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其他

X射線激光器捕捉到蛋白質分子的超快動態

來源:中國科學院2015-01-06 我要評論(0 )   

 近日,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的生物物理學家、能源部下屬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部門負責人Marius Schmidt率領的國際研究團隊

  近日,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的生物物理學家、能源部下屬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部門負責人Marius Schmidt率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用X射線激光器以慢動作的形式展示了一個光敏性生物分子的快速動態。“人們能夠在這一技術的基礎上,以原子水平的空間分辨率和超快的時間分辨率製作納米世界的電影,” Schmidt道。

 

(圖片說明:此圖為(wei) 光合細菌中一個(ge) 蛋白質在光線作用下改變形狀的過程,該實驗是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完成的。圖右為(wei) 結晶化蛋白質——光敏黃蛋白(PYP),光敏黃蛋白沿著SLAC的直線性連續加速器光源(LCLS)X射線激光束(左下角火焰般光束)噴射。結晶化蛋白經來自圖左的藍光照射後已發生形變。X射線激光擊中結晶化蛋白質所形成的衍射圖使科學家得以重現蛋白質的3D結構,並探究光線照射是如何改變其形狀。圖片來源: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研究人員將PYP光敏黃蛋白(photoactive yellow protein)作為(wei) 模式係統。PYP是一種藍光感受蛋白,在某些細菌中是光合作用的一部分。其作用相當於(yu) 細菌的眼睛,用來感受藍光。PYP蛋白捕獲藍光光子之後,會(hui) 經過一係列中間結構獲得光子的能量,然後再回到初始狀態。PYP光循環的絕大多數步驟已經被人們(men) 研究過了,因而它是驗證新方法的理想模型。

  為(wei) 了獲得PYP的動態快照,研究人員製造了微小的PYP晶體(ti) ,這些晶體(ti) 的直徑大多小於(yu) 0.01毫米。他們(men) 將這些微晶體(ti) 噴射到SLAC的直線加速器相幹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LCLS是目前最強的X射線激光器)係統中,利用同步的藍色激光脈衝(chong) 啟動它們(men) 的光循環過程。由於(yu) LCLS的X射線閃光極短且極密集,研究人員通過X射線衍射模式的快照,捕捉到了PYP在光循環不同時段的形狀變化。

  這些快照的分辨率達到了0.16納米,是迄今為(wei) 止用X射線激光得到的最清晰的生物分子圖像。1納米等於(yu) 百萬(wan) 分之一毫米,而最小的原子——氫原子的直徑也就約0.1納米。

  並用精確同步的藍光脈衝(chong) 啟動它們(men) 的光循環。LCLS生成了極短極密集的X射線快照,捕捉到了PYP在光循環不同階段的形態改變,分辨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0.16納米。

  隨後研究人員將自己獲得的快照組成視頻,展示了慢動作的PYP光循環。相關(guan) 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5日的《科學》上(Science, 2014, 346, 6214, 1242-1246, DOI: 10.1126/science.1259357)。

  這項研究再現了PYP光循環的所有已知過程,驗證了這個(ge) 新技術的可靠性,同時還揭示了PYP光循環的更多細節。這一技術的時間分辨率非常高,能揭示不到1皮秒的分子活動,這是以前無法想像的。

  “這是一個(ge) 真正的突破,”該論文作者之一、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自由電子激光科學中心的教授Henry Chapman強調說,“我們(men) 現在可以在原子水平上對動態過程進行時間分辨研究。”

  與(yu) 其他方法相比,X射線激光器在研究超快分子動態時有著更多的優(you) 勢。該技術能生成世界上最明亮的X射線,提供飛秒級別的時間分辨率。X射線激光器成像時使用新鮮樣本,樣本中不會(hui) 積累輻射傷(shang) 害,而且特別適合研究非常小的晶體(ti) 。實際上,一些很難結晶的生物分子隻能用X射線激光器進行研究。另外,晶體(ti) 小也有助於(yu) 分子的同步,使人們(men) 能更靈敏地檢測到分子發生的改變。

  總之,X射線激光器能夠揭示其它方法無法企及的分子動態結構。科學家下一步計劃將使用超速快照闡明PYP光循環中那些以往技術難以觀察到的快速過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