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鏡的Y方向,內(nei) 凹的非球麵柱麵鏡的設計和外側(ce) 全反射麵輪廓線的設計如圖4的(a)和(b)所示。圖4(a)為(wei) Zemax中的光路圖,從(cong) LED射出的±40°以內(nei) 這部分光線,經過柱麵鏡折射之後,所有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於(yu) 虛焦點“F”,經過點“F”和柱麵鏡的邊緣所形成的邊緣光線,其與(yu) 光軸的夾角為(wei) ±19.6°,經過上表麵折射後,形成±30°的出射光線。圖4(b)為(wei) 用來計算外側(ce) 全反射輪廓線上各點坐標值的數學模型。其中q為(wei) LED出射光線OP與(yu) 光軸OO¢的夾角;Q(x,y)為(wei) 外側(ce) 全反射輪廓線上一點Q的坐標值,其反射線QR與(yu) 光軸的夾角為(wei) d;a為(wei) 全反射棱鏡入射麵的拔摸角,以利於(yu) 中間柱麵鏡模芯的拔出,這裏設置為(wei) 2°。
(a)
(b)
圖4(a)內(nei) 凹柱麵鏡Y方向剖麵在Zemax中的光路圖,(b)全反射棱鏡部分Y方向剖麵的數學建模
當q角從(cong) 90°變化到40°時,反射角d(即反射光線QR和豎直線QT之間的夾角)從(cong) 0°變化到19.6°。從(cong) 點Q(x,y)的角度關(guan) 係,可以得出以下的式子:
(1)
以及:
(2)
從(cong) 公式(1)及(2),可得出以下的式子:
(3)
其中,b為(wei) 曲線BD在點Q(x,y)處的切線角,g為(wei) 切線QZ與(yu) 豎線QT的夾角,PQ為(wei) P點位置的折射光線,q¢為(wei) PQ與(yu) 水平線之間的夾角。曲線BD的導數和切線角b的正切函數之間有如下的關(guan) 係:
(4)
其中,dy和dx為(wei) 曲線BD在Y和X方向的微元。
根據在P點位置的斯涅爾定律[3][4],有如下關(guan) 係:
因此:
(5)
當q角從(cong) 90°變化到40°時,d從(cong) 0°漸變到19.6°,假設AB的初始值為(wei) 1mm,聯合公式(1)、(3)、(4)、和(5),Q(x,y)點的坐標值可以通過數學模型的積分迭代法依次算出。
圖5:X剖麵,上表麵配光設計的數學模型
針對上表麵在X方向上的配光,其數學模型如圖5所示。根據柱麵鏡底部AB輪廓線上P點位置的斯涅爾定律,有
(6)
再根據Q(x,y)點位置的斯涅爾定律,有如下關(guan) 係式:
(7)
式中,a為(wei) 豎直線QV與(yu) 出射光線QR的夾角,b為(wei) 法線QN與(yu) 豎直線QV之間的夾角,q為(wei) LED的出射角,q¢為(wei) P點位置的折射角,n為(wei) 透鏡材料的折射率。為(wei) 了配成蝙蝠翼狀的光強的遠場角度分布,當LED的出射角q從(cong) 0°變化到76°時,輸出光線滿足以下的關(guan) 係:
,ifq£60°(8)
以及
,if60
再根據以下曲線CF的微分和切線QS的正切角函數之間的關(guan) 係:
(10)
聯合公式(6)至(10),上表麵的馬鞍形曲線CF的數值坐標可以用積分迭代法一一計算出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