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能源問題已成為(wei) 國際爭(zheng) 端的觸發點。尋找安全、清潔、經濟的新能源,已成為(wei) 人們(men) 通過科技手段,擺脫能源困境的必然選擇。這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國家間戰略競爭(zheng) 的高地。比如,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就是這樣一個(ge) 屬於(yu) 重大科技突破的項目。對此類項目應該采取什麽(me) 方法來培育呢?這是個(ge) 問題。
——亞(ya) 夫
目前,我國正處於(yu) 創新驅動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正麵臨(lin) 從(cong) 高速增長向科學發展轉型的挑戰,麵臨(lin) 著對“全球價(jia) 值鏈”原有分工秩序和角色的挑戰。我們(men) 必須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所麵臨(lin) 的國際環境,圍繞國家戰略,選擇和培育對我國經濟社會(hui) 有“支撐”與(yu) “引領”作用的重大技術,力爭(zheng) 取得新的突破,以把握我國的發展主動權,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
所謂重大技術,是指其技術地位在眾(zhong) 多技術中處於(yu) 核心、關(guan) 鍵的地位。具體(ti) 衡量主要包括三個(ge) 層麵:一是是否具有基礎性;二是是否具有公共性;三是是否具有戰略性。重大技術既不是三項指標的機械相加,也不是相乘,而是基礎性、公共性和戰略性的融合。
當下,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革命,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作為(wei) 提高太陽能利用率的關(guan) 鍵,代表了先進的技術發展方向,對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屬於(yu) 當前應該發展的重大技術之一。對於(yu) 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而言,我們(men) 已“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怎麽(me) 使其更好發展的問題”。
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現狀
鑒於(yu) 太陽能資源豐(feng) 富、廉價(jia) 、安全、無汙染、可自由利用等特性,太陽能利用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和普通民眾(zhong) 的關(guan) 注。作為(wei) 太陽能利用重要形式的太陽能發電,是一種可持續的能源替代方式,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
按照技術類型,太陽能發電主要分為(wei) 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兩(liang) 類;其中,光伏發電是以太陽能電池技術為(wei) 核心,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wei) 電能的技術。目前,因成本居高不下,這項技術尚未能普及。但隨著太陽能電池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規模效應的增強、價(jia) 格不斷下降,以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為(wei) 核心的光伏發電將會(hui) 得到廣泛應用。
1.高效太陽能電池相關(guan) 技術特點
太陽能電池(solarcell,SC)具有持久性、清潔性和靈活性等優(you) 點,並且在轉化過程中,無汙染、無噪聲,既可以直接為(wei) 小型電器提供離網電能,又可以進行並網發電,應用前景廣闊。
太陽能電池是光伏發電係統的核心,其開發和製造是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最關(guan) 鍵、最重要的一環,將直接影響到太陽能發電的普及和發展。有效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降低製造、應用成本並實現發電穩定性,是高效太陽能電池開發、製造中必須要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
目前,普通太陽能電池產(chan) 業(ye) 化水平的光電轉換效率大致為(wei) ,單晶18%-19%、多晶17.3%-17.8%,非晶矽薄膜8%~9%。根據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光伏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新上光伏製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矽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於(yu) 20%、多晶矽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於(yu) 18%、薄膜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於(yu) 12%。
