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在高端製造業的坐標係中,德美中日四國位居何處?

星之球科技 來源:國際金融報2015-12-01 我要評論(0 )   

1984年,世界銀行派遣經濟學家考察中國。隨後,世界銀行出了一份百萬(wan) 字的考察報告:《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的發展》,論述了中國經濟重建和發展問題。但是該報告無法預測...


1984年,世界銀行派遣經濟學家考察中國。隨後,世界銀行出了一份百萬(wan) 字的考察報告:《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的發展》,論述了中國經濟重建和發展問題。但是該報告無法預測,人口第一的貧窮大國,能否成為(wei) “罕見”國家的一分子?路徑是什麽(me) ?



21年來,中國製造成為(wei) 拉動中國改革發展的最大引擎。當下,這個(ge) 引擎陷入了一個(ge) 複雜的境地。它迎來了一個(ge) 好時機。2003年以後,中國重新啟動第二輪重化工業(ye) ,時至今日,中國在裝備製造、造船、資源、鋼鐵、高鐵、核電、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了與(yu) 世界頂級企業(ye) 抗衡的力量;它麵臨(lin) 著一個(ge) 壞時機。2010年以來,在中低端製造
業(ye) ,中國企業(ye) 不斷挑戰成本極限的難度越來越大,東(dong) 南亞(ya) 以及南美部分市場吸走部分中低端製造企業(ye) 。

  
中國的難題正是世界的難題。2008年以來,發達經濟體(ti) 對高端製造業(ye) 的重視前所未有,希望重新找回經濟穩定之錨。與(yu) 此同時,新興(xing) 經濟體(ti) 也加大了對低端製造業(ye) 市場的爭(zheng) 奪。在這張世界製造業(ye) 坐標係裏,中國製造業(ye) 的功能和定位,與(yu) 21年前已截然不同。

  
高端製造,是工業(ye) 的一個(ge) 分支,也是當下一門顯學。

  
德國、美國、日本,先後提出發展宣言,拿出行動綱領,德國推行“工業(ye) 4.0”戰略,美國製定了先進製造業(ye) 回歸規劃,日本提出振興(xing) 製造業(ye) 計劃等,爭(zheng) 做新一代工業(ye) 革命的領頭羊。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在例行發布會(hui) 上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方麵,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ye) 化戰略,搶占一些新興(xing) 領域的製高點,同時也在積極吸引製造環節回歸本土;另一方麵,發展中國家工業(ye) 化進程普遍加快,許多國家以更低的成本優(you) 勢進入製造業(ye) 領域,特別是一些中低端環節。”

  
中國,作為(wei) 高端製造業(ye) 的後來者,正迎頭趕上,力爭(zheng) 成為(wei) 製造業(ye) 強國。那麽(me) ,在高端製造業(ye) 的坐標係中,中國位居何處呢?



德國:40%的企業(ye) 已參與(yu) 工業(ye) 4.0

  
德國“工業(ye) 4.0”重視對整個(ge) 工業(ye) 流程的思考,項目主要分為(wei) 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二是“智能生產(chan) ”,三是“智能物流”

  
德國製造業(ye) 被稱為(wei) “眾(zhong) 廠之廠”,是世界工廠的製造者,工業(ye) 基礎就是“製造科技”。德國是世界第二大技術出口國、歐洲創新企業(ye) 密度最高國家。造船、鑽探機械製造,到高速列車、地鐵、汽車、飛機等行業(ye) ,德國一直穩坐世界前三名的位置,製造業(ye) 地位難以撼動。

  
“工業(ye) 4.0”概念,是德國聯邦教研部與(yu) 聯邦經濟技術部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ye) 博覽會(hui) 上提出的,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導,將人、信息、物體(ti) 相連接,機器進入到智能化網絡中,自動調試生產(chan) 流程、節奏,自動地修複故障,以更智能、更個(ge) 性化的方式製造產(chan) 品。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業(ye) 務拓展經理張明告訴記者,德國“工業(ye) 4.0”重視對整個(ge) 工業(ye) 流程的思考。

  
德國“工業(ye) 4.0”項目主要分為(wei) 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chan) 係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chan) 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chan) ”,主要涉及整個(ge) 企業(ye) 的生產(chan) 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ye) 參與(yu) ,力圖使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新一代智能化生產(chan) 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wei) 先進工業(ye) 生產(chan) 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ye) 聯合會(hui) 機器人與(yu) 自動化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工業(ye) 4.0時代,機器人除了實現高度互聯以及借助物聯網技術靈活地與(yu) 其他設備交流之外,機器人的移動能力和與(yu) 人協作的能力也必須加強。

