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濱州所有能稱之為(wei) “世家”的家族,無棣張氏家族無疑是最為(wei) 特殊的一個(ge) 。不像杜受田、吳式芬、李之芳等家族前中期興(xing) 盛繁榮,湧現出大批文人進士,其後人也多活在先人榮耀的“光環”下。無棣張氏家族自一世祖張管從(cong) 明永樂(le) 年間來到無棣至二十世,族人均未在史冊(ce) 上留名。然而,無棣張氏從(cong) 二十一世開始湧現出張鳴岐、張鎛、張存浩等知名人物。這三代的成就足以支撐張氏家族躋身濱州的名門望族。他們(men) 敢於(yu) 改革,重視教育,認真敬業(ye) ,品性和才華中顯露的大家風範值得後人敬仰讚歎。
濱州位於(yu) 黃河三角洲腹地,古往今來,這片土地上孕育了孫武、東(dong) 方朔、範仲淹等綿延千百年的思想文化,更有李之芳、杜受田等家百年望族世家。
中國化學第一人張存浩:浩然正氣天地存
今年對於(yu) 張氏家族的每個(ge) 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10日更是最不平凡的一天。因為(wei) 這天,8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獲得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無疑是要記錄進張氏族譜乃至中國史冊(ce) 的一件大事。得知張存浩獲得該項榮譽,無棣縣車王鎮段家村的張愛國心情異常激動:“這是我們(men) 張家的大事!”他也在第一時間撥打了叔叔張存浩的電話。
張愛國今年40多歲,他是目前仍在無棣縣車王鎮段家村居住的與(yu) 張存浩血緣最近的,但在農(nong) 村裏也是“出了五服”的,他的高祖父張瑞雲(yun) (二十世)與(yu) 張存浩的曾祖父張淩雲(yun) 是親(qin) 兄弟。
說起叔叔張存浩,張愛國一臉自豪:“他為(wei) 人很謙虛,那麽(me) 大的科學家沒有一點架子。獲得這麽(me) 大榮譽,我們(men) 都為(wei) 他感到驕傲。”由於(yu) 張存浩出生在天津,很少回家鄉(xiang) 無棣,所以與(yu) 張愛國見麵次數也不多,很多次都是張愛國去北京找叔叔。“去年去過一次,老人家身體(ti) 還很好,就是手有點抖,每次去見了麵都特別親(qin) 。”張愛國最近一次與(yu) 張存浩見麵是在濟南,張存浩獲獎之後參加一檔節目的錄製,張愛國等人來到錄製現場向叔叔表達了祝賀之情。
張存浩院士說,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與(yu) 年少時母親(qin) 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張存浩的母親(qin) 出生在一個(ge) 哈尼族的封建家庭,雖然年少時讀書(shu) 不多,但很注重對孩子家風氣節的培養(yang) 。“作為(wei) 家中長子,我兩(liang) 三歲時母親(qin) 就手把手教我認字,一天認20多字,認不出就打屁股。這是母親(qin) 嚴(yan) 教的一麵。”
在張存浩的印象裏,母親(qin) 膽子很大,別人害怕的事情她不怕。有一次她帶著20多本反日書(shu) 籍上火車,那情形不亞(ya) 於(yu) “過五關(guan) 斬六將”,是個(ge) “倔強”的婦女,這一點也讓張存浩牢牢地記在心裏。張存浩介紹,自己小時候正處在動亂(luan) 年間,母親(qin) 從(cong) 他2歲起就給他講一些曆史上嶽母刺字、孟母三遷等故事,這不僅(jin) 僅(jin) 是說給張存浩聽的,也是說給母親(qin) 自己聽的。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母親(qin) 做出了一個(ge) 改變張存浩一生的決(jue) 定:讓9歲的張存浩離開父母,跟隨姑父姑母到大後方上學。“我當時心裏是充滿遲疑的,但根據母親(qin) 常年的教導,我明白她不想讓我在日本統治下受教育,她的意見是忠於(yu) 民族大義(yi) 的一種體(ti) 現。”一分鍾之內(nei) ,張存浩做出了選擇:去!於(yu) 是他離開了父母,開始走上了獨立的生活。
姑父姑母對張存浩的影響是決(jue) 定性的,比父母的影響還要大。姑父傅鷹是著名的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是我國膠體(ti) 科學的主要奠基人。讓張存浩佩服的是姑父的遠見卓識和愛國主義(yi) ,他告訴張存浩不要忘記中國很深的傳(chuan) 統文化,這讓愛國之情一直紮根在張存浩心底。受其影響,1950年,張存浩放棄在美國深造的機會(hui) 、放棄多家單位給出的優(you) 厚待遇,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毅然決(jue) 然回來,開啟了他的科學研究生涯。
從(cong) 研究“合成石油”,到研究火箭推進劑及發動機,再到開創中國高能化學激光的研究,科學生涯中,張存浩一次又一次被“改行”,一切隻為(wei) 國家需要。得獎之後,他也沒有沾沾自喜,“這是鼓勵更是激勵,我覺得還是把榮譽留給更多年將人更好。”謙虛、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xi)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