因此,所謂高效太陽能電池,主要是指電池產(chan) 業(ye) 化水平的光電轉換效率要相對現有普通電池更高,即:單晶>20%、多晶>18%、非晶矽薄膜>12%。當然,高效太陽能電池也是一個(ge) 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概念。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利用“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將太陽能轉化為(wei) 電能的半導體(ti) 器件,其核心原材料是可釋放電子的半導體(ti) 物質。電池產(chan) 品主要分為(wei) 以晶矽電池為(wei) 代表的太陽能電池,和以矽基薄膜、碲化鎘(CdTe)電池、硒銦銅(CuInSe)電池、硫化鎘(CdS)電池、銅銦镓硒(CIGS)電池、砷化镓(GaAs)疊層電池等薄膜電池為(wei) 代表的太陽能電池,以及以染料敏化電池-光電化學電池(Grātzel電池)、有機電池、多結(帶隙遞變)電池、熱載流子電池等新型電池及新概念電池為(wei) 代表的太陽能電池。
截至2013年底,太陽能電池產(chan) 品中,晶體(ti) 矽太陽能電池(主要是P型單晶矽電池和多晶矽電池)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市場占有率超過90%;薄膜電池的市場占有率不到10%;新型電池及新概念電池大多處於(yu) 實驗室階段或中試階段,尚未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
目前,全球光伏產(chan) 業(ye) 尚處在導入期,有關(guan) 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多種相關(guan) 技術路線都在並行發展。其中,晶矽高效太陽能電池因具有高光電轉換率、低汙染、性能穩定不易衰減、大規模製造技術成熟等方麵的優(you) 點。因此,世界範圍內(nei) 以晶體(ti) 矽太陽能電池為(wei) 主的高效太陽能電池結構,既是過去幾年的真實寫(xie) 照,而且還將會(hui) 在未來十幾年持續占據主導地位。
但是,就現在的規模化生產(chan) 而言,要達到上述的效率要求,可能需要我們(men) 實現從(cong) 常規P型晶體(ti) 矽技術,到P型晶體(ti) 矽的PREC/PERT技術以及N型電池技術(含N型雙麵、異質結、背接觸、異質結背接觸電池)的轉變。同時,薄膜電池與(yu) 晶矽電池相比,在光電轉換效率、成本和穩定性等方麵可以進行的改善空間較大,薄膜技術領域的突破有望使其成為(wei) 未來高效太陽能電池發展的熱點。
這裏,我們(men) 對三大類高效太陽能電池作簡要說明。
(1)晶矽高效太陽能電池
晶矽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單晶矽(mono-Si)電池和多晶矽(poly-Si)電池。其製造流程比較複雜,其產(chan) 業(ye) 鏈包括從(cong) 矽質原料(石英岩、石英砂岩等)——多晶矽——矽錠(棒)——矽片——光伏電池——光伏係統的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技術上考慮,晶體(ti) 矽並非最佳材料,但因其易於(yu) 獲取、冶煉技術與(yu) 化工、電子相契合;所以,晶矽太陽能電池成為(wei) 目前光伏電池市場的主流技術。
其中,晶體(ti) 矽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達31%,但存在著晶矽冶煉和提純過程複雜、能耗大的缺點。且多晶矽電池與(yu) 單晶矽電池的轉換效率差距正逐漸縮小,多晶矽具有製造成本較低與(yu) 單位產(chan) 出量較大等優(you) 勢。因此多晶矽(以及類單晶/多晶矽,mono-likepoly-Si)電池市場份額逐漸超過單晶矽電池而成為(wei) 市場主流產(chan) 品,未來可能還將繼續扮演主流角色。同時,由於(yu) 電池成本在係統成本比重的逐漸下降,高效率電池組件在終端係統上仍然比較有優(you) 勢。
總體(ti) 而言,晶矽高效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展方向是低成本、高效率、高穩定性,主要包括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及組件壽命的提升等方麵。其中,效率的提高依賴工藝的改進、材料的改進及電池結構的改進;成本的下降依賴於(yu) 現有材料成本的下降、工藝的簡化及新材料的開發;組件壽命的提升依賴於(yu) 組件封裝材料及封裝工藝的改善。因此,晶矽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除了依賴產(chan) 業(ye) 規模的擴大外,電池效率的提升可能不僅(jin) 要依靠工藝水平的改進,更有賴於(yu) 產(chan) 業(ye) 技術(包括設備和原材料)的改進,特別是新結構、新工藝的建立。
(2)薄膜高效太陽能電池
#p#分頁標題#e#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在玻璃、塑料、不鏽鋼等基板上沉積形成很薄的感光材料以實現光電轉換,主要包括非/微晶矽薄膜電池、碲化鎘(CdTe)薄膜電池、砷化镓(GaAs)薄膜電池和銅銦硒/銅銦镓硒(CIS/CIGS)薄膜電池四種。
其中,非/微晶矽薄膜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最低,一般為(wei) 6%-9%,原材料為(wei) 矽烷,最易獲取。CdTe薄膜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次之,約為(wei) 8%-11%。CIS/GIGS薄膜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相對較高,約為(wei) 10%-12%,原材料中含稀有元素化合物銦、镓、硒,儲(chu) 量小且不易獲取。另外,如何確保多元素的嚴(yan) 格均勻配比,依然是大麵積電池製備應用中的一大挑戰。
