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原廠授權再製造模式將獲推廣。“十二五”期間,5-10個(ge) 包含完整產(chan) 業(ye) 鏈的再製造產(chan) 業(ye) 集聚區或將建成。
“便宜我也不會(hui) 買(mai) ”,在麵對記者“是否會(hui) 因價(jia) 格優(you) 惠而購買(mai) 再製造汽車”的提問,絕大多數車主給出了堅決(jue) 否定的答案。
然而麵對這一發展遲緩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國家有關(guan) 部門卻給予了足夠的信心和支持。受製於(yu) 舊件來源及產(chan) 品銷售渠道不夠暢通等問題,再製造產(chan) 業(ye) 始終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相關(guan) 法規亟待修訂等問題。連日來,先是國務院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的意見》,明確提出將開展再製造“以舊換再”,拉動節能環保產(chan) 品消費。9月初,關(guan) 於(yu) 再製造利好汽車產(chan) 業(ye) 的消息見諸報端,起因源於(yu)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聯合發布《再製造產(chan) 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啟動再製造產(chan) 品“以舊換再”試點工作。
所謂“以舊換再”,是指境內(nei) 再製造產(chan) 品購買(mai) 者交回舊件,並以置換價(jia) 購買(mai) 再製造產(chan) 品的行為(wei) 。根據《實施方案》,對符合“以舊換再”推廣條件的再製造產(chan) 品,中央財政按照其推廣置換價(jia) 格,即再製造產(chan) 品銷售價(jia) 格扣除舊件回收價(jia) 格的一定比例,通過試點企業(ye) 對“以舊換再”再製造產(chan) 品購買(mai) 者給予一次性補貼,並設補貼上限。
此舉(ju) 被視為(wei) 國家在政策層麵對汽車發動機等總成零部件進行修複再製造的放開。坊間對“政策破冰後,汽車再製造產(chan) 品市場前景幾何”的討論也由此展開。“這對再製造產(chan) 品的銷售來說,絕對是個(ge) 利好消息”,濰柴動力(濰坊)再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表示,有業(ye) 內(nei) 人士預測,隨著我國再製造產(chan) 業(ye) 化體(ti) 係的日益成熟,到2015年,我國再製造產(chan) 業(ye) 的總產(chan) 值有望達到1500億(yi) 元。
汽車行業(ye) 資深分析師、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常務理事賈新光表示,汽車零件再製造本身蘊含著巨大的資源和全新的市場機會(hui) ,早應對其予以放開。但要想讓再製造產(chan) 品獲得認可,必須嚴(yan) 格按照《實施方案》要求,除通過補貼進行扶持培育,更應強調全過程監管。
收得進來
“再製造實際上就是國家層麵所提倡的循環經濟的一種體(ti) 現,此項業(ye) 務在國外十分普遍,而且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循環經濟處處長郭啟民表示,在汽車行業(ye) 比較發達的日本,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使用率能夠達到96%,歐洲能夠達到80%-90%,而美國則可以達到80%左右,“日美歐的再製造業(ye) 十分成熟。而在我們(men) 國家,再製造行業(ye) 才剛剛起步,與(yu) 國外相比差距還很大”。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分會(hui) 統計,截至2012年10月,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生產(chan) 能力達到發動機約11萬(wan) 台,變速箱6萬(wan) 台,發電機、起動機約100萬(wan) 台(套),而再製造實際總產(chan) 值僅(jin) 25億(yi) 元左右。“雖然前景被看好,但是再製造企業(ye) 在現實中遭遇很多困難”,李峰告訴記者,作為(wei) 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的首批14家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企業(ye) 之一,濰柴動力(濰坊)再製造有限公司主要對濰柴動力生產(chan) 的各係列柴油機及其零部件進行再製造。短短5年時間,濰柴已經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於(yu) 2011年11月底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驗收,19種機型納入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產(chan) 品目錄。
