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olarbuzz最新一期季度報告披露,多家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正在積極擴大產(chan) 能,以達到2011年預計的銷售目標。製造商本輪產(chan) 能擴張所帶來的潛在收益約為(wei) 152億(yi) 美元,較去年增長41%。

為(wei) 擴大產(chan) 能,電池製造商在設備引進方麵的投資較去年增長31%,其主要推動因素之一在於(yu) 市場對薄膜產(chan) 品的需求預計將較去年提高71%。投資者也恢複了對非晶矽薄膜和CIGS技術的關(guan) 注,這兩(liang) 部分的投資占計劃新增產(chan) 能的78%。
包括中國大陸晶體(ti) 矽製造商、台灣電池製造商和薄膜龍頭福思第一太陽能在內(nei) 的行業(ye) 巨頭也紛紛宣布新項目的上馬,其中包括晶澳太陽能(3GW),天合光能(1.9GW),新日光能源(1.8GW)以及晶科能源(1.5GW)。
“2011 年電池製造領域的投資也為(wei) 設備製造商提供了機遇,這一點從(cong) 幾家主要設備製造商手中握有的訂單中就可見一斑,2011年第一季度應用材料、centrotherm、GT Solar和梅耶博格的累計訂單都超過了10億(yi) 美元,”Solarbuzz高級分析師芬利·科爾維爾#p#分頁標題#e#(Finlay Colville)表示,“在主要電池製造商產(chan) 能擴張的壓力下,設備製造商也不得不增加每月的出貨,而中小規模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的投資也使新興(xing) 設備製造商的利潤大幅提高。”
盡管製造商大張旗鼓的擴大產(chan) 能,受歐洲主要國家削減上網電價(jia) 補貼的影響,預計今年市場需求的增長僅(jin) 為(wei) 12%。產(chan) 能擴張與(yu) 需求增長的失衡將對設備製造行業(ye) 帶來深遠影響,從(cong) 2011年下半年開始,行業(ye) 內(nei) 產(chan) 能擴張的腳步將逐漸放緩。
2011年第一季度設備支出達到37億(yi) 美元,創下了季度新高。Solarbuzz預計本輪設備投資將在第二季度達到高峰,不過受市場需求保持低迷的影響,產(chan) 業(ye) 內(nei) 的擴建計劃將逐漸平息,從(cong) 第四季度開始設備投資將大幅下降。而電池製造龍頭企業(ye) 的設備供應商屆時也將麵臨(lin) 新增訂單大幅跳水的局麵。
不過,隨著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發展路線圖日漸明朗,設備供應商在下一代裝配設備方麵還擁有大量機會(hui) 。Q-Cells就於(yu) 近期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對其1.1GW生產(chan) 設施的前端和後端進行升級。
受明年市場需求不確定性的影響,新興(xing) 薄膜企業(ye) 是否進一步擴大產(chan) 能將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今明兩(liang) 年市場對其產(chan) 品的反應。不過,仍有大量投資者對這一細分市場抱有信心,並會(hui) 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投資。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