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記者在保定高新區看到,英利集團廠區對麵的一處工地依然在緊張施工。
這裏是依托英利集團建設的“光伏材料與(yu) 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室”施工現場,建築工人們(men) 正在為(wei) 這座即將建成的建築進行著最後的外立麵施工。英利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2010年1月15日獲國家科技部批準籌建,實驗室用房麵積為(wei) 11800平方米。這個(ge) 假期,100餘(yu) 名工人沒有休息,依然奮戰在工地上。
在工地現場,記者看到實驗室的整體(ti) 結構已經完工,施工的工人們(men) 大多“掛”在外牆上,正在進行建築外立麵電池板支架的焊接工作。“將來這座建築用的是太陽能電池板發的‘綠色電力’。”雖然已經進入初秋,“秋老虎”的餘(yu) 威還在。來自山西的劉慶生一邊抹著腦門上的汗一邊說:“我在這個(ge) 工地已經幹了一年了,從(cong) 打地基開始,看著它‘長大’。”
說話間,一根鋁合金支架安裝完成了,這樣的支架,已經在這座建築上密布了上千個(ge) 。
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指著實驗室設計圖告訴記者,這座建築將采用BIPV——— 光伏建築一體(ti) 化模式,外立麵將使用英利集團生產(chan) 的太陽能電池板。“再過幾個(ge) 月,就再也看不到這些鋼筋水泥了,牆體(ti) 將被太陽能電池板覆蓋,到時候,這裏將會(hui) 呈現一座極具現代化氣息的建築。”
從(cong) 10月4日開始,英利集團上萬(wan) 名員工已經回到工作崗位。英利集團三公司電池車間一位工作人員說:“由於(yu) 國家利好政策不斷出台,國內(nei) 光伏市場訂單開始大幅增加,所以我們(men) 車間今天就恢複生產(chan) 了。”
當前,我國光伏行業(ye) 正在經曆著市場的寒冬。加緊推進科技創新,是英利集團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應對市場寒冬的舉(ju) 措之一。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告訴記者,“光伏材料與(yu) 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能源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室”建成後,英利將成為(wei) 中國光伏行業(ye) 唯一擁有兩(liang) 個(ge)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企業(ye) 。
據了解,近年來,英利集團已先後承擔了包括“效率20%以上新型電極結構晶體(ti) 矽太陽能電池產(chan) 業(ye) 化成套關(guan) 鍵技術及示範生產(chan) 線”項目在內(nei) 的研發課題8項,其中“973”計劃課題2項,“863”計劃課題3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國際合作課題2項,覆蓋了光伏材料與(yu) 技術的全產(chan) 業(ye) 鏈。“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落成,將為(wei) 英利集團從(cong) 容麵對光伏寒冬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宋登元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