在李峰看來,再製造的關(guan) 鍵點在於(yu) 如何“收得回來,賣得出去”,如舊的發動機能回收回來,作為(wei) 再製造的資源可用,而且再製造的產(chan) 品能夠賣得出去。
采訪中,中國物資再生協會(hui) 會(hui) 長劉堅民告訴記者,為(wei) 了化解“收進來”的問題,新的報廢汽車管理辦法有望在年內(nei) 出台,拆解企業(ye) 可以將五大總成銷售給再製造企業(ye) 。
劉堅民透露,新的報廢汽車管理辦法將繼續實行資格認證製度。此外,原來的管理辦法不允許銷售五大總成(發動機、方向盤、變速器、前後橋、車架),在新的辦法中,拆解企業(ye) 可以將五大總成銷售給再製造企業(ye) 。
劉堅民表示,中國報廢汽車開具回收證明的比例僅(jin) 為(wei) 20.60%,未開證明回收量占到20%,非法回收拆解和社會(hui) 沉積量分別占到30%和29.4%。國家從(cong) 2009年開始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ye) 進行扶持,主要用於(yu) 報廢汽車拆解企業(ye) 的升級改造。2009年投入6000萬(wan) 元,2010-2012年每年均投入1億(yi) 元。
目前中國報廢汽車回收率較低,每年的回收量占當年汽車報廢量的比例不足50%,相當一部分報廢汽車仍在道路上行駛。此外,非法拆解企業(ye) 占比較大,正規的報廢汽車拆解企業(ye) 回收按照汽車自重計算,每噸800元左右,非法拆解企業(ye) 的回收價(jia) 格可能在1200元,導致很多群眾(zhong) 願將報廢汽車售給不合規的拆解企業(ye) ,帶來環境汙染、安全隱患等一係列的問題。
此外,劉堅民還表示,我國汽車拆解企業(ye) 的經濟效益較差。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拆解企業(ye) 中,零部件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的70%,而中國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ye) 零部件銷售僅(jin) 占銷售額的5%-10%,90%以上均作為(wei) 原材料出售給鋼廠。銷得出去
正如大多數業(ye) 內(nei) 人士所擔憂的那樣,大多數人對“再製造”的產(chan) 品和相關(guan) 政策還很陌生。受國人傳(chuan) 統消費理念影響,民眾(zhong) 普遍對發動機、變速箱等汽車總成零部件再製造產(chan) 品持謹慎態度。
在賈新光看來,決(jue) 定消費者選擇的因素,除保證使用安全,最關(guan) 鍵的就是價(jia) 格因素。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輛普通家用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價(jia) 格一般占總車價(jia) 的10%—20%之間,購買(mai) 再製造產(chan) 品無非是以6折價(jia) 格購買(mai) 零部件,但大修發動機或變速箱也就相當於(yu) 2-3折的價(jia) 格。因此,盡管再製造產(chan) 品能夠享有補貼、質保等利好因素,但價(jia) 格比起維修仍不具優(you) 勢。
對此,李峰表示,根據國家的再製造管理辦法,再製造產(chan) 業(ye) 是一個(ge) 相對封閉的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事再製造的企業(ye) 本身就是整車生產(chan) 企業(ye) 或零部件製造企業(ye) ,或者是經過授權的企業(ye) 。以濰柴為(wei) 例,他們(men) 從(cong) 事再製造產(chan) 業(ye) 隻是針對自己的產(chan) 品,流入市場的再製造產(chan) 品仍然通過濰柴的售後服務網絡保修,提供與(yu) 新品完全相同的服務。據他介紹,發動機再造是一種綠色製造技術,主要利用無損拆解與(yu) 分類回收技術、環保高效清理技術、表麵工程技術和機械加工的尺寸修理技術等,使其質量和性能達到或超過新產(chan) 品。在用戶購買(mai) 一台再製造發動機並且扣除舊機的價(jia) 值後,可以節省一半的價(jia) 值,應該說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監管不可缺
賈新光表示,按照行業(ye) 內(nei) 通行使用10年以上的汽車報廢率為(wei) 7%來計算,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2億(yi) 輛,因此每年應該有700萬(wan) —800萬(wan) 輛汽車需要報廢。但是,目前通過正常途徑報廢的汽車每年隻有100萬(wan) 輛左右。“這意味著每年有600多萬(wan) 輛本該報廢的汽車流向不明”,賈新光說。
在賈新光看來,造成亂(luan) 象多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於(yu) 國家對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禁止修複再製造,顯然,這使一輛車的利用價(jia) 值大幅降低,致使收購價(jia) 格降低,並最終導致應該報廢的車輛流向不明,沒有選擇正規報廢,陷入惡性循環。
