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武漢智慧城市總體(ti) 規劃與(yu) 設計方案獲該市政府常務會(hui) 原則通過。打造“能感知的城市”,成為(wei) 這一規劃的主旋律。
據了解,這是我國首個(ge) 麵向全球公開招標的智慧城市規劃設計方案。2010年,武漢成為(wei) 我國“863計劃”總體(ti) 規劃中智慧城市建設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市長唐良智稱,這是現代技術的惠民工程和城市管理的重要技術創新。武漢將采取政府規劃,市場運作的方式,有機整合存量實現互聯共享、按需擴展領域提升優(you) 化設計,建成全國最先進的智慧城市之一。
根據規劃,武漢將建立“113”總體(ti) 框架,即一個(ge) 發展目標:10年左右建成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典範,實現城市信息的高效傳(chuan) 遞和智能響應;一套信息基礎設施:由感知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雲(yun) 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地設施構成;三大核心體(ti) 係由應用體(ti) 係、產(chan) 業(ye) 體(ti) 係、運行體(ti) 係組成。
屆時,所有家庭光纖到戶,上網速度可達100M(目前最高20M),全城覆蓋寬帶無線;全城市政設施、車輛、市民及食品、環保、旅遊等城市資源、環境等將借助聯網傳(chuan) 感器,並通過一個(ge) 武漢市雲(yun) 計算中心和6個(ge) 行業(ye) 雲(yun) 計算中心的海量數據庫,變得“能感知”。
通過這些信息基礎設施,交通、教育、醫療、環保、市政設施、公共安全等15個(ge) 專(zhuan) 項應用體(ti) 係,將為(wei) 市民的衣食住行等帶來更智慧的享受。據介紹,該規劃在國內(nei) 首次納入社會(hui) 綜合管理與(yu) 服務,並首次將地理空間基礎設施列為(wei)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組成部分。今年起3年內(nei) ,武漢將完成城市視頻監控係統、肉品質量可追溯係統等13個(ge) 試點項目,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社區、公共安全感知網等組成的智能城市。
據測算,到2015年,智慧城市建設將帶動武漢光通信、地球空間信息、軟件、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產(chan) 業(ye) 增加值3040億(yi) 元,而到2020年這一數值將突破一萬(wan) 億(yi) 元。
光纖到戶覆蓋100% 家庭接入速率可達100兆
根據規劃,我市將拓建光網都市,實現“光進銅退”,光纖到戶覆蓋麵達到100%,所有光纖帶寬用戶群都可達到家庭接入速率100Mbps級別,企業(ye) 接入速率1000Mbps級別的業(ye) 務需求。
武漢市光網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現有光纖到戶家庭137萬(wan) 戶,接入寬帶達到8~12兆。
雲(yun) 計算中心計算能力 超過1000萬(wan) 億(yi) 次/秒
市政府主導建立武漢市雲(yun) 計算中心,將依托智慧城市公網、智慧城市專(zhuan) 網建設,整合武漢委辦局現有的人口庫、法人庫、空間地理與(yu) 自然資源數據庫和宏觀經濟數據庫,建立和完善城市部件庫、事件庫等數據庫,形成雲(yun) 計算中心海量數據庫,打造一套基礎設施,兩(liang) 朵服務雲(yun) 的應用模式。
除規劃建設1個(ge) 武漢市雲(yun) 計算中心外,我市還將建設6個(ge) 行業(ye) 雲(yun) 計算中心,分別涉及公安、交通、教育、環保、醫療衛生、水務等。
據初步規劃,武漢市雲(yun) 計算中心的建築麵積為(wei) 15000平方米,數據中心整體(ti) 計算能力超過1000萬(wan) 億(yi) 次/秒,存儲(chu) 能力達到100PB(10萬(wan) TB)。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