GaAs薄膜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約為(wei) 20%-30%,原材料中含稀有元素化合物镓,儲(chu) 量小且不易獲取,砷有毒,會(hui) 對環境造成汙染。相較而言,CIS/GIGS薄膜電池成本低、性能穩定、抗輻射能力強,有可能成為(wei) 未來最有前途的光伏電池之一。
總體(ti) 而言,薄膜高效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展方向也是低成本、高效率、高穩定性,未來發展前景巨大,其中,生產(chan) 工藝的不斷成熟改進以實現成本的降低可能將是未來發展的關(guan) 鍵。因此,薄膜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更依賴於(yu) 各類技術之間的競爭(zheng) 和技術積累,以實現不斷縮小與(yu) 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3)新型太陽能電池
鑒於(yu) 傳(chuan) 統晶體(ti) 矽太陽能電池生產(chan) 中所需的高溫(>900℃)擴散製結工藝限製了生產(chan) 效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進一步降低,因此,不斷探索新的電池材料和製造工藝技術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成為(wei) 業(ye) 界的努力方向。
目前,既利用了薄膜製造工藝優(you) 勢同時又發揮了晶體(ti) 矽和非晶矽的材料性能特點,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高性能矽基柔性薄膜電池等特別受到各國研究人員的普遍重視並迅猛發展。
第一,HIT太陽能電池。HIT電池集中了非晶矽薄膜電池和晶體(ti) 矽高遷移率的優(you) 勢,而且製備工藝相對簡單,雙麵結構在任何角度都可以增加光吸收,但是仍然存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每一步工藝要求都很嚴(yan) 格、發電成本仍遠高於(yu) 傳(chuan) 統方法的發電成本等問題。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在保證電池轉換效率前提下降低晶體(ti) 矽的厚度,以及用廉價(jia) 金屬銅材料代替價(jia) 格昂貴的金屬銀漿來製作金屬電極,或通過技術開發進一步提高晶體(ti) 矽的發電效率。
第二,高效柔性矽基薄膜電池。由於(yu) 柔性襯底電池具有重量輕、可折疊、便於(yu) 攜帶和易集成等優(you) 點,具有廣泛市場應用前景,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所和公司進行柔性襯底電池相關(guan) 研究。目前,柔性襯底材料主要有不鏽鋼、聚酰亞(ya) 胺、塑料、鋁箔和聚合物等。從(cong) 高效柔性薄膜電池的應用領域看,市場廣闊、需求旺盛,主要包括以航空、航天、軍(jun) 用為(wei) 主的高端市場,高檔汽車車頂、遊艇艇麵等民用新興(xing) 高端市場,地麵和屋頂電站以及應急救援等方麵。目前,高效柔性薄膜電池的技術關(guan) 鍵主要包括:突破並掌握柔性晶矽薄膜電池規模化生產(chan) 的製造技術,完成生產(chan) 線設備的自主設計和製造。
2.對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基本評估
所謂重大技術,是指其技術地位在眾(zhong) 多技術中處於(yu) 核心、關(guan) 鍵的地位。具體(ti) 衡量主要包括三個(ge) 層麵,一是是否具有基礎性,二是是否具有公共性,三是是否具有戰略性。
我們(men) 認為(wei) ,重大技術既不是三項指標的機械相加,也不是相乘,而是基礎性、公共性和戰略性的融合,即:I(Importance,重要性)=B(Basic,基礎性)×P(Public,公共性)+S(Strategic,戰略性)。
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革命,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作為(wei) 提高太陽能利用率的關(guan) 鍵,代表了先進的技術發展方向,對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屬於(yu) 當前應該發展的重大技術之一,是需要從(cong) 國家戰略層麵做出規劃與(yu) 部署,集中資源、持續投入的戰略方向。因此,對於(yu) 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而言,我們(men) 就“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怎麽(me) 使其更好發展的問題”。
培育重大技術的基本原則
對重大技術經濟政策的研究,其目的要根據重大技術的特點找到適合的經濟政策,以推動重大技術的進步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並實現依托該項重大技術的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大發展。