  
據張明介紹,“工業(ye) 4.0”戰略已經得到德國科研機構和產(chan) 業(ye) 界的廣泛認同,一些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已在其下屬多個(ge) 生產(chan) 領域的研究所已經引入工業(ye) 4.0概念,“西門子已經開始將這一概念引入其工業(ye) 軟件開發和生產(chan) 控製係統。”德國信息通信和新媒體(ti) 協會(hui) 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40%的德國企業(ye) 已經開始研究並參與(yu) “工業(ye) 4.0”。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德國直接實施工業(ye) 4.0,中國要實現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以及高端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兩(liang) 國有巨大合作空間。”

  
德國是中國在全球第三大貿易投資夥(huo) 伴。德國駐華公使呂帆透露,2014年,中德雙邊貿易總額超過1500億(yi) 歐元,德國在華投資額達到450億(yi) 歐元,中國對德國投資隻有15億(yi) 歐元,“這表明我們(men) 未來有著巨大的合作增長潛力。”

  
今年以來,兩(liang) 國在製造業(ye) 方麵的合作步伐明顯加大加快。長春合心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成功並購幾倍於(yu) 自身規模的德國GRG集團,以1200萬(wan) 歐元收購其54.98%的股權。並購成功後,德國GRG集團將對合心機械敞開所有技術和管理體(ti) 係,並共享所有市場,並投資人民幣1.6億(yi) 元在長春經開區建設中德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 


 
美國:製造業(ye) 回歸促經濟反彈

  
一方麵,銷售額在100億(yi) 美元以上的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正在積極考慮把生產(chan) 搬回美國,銷售額超過10億(yi) 美元的公司中也有13%有此打算;另一方麵,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美國生產(chan) 服務業(ye) 和高端製造業(ye) 是美國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方向。2014年美國國際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再增長 7.1%至6.15萬(wan) 項,居各國之首

 

2008年以後,美國意識到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經濟金融化、製造業(ye) 空心化將嚴(yan) 重影響國家的經濟基礎。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信息產(chan) 業(ye) 最發達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也是裝備製造業(ye) 最強大的國家。全球最大的500家工業(ye) 企業(ye) 中,美國占據31%的份額,綜合競爭(zheng) 力居世界第一。2012年2月,美國發布《先進製造業(ye) 國家戰略計劃》,提出“製造業(ye) 回歸”,踏上了新一輪工業(ye) 革命征途。

  
為(wei) 了保證在新一輪產(chan) 業(ye) 革命中依然保持領先地位,美國先後提出“再工業(ye) 化”、“重振美國製造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等戰略目標,推出頗具吸引力的優(you) 惠政策,鼓勵投資製造業(ye) ,推動高端製造業(ye) 回流,加大對先進製造業(ye) 的投入,采取促進先進製造業(ye) 發展的重大政策舉(ju) 措,從(cong) 而推動製造業(ye) 轉型升級。

  
“‘再工業(ye) 化’包含高端製造業(ye) 的發展和中低端製造業(ye) 的回歸兩(liang) 個(ge) 方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製造業(ye) 的快速複蘇並非源於(yu) 中低端製造業(ye) 企業(ye) 的回歸,而是以耐用品製造為(wei) 代表的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ye) 的增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zhuan) 家趙碩剛撰文中提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的結構性改善成為(wei) 推動美國經濟持續複蘇的重要因素,“這種結構性改善主要體(ti) 現在產(chan) 業(ye) 結構中,服務業(ye) 向高級化方向發展,以及製造業(ye) 占GDP比重扭轉了持續下滑的勢頭。”

  
波士頓谘詢公司近期對美國大公司展開的調查發現,銷售額在100億(yi) 美元以上的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正在積極考慮把生產(chan) 搬回美國,銷售額超過10億(yi) 美元的公司中也有13%有此打算。

  
從(cong) 目前形勢看,美國力圖通過“製造業(ye) 回歸”重振本土工業(ye) ,一方麵是防止製造業(ye) 萎縮失去世界創新領先者的地位,另一方麵是要通過產(chan) 業(ye) 升級化解高成本壓力,尋找能夠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高端產(chan) 業(ye) ,而不是僅(jin) 僅(jin) 恢複傳(chuan) 統的製造業(ye) 。

