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政策利好助推新能源綠色建築一體化

星之球科技 來源: 能源世界2014-08-11 我要評論(0 )   

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在我國400多億(yi) 平方米的既有住宅建築中,95%都是高耗能的建築;在同等氣候條件下或同緯度條件下,我國住宅的單位使用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3倍;我國民用建築在...

       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在我國400多億(yi) 平方米的既有住宅建築中,95%都是高耗能的建築;在同等氣候條件下或同緯度條件下,我國住宅的單位使用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3倍;我國民用建築在生產(chan) 、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能耗目前已經占到全社會(hui) 總能耗的49.5%,預計到‘十二五’末將會(hui) 占到全社會(hui) 總能耗的52%。我國新能源與(yu) 建築應用在產(chan) 業(ye) 推進方麵,既不缺技術,也不缺產(chan) 品,更不缺市場,目前未能很好對接的原因是,缺乏一個(ge) 好的產(chan) 業(ye) 模式來支撐。 

  2012年,財政部和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築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築麵積要達到10億(yi) 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築將占新建建築比重超過30%。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發布的《綠色建築行動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築10億(yi) 平方米;到2015年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今年3月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則提出,到 2020年我國城鎮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重要提升至50%,把綠色建築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我國綠色建築的推廣和普及在過去10年中進展迅速,已進入規模化推廣階段。”梁俊強表示,以“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 為(wei) 核心內(nei) 容的綠色建築涉及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眾(zhong) 多領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是綠色建築的基本要求,新能源的應用已成為(wei) 綠色建築最大限度節約能源的良好選擇。 

  根據2007年發布的《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識管理辦法》及《綠色建築評價(jia) 技術細則》等相關(guan) 規定,綠色建築等級由低至高分為(wei) 3個(ge) 星級: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若要獲得二星級以上的標識,必須有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技術水平須達到要求,這對新能源的應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不久前發布並將於(yu) 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準》對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綠色建築的規劃目標促使綠色建築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也將為(w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不僅(jin) 是國家政策的不斷出台,各地方也在積極跟進,甚至標準更加嚴(yan) 格。如安徽省2013年發布的《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年末,全省30%的城鎮新建建築按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造;湖南省發布的《湖南省綠色建築行動方案》要求,到2015年年底,湖南省城鎮新建建築20%以上要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這意味著每年必須有2000萬(wan) 平方米的綠色建築。此外,北京、四川、安徽、廣東(dong) 、河北等多個(ge) 省市也相繼出台了綠色建築政策標準,以此來規範和正確引導綠色建築的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為(wei) 推廣太陽能,我國多地推出了地方強製性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政策規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3個(ge) 省22個(ge) 地市出台了太陽能強製安裝政策。如濟南市規定,新建12層以下的住宅和賓館酒店,必須采用太陽能熱水器熱水係統;凡新建的實施集中供應熱水的公共建築,必須采用太陽能熱水器集中供熱水技術和產(chan) 品。 

  據住建部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城鎮太陽能光熱應用麵積為(wei) 27億(yi) 平方米,建成及正在建設的光電建築裝機容量達1875兆瓦。 

  “太陽能利用是我國當前最成熟、最便利和最有效的節能建築應用技術,太陽能與(yu) 建築一體(ti) 化的應用理應成為(wei) 我國節能建築最需要關(guan) 注的大事。”深圳市富瑞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小華表示,太陽能利用是低碳節能建築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實踐證明,太陽能利用至少可以滿足居民七成以上的供暖和對熱水的需求,太陽能與(yu) 建築一體(ti) 化用1%的建築成本彌補了10%的建築能耗,既可以節能減排,又能夠實現能源自給,有效改善城市的溫室效應所引起的生活質量每況愈下的狀況。 

  付小華認為(wei) ,太陽能與(yu) 建築一體(ti) 化得到了越來越多居民的認可,用太陽能可以全方位地解決(jue) 建築物內(nei) 熱水、采暖、空調以及照明用能,這將是最理想的方案,太陽能與(yu) 建築一體(ti) 化的研究與(yu) 實施,是未來太陽能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整個(ge) 太陽能行業(ye) 做大的根本所在。“光伏與(yu) 光熱的轉換效率現在還比較低,為(wei) 了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必須選用高效節能的電器設備以及最優(you) 化的係統設計上做文章,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恒有源專(zhuan) 注於(yu) 淺層地能作為(wei) 建築物取暖(冷)替代能源的科研、開發和推廣,我們(men) 推出的以單井循環換熱地能采集技術為(wei) 核心的‘恒有源地能熱泵環境係統’,將地上建築物暖(冷)係統與(yu) 地下的淺層地能供給量相匹配、相結合,實現循環利用,做到使用區域零汙染、零排放,並且能按能源品味為(wei) 建築物供熱、製冷以及提供生活熱水。”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孫驥表示。 

  “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綠色能源利用主要體(ti) 現在積極推廣新能源技術,加強能源階梯利用和能源利用效率,優(you) 先發展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麵實施了我國首個(ge) 智能電網示範區建設,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到2020年可達到20%。”天津生態城能源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布雲(yun) 昆表示,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和新加坡兩(liang) 國政府戰略合作的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ge) 國家間開發的生態城,該生態城以加強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和建設生態城市為(wei) 主題,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為(wei) 其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yu) 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婁偉(wei) 表示,在傳(chuan) 統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及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凸顯的大背景下,建設可再生能源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100%可再生能源將成為(wei) 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薄膜光伏將更適於(yu) 以光伏建築一體(ti) 化為(wei) 主的分布式光伏,並且市場非常大。據測算,中國可利用的城鄉(xiang) 建築麵積接近900億(yi) 立方米,按照10%的轉化率計算,以東(dong) 、南、西牆麵積的15%、屋頂麵積的20%計算,全國約有1000吉瓦的裝機容量,約等於(yu) 目前火電、水電、核電的總裝機規模,相當於(yu) 建設45個(ge) 三峽水電站。這將直接拉動10萬(wan) 億(yi) 元市場規模,僅(jin) 光伏建築一體(ti) 化就可以創造30 萬(wan) 億(yi) 元的市場“蛋糕”,相當於(yu) 中國汽車工業(ye) 市場規模的3-5倍。除此之外,還有大規模集中發電的光伏電力市場以及能源移動終端的節能電器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綠色建築的核心是能源的利用,如果僅(jin) 僅(jin) 在建築麵上做太陽能發電,對太陽能能量的利用大概隻有15%。而如果做太陽能的光源應用,能量轉換率則可以達到50%以上。”興(xing) 業(ye) 太陽能董事局主席劉紅維表示。太陽能在建築中的應用不僅(jin) 隻有發電,還有太陽能與(yu) 建築的全麵結合,既可以發電又可以積熱,可以提供更多、更適合建築的能源應用方式。 

  梁俊強認為(wei) ,推動建築節能的重要一環就是促進可再生能源與(yu) 建築的深度結合。隨著全國各省市新能源建築應用政策的相繼發布,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在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準中地位的提升,新能源建築應用市場正在逐漸打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