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操作金屬3D打印機時我們要考慮哪些安全因素?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天工社2016-05-03 我要評論(0 )   

當GE決(jue) 定使用增材製造(即3D打印)技術來為(wei) 其最新的LEAP發動機製造金屬燃料噴嘴時,就意味著傳(chuan) 統上主要被安置在設計工作室裏的3D打印機要開始在工廠車間裏安家了。相應...

 當GE決定使用增材製造(即3D打印)技術來為其最新的LEAP發動機製造金屬燃料噴嘴時,就意味著傳統上主要被安置在設計工作室裏的3D打印機要開始在工廠車間裏安家了。相應地,它還引起了人們對於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安全生產標準的關注。
 
  這主要是因為使用粉狀金屬——其尺寸一般不大於100微米——給車間環境帶來了需要注意的新的安全標準。要知道,人體如果通過呼吸吸入這些粉末的話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如果吸入足夠的鋁製粉末的話,就會導致呼吸道和神經係統方麵的。
 
  “我們隻知道粉末可能會有危險。”在Louisville大學UL增材製造能力中心的教育項目主任Ed Tackett說:“但是我們不知到長期暴露在這些粉末之下到底會有什麽影響。”盡管如此,為了盡量減少接觸金屬粉末所帶來的任何負麵影響,在該中心的車間裏每個工作人員都帶著一個經過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批準的呼吸器。
 
 
  “就個人而言,不管哪台機器在運行,我都戴著自己的p100。”Tackett說。這個臉罩至少能夠過濾出空氣中99.97%的5微米以上的顆粒。“在不沒有帶上呼吸器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啟動一台機器或打開托盤。”
 
  Tackett稱,為了避免金屬粉末飄進眼睛和粘到皮膚上,他建議穿上可防火的實驗室外套、眼睛保護裝置和5毫寸厚的丁腈手套。
 
  在往3D打印機裏倒入金屬粉末時,佩戴個人防護用具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因為大多數機器往往需要一位技術人員通過人工把粉末倒進機器的材料罐裏。
 
 
  “不幸的是,這些機器就是這麽設計的,你隻能采用人工的方式。”ULMCC的服務總經理Paul Bates說。"我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們的機器需要更多的人性化設計。”
 
  Tackett稱,有一家工業級3D打印機製造商——SLM——的閉環粉末導入係是業內最安全的。據SLM公司北美副總裁Jim Fendrick,他們在導入金屬粉末時,隻需幾秒鍾就能把粉末罐打開,然後迅速與機器的一個封閉的粉末導入機構連接起來,有助於保證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
 
  Tackett同時提醒稱,那些對3D打印金屬部件進行後處理的人員也有可能吸入金屬粉末。
 
  據了解,除了金屬粉塵之外,在車間裏使用金屬增材製造設備的時候還必須考慮的其它安全因素包括:
 
  1、氧氣含量監測
 
  由於激光熔化設備往往會采用氬氣或氮氣來取代氧氣,很容易造成車間裏的氧氣含量不足,此外,有的車間空間狹小、增材製造設備往往擠在一起,甚至空間封閉,空氣流通不暢,更容易出問題。
 
  “你知道當氬和氮取代氧氣後會發生什麽嗎?”Tackett說:“它就像一氧化碳中毒。”
 
  Tackett建議在增材製造車間裏裝一個氧氣傳感器,並將氧氣濃度的目標值設為21-25%。
 
  2、靜電和火
 
  幾乎任何粉末狀帶靜電的東西在空氣中碰上火源都會著火,Bates說。當金屬粉末起火後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它需要特殊的滅火器和技術才能撲滅。
 
  為了幫助防止火災的發生,UL的團隊稱靜電放電的標準安全程序包括將所有的機器靜態接地、在機器的架子底部安裝防靜電墊、采用靜態接地的真空吸塵器、在樓層塗上防靜電塗料、要求每個人都穿防靜電鞋等。
 
  另外,如果金屬粉末起火的話,用水或A/B/C類滅火器不僅無法撲滅它,而且有可能助長火勢的蔓延。正確地做法是使用D類滅火器,這種滅火器中的氯化鈉在暴露在火場裏時會形成堅硬的外殼,以隔絕氧氣。而且這種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向下朝著金屬火苗噴射,而不能像對付普通火災那樣左右來回掃射。
 
 
  UL團隊還強調,當工廠決定將金屬增材製造納入其生產係統時,一定要時刻更新其材料安全數據表,並且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這裏的UL指的是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它是全球安全生產技術的領導者。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