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家開發出用激光“抓住”碳納米管並使之移動的新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為(wei) 芯片製造工程師提供一種把納米元件移動到預定位置的新方法,從(cong) 而製造出以納米管為(wei) 基礎的微型芯片。
直徑隻有幾納米、長約100納米的碳納米管具有半導體(ti) 性能,這意味著碳納米管可能在某天成為(wei) 低功率超快速計算機芯片的基礎。迄今,安裝碳納米管的惟一方法是利用一種名為(wei) 原子力顯微鏡的昂貴設備,設法推動納米管至預定位置,然而這種方法操縱起來十分費事。
為(wei) 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伊利諾伊州紐約大學的科學家和一家光學公司的科研人員試驗了一種名為(wei) “光學捕獲”的技術,試圖更便利地操縱碳納米管。光學捕獲技術就是利用激光能捕獲微小粒子的能力,在移動激光束時使微小粒子跟隨激光移動。由於(yu) 激光能捕獲微小粒子,因此在它移動時就會(hui) 像鑷子一樣,“夾”著微小粒子移動。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wei) “激光鑷子”。現在生物學家已能用激光鑷子夾住單個(ge) 細胞。例如,從(cong) 血液中分離出單個(ge) 血紅細胞用於(yu) 研究鐮刀狀血紅細胞貧血症或瘧疾治療研究。激光鑷子能“夾”住微小粒子,是因為(wei) 激光束中心強度大於(yu) 邊緣強度,因此當激光束照射一個(ge) 微小粒子時,從(cong) 中心折射的光線要比向前的光線多。
當折射的光線獲得向外的衝(chong) 力時,粒子上的反作用力就使衝(chong) 力指向激光束中心,因此粒子總是被吸引到激光束中心。如果粒子非常小且具有很小的重力或摩擦力,當激光束移動時,粒子就會(hui) 跟著移動。
然而,激光鑷子移動的血細胞直徑有幾微米,但現在要移動直徑僅(jin) 2~20納米的碳納米管會(hui) 麻煩得多。因此想利用單個(ge) 激光鑷子移動大量碳納米管到一定位置,可能會(hui) 與(yu) 用原子力顯微鏡一樣費事。
為(wei) 此,科學家用一種液晶激光分離器把激光束分成200個(ge) 可單獨控製的小激光束,研究人員可以控製這些激光束使之形成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等形狀,從(cong) 而移動大量的納米管群,使它們(men) 在顯微鏡載片表麵定位,達到移動碳納米管的目的。
光學捕捉技術的成功,受到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大學的納米管專(zhuan) 家、物理學家亞(ya) 曆克斯·澤特爾的稱讚,他說,因為(wei) 目前還沒有一種可靠的技術能操縱大量的納米管,而這種新的光學捕獲技術有可能應用於(yu) 工業(ye)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