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jue) 定性作用的背景下,政府部門的角色是什麽(me) ?什麽(me) 事情由政府幹?什麽(me) 事情不要政府幹?要把政府引導支持和企業(ye) 主體(ti) 作用有效結合,通過抓好重大政策的引導作用,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重大改革。
就培育重大技術而言,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在職能定位上,政府既要管得少,又要管得好,要把政府引導支持和企業(ye) 主體(ti) 作用有效結合。
要真正實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企業(ye) 而言,需要的是一個(ge) 良好的市場機製和發展環境,即一個(ge) 鼓勵公平競爭(zheng) 的合理、有效市場,讓企業(ye) 可以自由發揮。同時可以準確了解政府正在做什麽(me) 、為(wei) 何做、如何做,並能建言獻策;需要的是把企業(ye) 該做的事情交還給企業(ye) ,即讓企業(ye) 作為(wei) 資源整合的主體(ti) ,搜尋未來的技術方向,承受選擇的風險。
對政府而言,必須要簡政放權,將諸如對重大技術的選擇等自身沒有能力、沒有條件、做不到也做不好的事情更多交給市場或社會(hui) ,讓諸如行業(ye) 協會(hui) 等具備資質的社會(hui) 組織有償(chang) 提供,將政府從(cong) 具體(ti) 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提高政府服務管理透明度並更好地肩負起宏觀調控、監督等職責。
政府必須避免行政化定項目、分資金,不是通過“相馬”將資金投給某幾家指定企業(ye) ;而是確定支持的基本規則和所要達到的最終效果,通過“賽馬”將資金分給優(you) 勝者。因此,政府應支持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扶持的重點是扶優(you) 扶強而不是扶大。
同時,必須要改變政府決(jue) 策者們(men) 自上而下的思維模式,要力爭(zheng) 采取自下而上的民主參與(yu) 方式進行決(jue) 策。應鼓勵國內(nei) 各類型企業(ye) 參與(yu) 到政策的製定中,要讓政府相關(guan) 部門知道產(chan) 業(ye) 界的真實需求,要防止“金喇叭效應”,即政策的製訂被那些具有話語權的大企業(ye) 所左右,而缺失了小企業(ye) 的聲音。如此才能讓出台的措施、政策更加有的放矢,而且政府相關(guan) 部門也會(hui) 更受產(chan) 業(ye) 界的認可。
此外,政府還必須不斷加強事中和事後的監管,真正做到“事前有規劃、事後有評估”,並通過建立“黑名單”製度以加強對失信者的懲戒;明確扶持政策的時間和退出的條件,要明確實行暫時和有條件的保護是為(wei) 了讓企業(ye) 擁有自力更生的技術能力和從(cong) 根本上擺脫受製於(yu) 人的局麵。
2.在治理方式上,政府對重大技術發展方向的引導宜粗不宜細。
應本著“布局一代、研究一代、產(chan) 業(ye) 化一代”的原則,扶持而不是指揮重大技術及其發展方向,即政府應支持所有類別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而不是代替企業(ye) 去選擇、確定具體(ti) 的技術方向;同時避免企業(ye) 壟斷並綁架政府科研資源。#p#分頁標題#e#
一方麵,政府應在廣泛征求產(chan) 業(ye) 界的基礎上設定中長期技術發展和應用目標,不僅(jin) 可以成為(wei) 重大技術方向選擇的依據,更可成為(wei) 引導社會(hui) 各界的“共同願景”以使資源集聚並投入到相關(guan) 領域的相關(guan) 方向。此外,政府部門因其地位特殊,相關(guan) 意見易被產(chan) 業(ye) 界放大解讀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因此,應充分利用專(zhuan) 業(ye) 性行業(ye) 協會(hui) 紐帶和橋梁的特性進行協調和溝通。
另一方麵,受製於(yu) 信息不對稱,政府很難正確、及時獲悉技術發展的動態信息,而且由於(yu) 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預測未來的具體(ti) 技術方向更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且更可能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對政府而言,需要的是營造有利的市場環境,通過一些製度的安排和政策的完善,改善服務,提高效率,幫助、引導企業(ye) 及時、準確地把握信息和趨勢,讓企業(ye) 在市場競爭(zheng) 中發揮主導作用。
同時,為(wei) 有效發揮政府資金的扶持作用,政府的扶持必須以產(chan) 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為(wei) 導向,應對重大技術發展過程中製約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提升的關(guan) 鍵設備和關(guan) 鍵材料等瓶頸問題,給予重點支持。在高效太陽能電池領域,無論是晶矽電池、薄膜電池還是新型電池,都僅(jin) 僅(jin) 是光伏產(chan) 業(ye) 為(wei) 實現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的技術手段。
