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其他

中國移動4G設備招標遲遲未啟動 疑陷技術之爭

星之球激光 來源:新浪科技2013-06-19 我要評論(0 )   

6月19日消息,盡管之前傳(chuan) 中國移動TD-LTE設備首次大規模招標會(hui) 於(yu) 5月初開始,但時間已過去一個(ge) 多月,招標也遲遲未啟動,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應該是中國移動陷入了技術之爭(zheng) :...

 6月19日消息,盡管之前傳(chuan) 中國移動TD-LTE設備首次大規模招標會(hui) 於(yu) 5月初開始,但時間已過去一個(ge) 多月,招標也遲遲未啟動,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應該是中國移動陷入了技術之爭(zheng) :是新建4G基站為(wei) 主,還是由3G基站升級4G為(wei) 主,而這些爭(zheng) 執將對整個(ge) TD-SCDMA設備廠商的利益產(chan) 生重要影響。

標書(shu) 仍未發放

此前的消息傳(chuan) 出,中國移動2013年TD-LTE擴大規模實驗將於(yu) 近期正式啟動,建設規模約為(wei) 20萬(wan) 個(ge) 基站,預計5月啟動TD-LTE主設備招標,整體(ti) 規模達到200億(yi) 元。該次招標規模之大罕見,被認為(wei) 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通信設備集采。

但是,截至6月18日,經谘詢,中國移動仍未向廠商們(men) 發出標書(shu) ,廠商們(men) 也尚未得到招標比原定計劃推遲的解釋。

D頻段和F頻段之爭(zheng)

這並非是一個(ge) 好事,業(ye) 內(nei) 推測,中國移動可能陷入一種糾結。就TD-LTE基站建設來說主要存在兩(liang) 種方式:一種是由3G的TD-SCDMA升級到TD-LTE;另外一種是直接建設TD-LTE基站。到底主要采用哪種方式建設,這是中國移動一個(ge) 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問題。

這也涉及到所有設備廠商的利益。根據之前中國移動TD-LTE試驗網建設情況,在頻段上主要采用到1900MHz(F頻段)、2600MHz(D頻段)、2300MHz(E頻段)。其中,F頻段主要以及升級為(wei) 主,D頻段則以新建為(wei) 主。在擴大規模試驗網建設中,廣州、深圳、杭州主要采用了F頻段建網。

目前,各廠商態度實際上已明朗,優(you) 選F頻段的話,將對在TD-SCDMA市場中占比較大的國內(nei) 廠商有利。據悉,從(cong) TD-SCDMA四期開始,新建的TD-SCDMA基站就已經兼容TD-LTE,可以通過增加基帶板、軟件升級或新增RRU和天饋升級至TD-LTE。因此,幾家在TD-SCDMA占優(you) 勢的廠商希望主要采用F頻段,主要是國產(chan) 廠商。

但是,幾家在TD-SCDMA時代具有微不足道份額的國外設備巨頭不甘心,愛立信和阿爾卡特朗都不看好F頻段的升級。阿爾卡特朗訊更支持在D頻段新建,F頻段留給3G網。

各設備商均希望影響中國移動抉擇

正因此,在招標之前,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各廠商都希望中國移動采用的頻段技術對自己有利。

一開始,有設備廠商的相關(guan) 人士透露此次招標F頻段基站建設可能呈現壓倒性數量,將達15個(ge) ,D頻段隻有5萬(wan) 個(ge) 。並稱,中國移動如果期望實現快速建網的話,初期將會(hui) 以F頻段升級為(wei) 主;後期可以增強D頻段的利用。畢竟D頻段有190MHz。”

後來又有消息稱,“各省的TD-LTE新建網絡基於(yu) F頻段升級還是基於(yu) D頻段新建,將主要根據各省的網絡資源以及建網條件而定”。

而廠商們(men) 對中國移動各省公司實際上是有很大影響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移動TD-LTE設備招標很可能陷入一種一地雞毛的境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