  
“美國製造”最突出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在於(yu) 產(chan) 品承載的科技含量與(yu) 創新能力、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美國生產(chan) 服務業(ye) 和高端製造業(ye) 是美國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方向。

  
美國製造業(ye) 的研發投入強度遠遠高於(yu) 德國、韓國等國家,並且研發活動集中在高科技領域。例如製藥、電子設備等高端行業(ye) 的研發優(you) 勢領先於(yu) 其他發達的製造業(ye) 強國。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ye) 聯合會(hui) (VDMA)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前3個(ge) 季度,美國超過中國,在過去6年裏首次成為(wei) 德國的最大機械出口市場。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WIPO)數據顯示,繼2013年國際專(zhuan) 利申請數量超過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後,2014年美國國際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再增長 7.1%至6.15萬(wan) 項,創曆史新高,居各國之首。不僅(jin) 如此,從(cong) 研發投入看,目前美國研究和開發投入增速僅(jin) 為(wei) 1%左右,遠低於(yu) 危機前3%-4%的水平,處於(yu) 曆史上的低位,未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近年來,美國製造業(ye) 的重心已經轉移到高新技術、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美國還出現了矽穀、南加州、波士頓等微小技術領域的六大經濟中心。所謂微小技術產(chan) 業(ye) ,是由納米技術、微機電係統等尖端技術開辟出的全新產(chan) 業(ye) 領域,是多種學科交融並具有戰略意義(yi) 的前沿高技術產(chan) 業(ye) 。

  
無疑,美國“再工業(ye) 化”戰略就是在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更新換代和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實現再一次依靠工業(ye) 化來推進實體(ti) 經濟的轉身與(yu) 複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建立在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基礎之上的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和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核心的結構轉型。


 
日本:危機意識推智造業(ye) 發展

  
除了要大力發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的政策之外,要積極發揮電子信息的作用,建議轉型為(wei) 利用大數據的“下一代”智能製造業(ye)

  
全球最大的500家工業(ye) 企業(ye) 中,日本占了29%。無論是在工業(ye) 經濟時代還是在知識經濟時代,製造業(ye) 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都被看作一個(ge) 國家經濟的重要基礎,這正是日本製造的強項。例如模具,美國造的模具軋製壽命為(wei) 3萬(wan) 次,而日本製造的模具可以軋製6萬(wan) 次到10萬(wan) 次,美國三大汽車巨頭使用的都是“日本製造”。

  
擁有數量、質量領先的知識產(chan) 權的日本製造的精密儀(yi) 器和質量控製也居上乘,日本國民總產(chan) 值的49%來自於(yu) 製造業(ye)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張玉來卻認為(wei) ,在製造業(ye) 不斷轉型的智能化時代,日本仍是技術的“領跑者”,日本製造業(ye) 的發展受到環境發展的限製,不得不向外擴大市場。

  
今年以來,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省公布的《2015年版製造白皮書(shu) 》(下稱“白皮書(shu) ”)認為(wei) ,倘若錯過德國和美國引領的“製造業(ye) 革命”的機遇,日本的製造業(ye) 難保不會(hui) 喪(sang) 失競爭(zheng) 力,有感於(yu) 德國“工業(ye) 4.0”和美國的先進製造業(ye) 國家戰略,對“日本製造可能落後”顯示出強烈危機感。

  
《白皮書(shu) 》認為(wei) ,日本製造業(ye) 要積極發揮電子信息的作用,建議轉型為(wei) 利用大數據的“下一代”智能製造業(ye) 。

  
與(yu) 德、美的製造業(ye) 相比,日本雖然在勞動效率、節能等改善生產(chan) 效率方麵較為(wei) 擅長,但不少企業(ye) 都對進一步發展數字化智能製造持消極態度,尤其是對物聯網的關(guan) 鍵軟件技術和相關(guan) 人才的培養(yang) 十分欠缺。另外,日本製造業(ye) 企業(ye) 之間的合作不充分,比如工廠使用的製造設備通信標準繁多,許多標準並存,沒有得到統一,需要跨越企業(ye) 和行業(ye) 壁壘,強化“橫向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機器人生產(chan) 、研發和使用大國。二戰後,日本的勞動力不足,從(cong) 美國購買(mai) 了大量的機器人來替代人工,後來日本又在這些機器人上進行鑽研和改進,從(cong) 而使本身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起來,而且由於(yu) 日本的地少人多,人口老齡化嚴(yan) 重,長期以來日本對機器人比較重視,特別是在服務機器人和工業(ye) 機器人方麵,都在世界遙遙領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期在視察日本一家製造業(ye) 工廠時宣稱,日本將把機器人作為(wei) 經濟增長戰略的重要支柱,希望通過發掘機器人的可能性實現日本經濟的增長,並會(hui) 出台放寬限製的政策來大力促進機器人使用。

