需,在超大功率激光工程中獲得應用。
先進的人工晶體(ti) 要為(wei) 我所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