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再製造人才成本過高,高技術人員都願意從(cong) 事高、精、尖、利潤大的再製造項目,但這畢竟還隻是機床再製造的一部分,我們(men) 在鼓勵高精尖的同時,希望大家都更多的關(guan) 注中小機床的再製造,否則很難形成機床再製造的產(chan) 業(ye) 化。”中國機電裝備製造維修與(yu) 改造技術協會(hui) (以下簡稱“中機維協”)理事長魏連成在2011機床再製造產(chan) 業(ye) 化座談會(hui) 上如是強調。座談會(hui) 上,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表示,2012年將是我國機床再製造的關(guan) 鍵突破期,國內(nei) 企業(ye) 應及時把握市場,加強再製造技術發展,大幅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同時帶來巨大的經濟價(jia) 值。
據統計,我國現在機床保有量約為(wei) 800萬(wan) 台,按照國際通用的3%的淘汰率,每年約有20萬(wan) 台機床進入再製造市場,其金屬總重量將超過150萬(wan) 噸,“十二五”期間,將有90萬(wan) 台機床需要進行再製造,從(cong) 而實現循環經濟生產(chan) 方式,節約資源。我國是機電裝備製造消費大國,目前再製造已經從(cong) 一個(ge) 不為(wei) 人所知的行業(ye) 發展到業(ye) 內(nei) 基本有所了解,但企業(ye) 和用戶對再製造的認識仍然比較粗淺。在當前我國市場配置資源的大環境下,再製造行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在於(yu) 市場,相關(guan) 部門應當積極引導企業(ye) ,支持行業(ye) 發展,在較短時間內(nei) 擴大市場容量。
重型機床唱主角
座談會(hui) 上,工信部審批的四家機床再製造試點單位——武漢重型機床集團、重慶機床集團、武漢華中自控有限公司和湖南宇環同心數控有限公司分別匯報了各自的運營情況以及再製造生產(chan) 中遇到的問題。從(cong) 4家企業(ye) 主營業(ye) 務來看,中國機床行業(ye) 的再製造仍然集中在重型、超重型機床領域。
重型機床再製造在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方麵的優(you) 勢尤為(wei) 明顯。一般而言,重型、超重型機床對鋼鐵資源的消耗非常巨大,再製造對部分機床的能耗節約高達60%以上。同時,重型機床的再製造周期一般為(wei) 3~6個(ge) 月,可以利用70%以上的殘留價(jia) 值,再製造機床的費用比同類新機床要低70%左右,再製造周期短、成本低的特性體(ti) 現得分外明顯。而重型機床大量的基礎件具有耐久穩定性,特別是床身、立柱等部件,這使得再製造機床在基礎性能穩定方麵有了很好的保證。
市場障礙重重
盡管重型機床再製造的市場活躍程度較高,但依然麵臨(lin) 重重困難,機床再製造需要更多的宣傳(chuan) 和引導。
由於(yu) 至今沒有政策性的定義(yi) 和行業(ye) 標準,市場和用戶對再製造的概念依然模糊,用戶對再製造產(chan) 品心存疑慮,特別是對精密、複雜機床再製造後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持保留態度,使得用戶選擇再製造的意願並不強烈。同時,部分用戶無法理解再製造產(chan) 品和新品的區別,對再製造產(chan) 品的服務、售後和使用時期也心存疑慮,加之行業(ye) 沒有統一的定價(jia) 標準,極易造成市場的低價(jia) 競爭(zheng) 。較低的價(jia) 格無法保證項目投入,再製造產(chan) 品質量良莠不齊更加難以保證用戶的信任。
而對於(yu) 機床再製造企業(ye) 而言,個(ge) 性化的客戶需求造成了再製造業(ye) 務單品種、小批量的特點,很難形成產(chan) 業(ye) 化。再製造的過程中,拆散的零部件難以擺放,占地空間大,不利於(yu) 生產(chan) 的二次管理,也影響到新設備的投入。對於(yu) 武重和重慶機床這樣的生產(chan) 型企業(ye) 而言,再製造業(ye) 務和新品業(ye) 務的矛盾日益明顯,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讓企業(ye) 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新品的研發和生產(chan) 上,往往會(hui) 擔心再製造產(chan) 品對其新產(chan) 品造成衝(chong) 擊。
此外,廢舊機床的物流體(ti) 係建設仍然處於(yu) 初級階段,舊機床的回收和再製造機床的銷售都沒有順暢的渠道。同時,舊機床不可抵稅,而銷售再製造機床又必須繳納全額增值稅,企業(ye) 稅收壓力巨大。而銷售額隻能計算增值部分,企業(ye) 規模和產(chan) 值都很難做大。相關(guan) 企業(ye) 也期望國家能給予機床再製造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
產(chan) 業(ye) 化路在何方?
由於(yu) 再製造單件、小批量的特點,使得機床再製造在量大麵廣的中小型機床領域反而不得“要領”。無法在數量更為(wei) 巨大的中小型機床領域打開局麵,也是機床再製造實現產(chan) 業(ye) 化的最大阻礙。
機床再製造企業(ye) 普遍認為(wei) 相關(guan) 部門應該從(cong) 循環經濟的角度加快推進機床再製造產(chan) 業(ye) 發展,鼓勵機床製造企業(ye) 進入再製造市場,盡快給予明確的優(you) 惠政策支持,如稅收優(you) 惠、財政補貼;規範機床再製造的行業(ye) 標準和技術標準,規範行業(ye) 行為(wei) ;推動機床再製造產(chan) 品認證和企業(ye) 認證。更重要的,通過國家層麵,提高用戶對再製造機床的認可度,使用戶對機床再製造的可行性和項目價(jia) 值的合理性有更清晰的認識,提高用戶對機床再製造市場的判斷力。
目前,歐美等國已形成了較完善的舊件物流體(ti) 係,再製造商通過各種渠道回收廢舊機床,評估價(jia) 值、重新設計、製造完成後打上“再製造”標簽,重新進入市場銷售。實際上,國內(nei) 再製造產(chan) 品定位、監管、認證等體(ti) 係仍然缺失或不清晰,而這些政策都有待國家給予更多的扶持。
專(zhuan) 家建議,在工業(ye) 相對集中的地區建立統一廢舊機床回收站,由國家統一回收、配送給再製造企業(ye) 。鑒於(yu) 機床再製造的生產(chan) 模式,機床再製造的產(chan) 業(ye) 化標誌應該體(ti) 現在產(chan) 值上而不是產(chan) 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