  
《白皮書(shu) 》認為(wei) ,除了要大力發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的政策之外,日本應發揮電子信息的作用,推動智能製造業(ye) 發展。另外,白皮書(shu) 認為(wei) ,日企赴海外發展今後仍將持續,但新技術研發基地仍有留在日本國內(nei) 的傾(qing) 向,此舉(ju) 便於(yu) 率先集納優(you) 質的知識產(chan) 權。


 
中國:爭(zheng) 做產(chan) 業(ye) 分工“高精尖”

  
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大型飛機、北鬥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wan) 千瓦級發電裝備、萬(wan) 米深海石油鑽探設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取得突破,中國已具備建設工業(ye) 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北汽集團研發基地的一間普通車間,沒有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沒有揮汗如雨的汽車工人,安靜整潔的車間裏,全自動化的機械手臂在靈巧地上下翻飛,將一個(ge) 個(ge) 模具雛形變成嶄新的轎車。這是中國高端製造業(ye) 正在前進的縮影。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中國從(cong) 製造大國轉變為(wei) 製造強國“三步走”的戰略:第一個(ge) 十年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第二個(ge) 十年要進入世界強國的中位,第三個(ge) 十年、即2045年進入世界強國的領先地位。最終在建國一百周年時,要實現中國成為(wei) 製造強國。

  
作為(wei) C919國產(chan) 大飛機項目主要的軟件方案供應商之一,達索係統大中華區總經理王皓峰告訴記者,非常看好中國高端製造業(ye) 的未來。如今的中國在眾(zhong) 多行業(ye) 尤其是製造業(ye) 的自主創新正在快速發展,達索係統對此充滿信心。

  
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大型飛機、北鬥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wan) 千瓦級發電裝備、萬(wan) 米深海石油鑽探設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和骨幹企業(ye) ,我國已具備了建設工業(ye) 強國的基礎和條件。目前在亞(ya) 洲已經形成了一個(ge) 以中國為(wei) 中心性的製造業(ye) 地區供應鏈,13億(yi) 人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不僅(jin) 是中國製造得以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吸引歐美發達國家製造業(ye) 留住腳步的重要原因。

  
國際經濟顧問公司環球透視(IHS)首席亞(ya) 洲經濟學家Rajiv Biswas持相同觀點,在某些高端製造領域,中國製造業(ye) 已經初露鋒芒。

  
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7大類重大工程包累計完成投資3.3萬(wan) 億(yi) 元。其中,製造業(ye) 領域的重大工程包將瞄準六大高端製造業(ye) 的重點項目,發揮了穩增長的關(guan) 鍵作用。值得關(guan) 注的是,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的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速度達到10.5%,比規模以上的工業(ye) 高出4.2個(ge) 百分點,而且這樣的增長勢頭已延續7個(ge) 月。

  
以華為(wei) 、振華重工、三一重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船重工、江南造船、寶鋼等為(wei) 代表的中國企業(ye) 頻頻向國際市場輸出高端產(chan) 品,世人正在改變對中國製造的固有認識。

  
截至目前,中國製造業(ye) 年產(chan) 值超過2萬(wan) 億(yi) 美元,盡管從(cong) 規模上已是全球第一,且在波士頓谘詢公司(BCG)的全球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排名中也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如果站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視角來看,剛剛嶄露頭角的中國製造業(ye) 如何在老牌製造業(ye) 強國環繞下占有一席之地並擺脫過去“大而不強”發展模式,無疑是一場硬仗。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研究助理Jost Wbbeke認為(wei) ,中國強勁的發展活力能夠極大推動工業(ye) 創新,未來中國將能夠生產(chan) 可與(yu) 領先技術提供方相媲美的技術。

  
匯豐(feng) 亞(ya) 洲經濟研究部門聯合主管Frederic Neumann曾斷言,發達國家很快就會(hui) 發現,他們(men) 將麵臨(lin) 來自中國勢均力敵的競爭(zheng) ,這些傳(chuan) 統的工業(ye) 化強國會(hui) 為(wei) 此大傷(shang) 腦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