對於(yu) 消費者普遍對再製造產(chan) 品持謹慎態度,賈新光認為(wei) ,再製造產(chan) 品必須要再認證,明確標識,且保證不會(hui) 在新車上使用;其次,發動機和變速器的再製造技術水平要高,與(yu) 新產(chan) 品相比並沒有降低要求;再次,再製造產(chan) 品要由擁有成熟技術的大廠家生產(chan) ,要讓一般地下拆解作坊或小廠家難以複製。 “與(yu) 製造新品相比,再製造可節能60%,節材70%,節約成本50%,幾乎不產(chan) 生固體(ti) 廢物,大氣汙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在這一點上我國再製造產(chan) 業(ye) 與(yu) 擁有成熟汽車文化和技術的歐美國家相比,可謂任重道遠”。賈新光說,歐美等國普遍要求一輛車要有90%的零部件可回收再利用,並要求新車在出廠時就要考慮回收問題,必須注明零部件成分,同時強調廠家要有複雜的汽車“全生命周期”管理。
“對於(yu) 市場和消費者而言,要想讓再製造產(chan) 品獲得認可,必須嚴(yan) 格按照《實施方案》要求,除通過補貼進行扶持培育,更應強調全過程監管”,賈新光強調,嚴(yan) 格及時的監管可有效杜絕再製造產(chan) 品仿製、倒賣牟利等亂(luan) 象的發生。
產(chan) 業(ye) 集聚為(wei) 先
與(yu) 其他大多數國家的再製造產(chan) 業(ye) 不同,我國主要是依托中國特色的先進表麵工程發展起來的。“他們(men) 主要是換件法,我們(men) 主要是表麵工程。例如自動化納米負荷電刷度技術、激光隆福技術等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郭啟民表示,201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了機械產(chan) 品再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希望通過中心開辟以自主創新為(wei) 依托、以性能提升為(wei) 特色的中國再製造產(chan) 業(ye) 化的技術道路。
未來再製造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將成趨勢。以一定的產(chan) 業(ye) 技術為(wei) 支撐,可以有助於(yu) 形成專(zhuan) 業(ye) 化回收、拆解、清洗再製造和公共平台的建設,形成整個(ge) 的產(chan) 業(ye) 鏈。“根據企業(ye) 集成、產(chan) 業(ye) 集聚、園區管理的要求促進再製造產(chan) 業(ye) 的集聚發展,目前我們(men) 已經有兩(liang) 家示範基地比較成熟,接下來準備在“十二五”期間搞5-10個(ge) 產(chan) 業(ye) 集聚區或者基地”,郭啟民說。
對於(yu) 汽車企業(ye) 而言,未來開展麵向再製造的綠色設計可謂是一個(ge) 新方向。再製造能否順利進行、再製造利用率以及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產(chan) 品的初始設計。“要在產(chan) 品設計的時候,從(cong) 結構上、從(cong) 材料上通盤考慮未來拆解以及再製造的需求,並且在易損件、小部件上進行通用設計”,郭啟民表示,目前很多舊件的再製造率較低而成本很高,很大程度是由於(yu) 原產(chan) 品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再製造的要求,比如有的發動機拆不下來就得砸,砸壞了就不能用了。但是目前歐美國家已經非常重視這個(ge) 問題,德國已經頒布了《生態設計法》,也叫《環境友好設計法》,其各大大汽車公司也早就開展了這方麵工作。而加強汽車企業(ye) 與(yu) 再製造企業(ye) 的合作也是郭啟民給出的建議。在發達國家市場中,再製造有3種基本的模式:一種就是原廠直接進行再製造,在上述14家試點中的一汽、上汽均屬這一類型;第二種是原廠授權再製造;第三種則是第三方獨立進行製造。郭啟民更多的是建議采取第二種原廠授權再製造模式,他告訴記者:“這樣一來,原生產(chan) 企業(ye) 和再製造企業(ye) 兩(liang) 者的優(you) 勢均得到了體(ti) 現。既能發揮舊件的組織能力和專(zhuan) 業(ye) 再製造能力,又能發揮原廠質量的控製能力和品牌效應,特別是占據了銷售渠道優(you) 勢”。
郭啟民同時表示,發達國家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公開自己產(chan) 品的維修信息是法定的義(yi) 務,有詳細的法規就汽車的銷售、維修、保養(yang) 、配件供應等多個(ge) 方麵進行了明確。特別是提出了用於(yu) 維修保養(yang) 的技術信息、診斷設備、工具以及執行環境。這些內(nei) 容均向獨立維修商,特別是再製造企業(ye) 要開放。對此,目前我國相關(guan) 政策法規尚無相關(guan) 規定,而這在郭啟民看來也是未來亟待完善的方向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