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稱為機器人的元年,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都得到了空前的關注。
無論是習大大工業4.0的“機器人革命”還是李總理的“萬名創新”,都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機器人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創客加入其中,有人說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而且與世界的水平也越來越近。
那麽中國機器人的現狀到底如何,記者近日參加了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機器人行業分享活動,會上幾位嘉賓主要圍繞了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現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工業機器人的現狀以及機會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售近年來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早在2013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6.4%%,中國增勢最為迅猛,達55%,年銷售5.65萬台左右。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發展高速已經引起了外媒的注意,並稱兩年後中國工廠的機器人運作數量將超過任何其它的國家。而這就可以說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水平也超越了所有國家嗎?當然不是,中國的機器人總體數量並不小,不過中國的人口眾多,平均下來,中國的機器人覆蓋率還是很低。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副所長李進科表示,中國的工業機器人與世界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且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高。
工業機器人四大核心零部件還需加強!
(1)機器人控製器缺失基礎性研究:1、動力學,伺服振動抑製技術;2、傳感器和應用工藝的結合。品牌:KEBA、固高、卡諾普、新代、寶元等。
(2)伺服係統分析缺失基礎性研究:1、絕對值編碼器技術;2、高端電機的製造技術;3、性能指標的實用性驗證經驗。核心品牌:安川、山洋、鬆下、匯川、埃斯頓、清能德創。
(3)控製器在國外機器人企業如ABB、KUKA、安川、Fanuc等幾乎都是自己研發控製器,包括一些小企業也要自己掌握控製方麵的開發技術。由於控製器和機械結構、動力學模型、運動模式等有著緊密的關係,自己研發可以打造自己設備的獨特優勢;
中國機器人企業主要麵臨三方麵的挑戰
品牌基礎薄弱:中國機器人缺乏大型支柱企業,更難以形成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
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後:核心零部件缺乏領先的自主創新技術及產品,市場主要被國外行業巨頭所壟斷
低端產能過剩:盲目擴張生產能力,生產出來的機器人產品隻能聚集在中低端應用領域進行價格競爭
作為製造大國,中國的最大優勢是成本低,如今這唯一的優勢也在慢慢消減。
這是美國波士頓公司在今年2月10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他們對前兩年全世界各個國家機器人應用做了一個統計,發現大量使用機器人後製造業成本大幅下降,韓國的成本降低了33%,日本降低了25%,加拿大降低了24%,美國和中國台灣降低了22%,中國降低了18%,這些都是平均水平。同時他們對今後十年也做了一個預測,機器人給製造業產業帶來的成本降低是16%,中國綜合成本最大的隻差10%,也就是說,未來中國的製造成本優勢將不複存在,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也將一去不複返。
留給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機會
目前,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ABB、庫卡、安川電視、發那科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約80%的市場份額,無一例外都是外資企業。李進科表示未來兩到三年機器人企業將有一個洗牌的過程,2014年開始國外巨頭企業掀起降價潮,庫卡、安川、ABB等企業將出口至中國的機器人產品價格調低了20%左右,外部的壓力降進一步加速行業整合洗牌提前到來。
而留給國產機器人的機會是在下一個劉易斯拐點來臨的時候,做好彎道超車的準備。
“國產機器人可選擇係統集成和非標機器人製造之路,利潤空間巨大。”李進科表示。
服務機器人持平世界,甚至趕超
相比工業機器人的複雜,簡單的服務機器人。現場有兩位嘉賓均是做掃地機器人的,他們都對中國的服務機器人很有信心,表示已經走在世界水平線上,甚至有些地方已經趕超。
不過,雖然今年服務機器人在中國很火,但中國到現在並沒有阿西莫出現,也沒有Pepper出現,也沒有Nao和Jibo出現,也就是說中國現在還並沒有出現一款真正讓人認知深刻的服務機器人,所謂的趕超定義又是從何而來。
為此記者采訪了主講嘉賓之一朱淩峰,他認為中國在掃地機器人和陪伴類機器人做的比較好,尤其是在語義識別上已經不輸其他國家,“我認為目前中國語言類機器人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包括科大訊飛和圖靈。他們會給語言類機器人做強有力的支持。你也知道中國人的語言是比較複雜的。相對於英國和法國其他國家語言,複雜的很多。所以語言類機器人應該是中國,做的最好的。”
同時他還表示,在中國生產掃地機器人的廠家是最多的,而且在定位導航精確度上也有機器已經超過國際水平了,他說的是現場展示的銀星智能展示的最新導航掃地機器人Xrobot,這款還未正式發布的掃地機器人解決的最大問題是盲掃,而目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也隻有iRobot以及三星等幾家企業。
後記:
據悉,目前中國做機器人的企業已經有幾千家了,不過真正有影響力的機器人卻是寥寥。
後來記者在現場組建的機器人群裏看到這樣一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我們國家連一套好的三維設計軟件都沒有,但是天天說製造,智造,創造。”
有人回複說,基礎沒打好,一蜂窩內耗。
希望在接下來的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多一些思考和實踐,少一些喧鬧和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