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末與(yu) 哈薩克斯坦達成64台內(nei) 燃機車出口合同之後,《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7月1日報道稱,中國南車有意收購英國鐵路信號及控製機械生產(chan) 商Invensys公司,以踏足歐洲。
Invensys公司當前市值約18億(yi) 英鎊(約合180億(yi) 元人民幣)。據報道,中國南車已初步接觸了Invensys公司;另外,中國南車同時正在考慮收購意大利火車製造商Ansaldo公司的可行性。意大利Ansaldo公司市值約為(wei) 8億(yi) 歐元(約合64億(yi) 元人民幣)。
不過,上述報道沒有引述消息來源。中國南車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人士昨日則對早報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收購的具體(ti) 消息。
南車:海外形勢不錯
Invensys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提供對於(yu) 自動化監控及控製的軟件、服務和解決(jue) 方案,分為(wei) 開發部門、鐵路部門和控製部門等三個(ge) 部門,其中開發部門2012年收入12.72億(yi) 英鎊,占公司收入的50%,主要客戶有BP、殼牌等;鐵路部門2012年收入7.75億(yi) 英鎊,主要客戶有倫(lun) 敦地鐵、西班牙馬德裏地鐵等;而控製部門收入4.92億(yi) 英鎊,主要客戶有海爾、三星、惠而浦等。
中國南車欲收購的意大利公司Ansaldo在米蘭(lan) 股票交易所上市,業(ye) 務涉及全球鐵路及地下交通係統,並提供交通管理、規劃、列車控製和信號係統和工控服務。目前該公司總部設在意大利的熱那亞(ya) ,在28個(ge) 國家的員工超過4300人。2010年,該公司營業(ye) 收入12.84億(yi) 歐元,毛利1.37億(yi) 歐元。
上述南車人士同時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國南車海外貿易形勢不錯。
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今年4月在2011年業(ye) 績發布會(hui) (香港)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該集團海外銷售收入實現了同比160%的增長,預計今年還將有超過50%的增長。
趙小剛還稱,“中國南車來說,國際市場的形勢是比較好的,業(ye) 內(nei) 人士也毫不懷疑我們(men) 高速動車組的安全性,至少國內(nei) 最近十年沒有發現與(yu) 高速動車組有關(guan) 的重大事故。” 中國南車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人士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對於(yu) 歐洲市場,目前該公司在東(dong) 歐是整車出口比較多,而在西歐則是零部件出口比較多。
中國南車2011年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未完工合同約820億(yi) 元,其中海外合同約130億(yi) 元。公司先後獲得格魯吉亞(ya) 鐵路動車組,阿聯酋、澳大利亞(ya) 貨車,喀麥隆客車,澳大利亞(ya) 、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沙特機車等訂單,出口收入同比增長162%。
“現在是並購歐企好時機”
不單是中國南車,進入2012年以來,有諸多中國企業(ye) 試圖進入歐洲市場,而收購成功的案例也突然多了起來。
例如,三一重工3.24億(yi) 歐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廣西柳工斥資3.35億(yi) 元人民幣並購東(dong) 歐最大的波蘭(lan) 工程機械企業(ye) HSW的工程機械事業(ye) 部,山東(dong) 重工3.74億(yi) 歐元獲得全球豪華遊艇巨頭意大利法拉帝集團75%的控股權,國家電網以3.87億(yi) 歐元收購葡萄牙電力21.35%股份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王誌樂(le) 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中國企業(ye) 進入歐洲開始並購已有幾年的時間,但是成功的不多。現在情況變好,自然引起關(guan) 注。
2010年王誌樂(le) 在德國訪問近10家企業(ye) ,包括西門子、寶馬、奧迪、博世、麥德龍、戴姆勒等,他發現這些企業(ye) 與(yu) 中國市場和企業(ye) 聯係都十分密切。
王誌樂(le) 認為(wei) ,德國企業(ye) 戰略思維領先於(yu) 美日企業(ye)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德國跨國公司如大眾(zhong) 、西門子、巴斯夫等就開始投資中國。大眾(zhong) 汽車是最早投資中國的跨國企業(ye) 。大眾(zhong) 進入中國帶來了營銷服務網絡和零部件配套網絡等現代製造業(ye) 模式。
“事實上,這種合作,有助於(yu) 中國企業(ye) 學習(xi) 國外並購和合作經驗,為(wei) 今後中國企業(ye) 走出國門打下基礎。”王誌樂(le) 告訴早報記者。
王誌樂(le) 認為(wei) ,經過次貸危機、債(zhai) 務危機的影響,歐洲經濟狀況不好,很多企業(ye) 經營困難,現在是中國企業(ye) 並購歐洲企業(ye) 的好時機。
“據我考察,目前德國有一些家族企業(ye) ,由於(yu) 家族後續無人經營,願意出售。這些企業(ye) 往往具有獨到的技術,具有很高的價(jia) 值,有的還是一些細分行業(ye) 的隱形冠軍(jun) 。我接觸的一些計劃出售的德國企業(ye) 首先考慮的對象就是中國企業(ye) 。因為(wei) 他們(men) 認為(wei) 中國企業(ye) 注重實體(ti) 經濟,收購後有可能延續他的事業(ye) ,而不會(hui) 買(mai) 來賣去。”王誌樂(le) 告訴早報記者。
王誌樂(le) 認為(wei) ,中國企業(ye) 收購德企並沒有被政治化,現在對中國企業(ye) 收購德國企業(ye) 一般情況下還是從(cong) 商業(ye) 角度判斷而沒有從(cong) 意識形態角度抵製。
不過王誌樂(le) 也指出,在發達國家市場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往往產(chan) 能過剩,如果中國企業(ye) 還去這個(ge) 傳(chuan) 統行業(ye) 建新廠,容易與(yu) 當地企業(ye) 發生衝(chong) 突。因此,應從(cong) 成功企業(ye) 的經驗中學習(xi) ,也需要從(cong) 一些失敗企業(ye) 的教訓中學習(xi) ,要搞清楚是政府“要我走出去”,還是“我要走出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