此外,在政府研究資金的分配上,需要“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支持專(zhuan) 業(ye) 性強的小微企業(ye) 科研資金需求;同時避免企業(ye) 壟斷並綁架政府科研資源,極力避免一些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借助與(yu) 政府相關(guan) 部門的良好關(guan) 係及其影響力,而通過排斥競爭(zheng) 對手、“攻關(guan) ”以獲得有限科研投入情況的發生。
3.在策略方法上,政府的支持應“聚焦”企業(ye) 並長期持續投資。
政府應將支持的重點放在企業(ye) ,突出企業(ye) 的主導作用,同時,需要持續、長期的支持,並加大企業(ye) 和研究所及高校的產(chan) 學研合作。鑒於(yu) 創新主體(ti) 所應具備的具有對創新活動自主的決(jue) 策權、具有進行創新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承擔創新活動的責任與(yu) 風險、獲取創新活動的收益等特征,相對於(yu) 科研院所和高校,企業(ye) 是更加高效地運作主體(ti) 。而且,有效的工業(ye) 研發一般需要與(yu) 企業(ye) 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因為(wei) 企業(ye) 是問題的來源,也是研發成果的最終使用者。
因此,一方麵,政府需要整合政出多門的專(zhuan) 項資金,杜絕一題多報、重複資助等現象,強化資金監管,集中財力支持以企業(ye) 為(wei) 主的光伏領域的“重大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另一方麵,政府還必須通過調整扶持條件,讓扶持資金更加聚焦在核心項目和有一定影響力和自主品牌的重點企業(ye) ,以避免撒胡椒麵式的分散扶持。同時,鑒於(yu) 重大技術的特點決(jue) 定了研究的長期性和累積性,必須要在經費配置上,對企業(ye) 的研究項目給予長期連續滾動資助。
明確改革的具體(ti) 政策
在明確培育原則後,我們(men) 還需要明確改革的具體(ti) 政策,以防陷入“改革疲憊症”。當然,具體(ti) 政策要從(cong) “群眾(zhong) 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同時,可行的政策也要立足於(yu) 充分考慮各個(ge) 利益群體(ti) 的現實利益,以防改革阻力過大而難以執行落實。
1.在需求管理上,應重視“種子用戶(示範戶)”的培育和發展。
要有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jue) 定性作用,必須要立足長遠利益而積極培育市場,變潛在需求為(wei) 現實需求,進而促進光伏產(chan) 業(ye) 的良性發展。對於(yu) 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而言,從(cong) 技術創新的角度看,主要集中於(yu) 不斷提升的轉化效率和逐年降低的成本,而要真正促進太陽能市場的良性發展,必須使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產(chan) 生實際效用,讓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更加便利、實效。
在產(chan) 業(ye) 發展初期,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迎來政策利好的最佳時機,如何培育和發展“種子用戶”以探索應用創新模式,並帶動大眾(zhong) 用戶而真正實現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美好前景,繼而最終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技術發展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所謂“種子用戶”,是那些最初使用並高度認可且能引導大眾(zhong) 用戶積極使用高效太陽能電池產(chan) 品的用戶。
在高效太陽能電池領域,必須要瞄準那些對普通大眾(zhong) 有示範性、影響力和權威性的高勢能人群,利用對高勢能人群的洞察以提升客戶體(ti) 驗;選擇適當的領域和合適的地區,借助高勢能地區、領域的影響,順勢而為(wei) ,以逐步擴大內(nei) 需市場。
同時,政府可以尋求利用諸如航空、航天、無人船、無人機等某些軍(jun) 事應用需求為(wei) 主的高端市場,以及民用領域的光伏空調、光伏車棚、光伏幕牆等特殊應用,通過挖掘潛在需求並開拓新市場以鼓勵相關(guan) 技術能力的提升。
此外,為(wei) 避免當前產(chan) 能過剩背景下,企業(ye) 惡性競爭(zheng) 而造成的質量下降,確保產(chan) 品、設備的長期安全可靠,與(yu) 其他先發國家更好銜接,要繼續建立健全太陽能光伏行業(ye) 的原料和產(chan) 品的技術標準、檢測和認證體(ti) 係,保證多晶矽、光伏組件、光伏電站等原料和最終產(chan) 品的質量,規範引導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並為(wei) 先進技術的發展提供市場空間。
2.在關(guan) 鍵技術工藝、重大關(guan) 鍵設備上,應逐步提升本土技術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重大關(guan) 鍵設備市場不是一個(ge) 完全自由競爭(zheng) 市場,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而且對於(yu) 積累本土技術能力具有決(jue) 定性作用;如果缺乏對關(guan) 鍵設備的國家層麵扶持,僅(jin) 僅(jin) 依靠本土企業(ye) 自身的發展很難實現技術能力的提升以及通過不斷修改、改進、創新而占領市場的目的。
