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為(wei) 複雜的高原,因其地理位置導致的天氣和氣候變化長期以來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guan) 注,它不僅(jin) 影響東(dong) 亞(ya) 地區氣候,還通過對流層-平流層物質輸送通道,顯著影響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氣候變化。
本次試驗站點設置在青藏高原腹地—西藏自治區那曲縣,該地位於(yu) 唐古拉山脈與(yu) 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海拔約4500米,氧氣含量不足內(nei) 地的50%,晝夜溫差大,自然環境極其惡劣,被稱為(wei) “唯一一個(ge) 沒有樹的城市”。
激光雷達項目組參與(yu) 此次試驗的水汽-雲(yun) -氣溶膠激光雷達為(wei) 學校自主研發,小型脈衝(chong) 相幹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屬於(yu) 與(yu) 航天科工集團、中國氣象局的技術合作和國家火炬計劃研究內(nei) 容之一。該兩(liang) 部激光雷達與(yu) 學校購置的激光雲(yun) 高儀(yi) 、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相關(guan) 部門的氣象飛機、微波輻射計、氣象衛星等觀測設備開展聯合觀測、數據對比分析,通過充分發揮各係統的技術優(you) 勢,獲取高質量的試驗結果,旨在對青藏高原地區衛星-遙感-高空-地麵觀測多源信息在分析技術與(yu) 數值預報模式物理參數等方麵有新的突破。
以吳鬆華教授為(wei) 首的激光雷達項目組師生不畏高寒缺氧環境,克服各種困難,在極短的時間內(nei) 完成設備架設,並為(wei) 應對高原環境,量身定做方案,通過多項技術手段提高了係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海洋大學研製的水汽-雲(yun) -氣溶膠激光雷達所用激光器為(wei) 大功率YAG調Q納秒級激光器,它能夠在4500米的高原環境中進行為(wei) 期近二個(ge) 月的常規觀測試驗,其測量站點海拔之高、工作時間之長均在國際激光雷達觀測史上創造了新紀錄,意義(yi) 深遠。小型相幹多普勒激光雷達在高原環境下實現24小時全天候觀測,快速精確地探測大氣邊界層風場,為(wei) 高原地區小尺度的天氣現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來源。
此次青藏高原觀測試驗為(wei) 中國海洋大學激光雷達項目組積累了豐(feng) 富的外場試驗經驗,整個(ge) 團隊得到了寶貴的曆練,從(cong) 而使團結協作、一心科研的學術氛圍更加濃厚,也贏得了共同實驗的其它院所高校領導及技術人員的一致好評。目前,觀測團隊正在匯總對比觀測數據,力爭(zheng) 通過比對檢驗前期觀測效果,為(wei) 下一階段觀測任務和直至2021年的全國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做出更多貢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