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科學家借助微型半導體(ti) 結構,用激光照射量子點首次獲得了成對的光子。這一成果可進一步推動量子的應用研究,並可用於(yu) 量子計算機的開發。
據奧地利新聞社27日報道,量子點是準零維的納米材料,由少量的原子構成。單個(ge) 原子很難被“固定”,而量子點比較容易“被集成到半導體(ti) 芯片中”。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采用了砷化銦中的量子點。這種量子點每個(ge) 有約一萬(wan) 個(ge) 原子組成,由於(yu) 其特殊的結構,它們(men) 的活動與(yu) 單一原子十分相似。
研究人員首先用液態氦對嵌入在一個(ge) 微型半導體(ti) 結構中的量子點進行冷卻,然後用激光照射以提高電子能量狀態,最終能量便以光子形式得到釋放。因斯布魯克大學實驗物理研究所專(zhuan) 家魏斯說,目前科學家們(men) 已經能夠有意地從(cong) 一個(ge) 量子點中得到成對光子。目前,研究人員還嚐試將量子點與(yu) 激光器集成在一個(ge) 芯片上,這樣就能很方便地產(chan) 生成對光子。成對光子在量子研究中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這一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