因此,要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引進的成套關(guan) 鍵設備和產(chan) 業(ye) 化前期關(guan) 鍵技術實行國產(chan) 化方針,通過對引進技術和關(guan) 鍵裝備的分解、研製進行創新開發;同時,要逐步減少成套關(guan) 鍵設備的引進,著重引進技術專(zhuan) 利、技術情報和基礎性科研成果。
政府可以通過優(you) 惠貸款、減稅、建立特殊工業(ye) 聯合體(ti) 、公共費用的折扣、提高進口關(guan) 稅以及其他間接措施來鼓勵國內(nei) 企業(ye) 進入市場參與(yu) 競爭(zheng) ,力爭(zheng) 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生產(chan) 工藝和技術,增強我國在技術路徑選擇上的自主性。
同時,鑒於(yu) 職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化行業(ye) 協會(hui) 具有服務性、代表性、協調性和自律性等特點,因此應充分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的作用,通過建立社會(hui) 公共平台(聯合創新中心),以從(cong) 事工程性、產(chan) 業(ye) 化研究為(wei) 核心,進一步實現創新資源聚合、創新成果共享。
在增強行業(ye) 整體(ti) 技術能力基礎上,加強行業(ye) 標準的話語權和對外專(zhuan) 利談判的主動權。鼓勵企業(ye) 自願參加,取得成果、知識產(chan) 權歸平台所有,參與(yu) 企業(ye) 有優(you) 先使用權。
即使本土技術能力得到提升,常常也會(hui) 麵臨(lin) 將技術優(you) 勢轉化為(wei) 市場能力的困局。某種程度而言,關(guan) 鍵技術工藝、重大關(guan) 鍵設備在需求端的市場化障礙可能要遠遠高於(yu) 供給端的技術研發障礙。因此,要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加強合作,要認可用戶在創新活動中的參與(yu) 和互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首台套”扶持等相關(guan) 政策,建立使用國產(chan) 首台套產(chan) 品的風險補償(chang) 機製,並加強政策的透明度,讓企業(ye) 和用戶全方位了解政策。#p#分頁標題#e#
3.在科技供給上,應對支持重大技術並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方式進行必要的改變。
應該說,特定的科技製度可以使得部分國家在接近其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前沿位置高效運行並取得重大突破,而使得大多數國家在遠遠低於(yu) 其知識和技術水平可能的位置低效運行並形成低端鎖定。同時,作為(wei) 技術追隨者的主要問題不是“投入多少進行研發?”而是“進行何種研發?”因此,我們(men) 當前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將有限的扶持資金用在刀刃上,向“有效果、有效率”聚焦。
某種程度而言,實現政府科研資金資助組織方式的變革成為(wei) 實現資金扶持“有效果、有效率”的有效途徑。我們(men) 認為(wei) ,必須讓政府從(cong) 科研項目評估、定價(jia) 、選擇的角色中退出;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成立針對重大技術評估和推進的專(zhuan) 項委員會(hui) 。委員會(hui) 依托一定的技術評估的理念與(yu) 方法,是重大技術評估的基礎,也是重大技術經濟政策和決(jue) 策支持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大技術的評估和推進主要包括評價(jia) 對象的屬性、可能產(chan) 生的經濟效果、對社會(hui) 未來發展的影響,以及具體(ti) 推進重大技術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等,目的是推進決(jue) 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jue) 策信息和智力支持係統,實現政府“有效果”、“有效率”的引導。為(wei) 充分利用好委員會(hui) 製度,使其真正成為(wei) 選擇和培育重大技術的權力組織並持之以恒地發揮效用,就必須強化委員會(hui) 的作用,同時,做到過程開放、細節明確、操作透明、接受監督。
(作者單位: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所。本文有所刪節。)
作者注:本文係國家發改委重大課題《重大技術經濟政策研究》項目的部分成果。本項目得到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光電子行業(ye) 協會(hui) 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本文內(nei) 容經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心賈銳教授、南大光電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餘(yu) 林蔚教授、理想能源設備(上海)有限公司陳金元副總裁、英利集團王建明等人悉心指導,以及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所諸多同仁指點,特此表示感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