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獲得500萬(wan) 元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存浩被譽為(wei) 中國“化學激光之交”。昨日,本報記者獲悉,張存浩曾就讀廈大,在廈大校園生活四年。
2011年廈大校慶時,張存浩曾撰文回憶自己在“長汀廈大的環境中度過了難忘的青少年時代”,提及廈大校長薩本棟、老師傅鷹和蔡啟瑞,並回憶起自己在廈大的一次驚險經曆——濃硫酸噴進雙眼。
張存浩的簡曆顯示:1943年,正讀高二的張存浩肄業(ye) 考入廈門大學化學係。廈大化學化工學院蔡俊修教授昨日介紹,張存浩之所以來到廈大,是因為(wei) 他的姑父傅鷹和姑母張錦的關(guan) 係,他們(men) 在上個(ge) 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廈大任教,當時廈大為(wei) 躲避抗日戰火,遷到長汀。
張存浩的姑父傅鷹是享譽中外的物理化學家,是新中國最早的學部委員,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他的姑母張錦23歲時在美獲得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是當時中國有機化學領域鮮有的女博士。
抗日戰爭(zheng) 爆發時,張存浩正在天津讀小學。因不願自己的長子接受日本奴化教育,張存浩的母親(qin) 將9歲的張存浩交給在重慶大學任教的姑父姑母撫養(yang) 。1939年,傅鷹夫婦應時任廈大校長薩本棟邀請,到廈大任教,張存浩因此跟隨姑父姑母到了長汀。
張存浩曾撰文說,1940年秋至1944年夏,我在福建長汀廈大的環境中度過了難忘的青少年時代。其中,1940—1943年,他上的是長汀中學,1943年才上廈大化學係,不過,張存浩說,因為(wei) 姑姑、姑父的關(guan) 係,這四年都住在廈大在長汀的校園裏。
1944年,張存浩從(cong) 廈大轉入重慶中央大學化工係,為(wei) 什麽(me) 隻在廈大讀一年?知情人向本報介紹說,當時薩本棟有病,便多次推薦傅鷹接任廈大校長職務。但國民黨(dang) 當局卻誘迫他參加國民黨(dang) 。傅鷹說:“如果當校長一定要加入國民黨(dang) ,那我寧可不當校長。”這麽(me) 一來,傅鷹無法在廈門大學立足,隻好折回重慶大學,張存浩也就到了重慶。
在廈大的一年內(nei) ,張存浩在進行普通化學實驗時,發生了意外:濃硫酸噴進雙眼。
68年後,83歲的張存浩回憶說,係主任劉椽老師立即到現場指揮,指導實驗的石阿曹老師快速處置,校醫吳金聲博士在幾分鍾內(nei) 趕來急救,使我的雙眼幾天內(nei) 就痊愈了。他說,“直到今天,我仍然衷心感謝幾位老師的幫助和廈大極為(wei) 過硬的、有效的運作係統”。
2011年廈大90周年校慶時,張存浩撰文紀念在廈大的時光,提及三個(ge) 人:薩本棟、傅鷹和蔡啟瑞。
他說,薩本棟是“使我終生緬懷的”。他回憶說,薩校長十分注重基礎課程教學,他是當時具有最高學術聲譽的名教授,但他每個(ge) 學期親(qin) 自講授“初等微積分”或“普通物理”。在他的影響下,謝玉銘(複旦大學前校長謝希德的父親(qin) ,編者注)教授親(qin) 自講“普通物理”,傅鷹教授親(qin) 自講“普通化學”。張存浩說,廈大這一基礎課講授陣容,不僅(jin) 為(wei) 國內(nei) 所僅(jin) 有,而且從(cong) 60多年後的今天來看,也是很難找到的。
提及“特別敬佩”的廈大教授蔡啟瑞,張存浩說,衷心感謝他當年手把手地給予我指導。他認為(wei) ,傅鷹和蔡啟瑞在上個(ge) 世紀三十年代末從(cong) 事液體(ti) 色譜的研究,遠在馬丁(Martin)和辛格(Synge)的諾貝爾級工作之前,他們(men) 在當年極為(wei) 困難的條件下成為(wei) 世界色譜研究的先驅。張存浩對1944年初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李約瑟到廈大學術交流時,年輕的蔡啟瑞老師在大會(hui) 應對自如地和李約瑟侃侃而談的情形記憶猶新,他說,“這說明廈大在那時就擁有衝(chong) 擊世界水平的學術潛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