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外耳再造中心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通過對患者再造耳廓及正常耳廓生長情況的研究,為(wei) 臨(lin) 床選擇適合的手術年齡及合適大小耳廓支架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對象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2011-8—2013-7入院患者中選取單側(ce) 、Ⅲ度小耳畸形患者,應用擴張皮瓣、自體(ti) 肋軟骨法進行耳廓再造,術後時間在1年以上的患者,共56例,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齡為(wei) 6歲-30歲,平均10歲,隨訪時間為(wei) 12個(ge) 月-20個(ge) 月,平均15個(ge) 月。研究指出,再造耳廓的長度各年齡階段均有增長,寬度的增長僅(jin) 在小於(yu) 13歲組有統計學意義(yi) ,而各年齡階段再造耳廓的變化與(yu) 正常耳廓的變化是同比例的。該文發表在2014年第04期《中華耳科學雜誌》上。
收集患者基本資料,應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再造耳廓及正常耳廓進行掃描、處理、建立數字化三維耳廓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測量再造耳廓和正常耳廓的長度和寬度,應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相關(guan) 數據統計學分析。
再造耳廓長度平均增長1.07±0.41mm,寬度平均增加0.30±0.79mm;正常耳廓長度平均增長0.93±0.60mm,寬度平均增加0.19±0.56mm。同時統計分析顯示雙耳長度增長有統計學意義(yi) ,而寬度增長無統計學意義(yi) ;而小於(yu) 13歲組中再造耳廓寬度平均增加0.51±-0.09mm,有統計學意義(yi) ,正常耳寬度平均增加0.28±-0.13mm,有統計學意義(yi) 。再造耳廓與(yu) 正常耳廓長度增長值之間及寬度增長值之間均無統計學差異。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