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燕,來源|,特此感謝!
2017年上半年,美的集團營收1244.5億(yi) +60.5%,歸母淨利潤108.1億(yi) +13.9%,扣非淨利潤增長8.7%。經營性現金流139億(yi) 元+71%,現金及現金等價(jia) 物淨增82.7億(yi) ,比去年同期多了31.6億(yi) 。
上半年庫卡集團貢獻營收135.1億(yi) 元,同比+35%為(wei) 曆史最高水平,淨利潤4.5億(yi) 元,同口徑+35%。東(dong) 芝上半年營收75億(yi) 元,虧(kui) 損9200萬(wan) 。受益於(yu) 空調旺季,二季度東(dong) 芝已實現盈利,預計全年扭虧(kui) 無憂。
不考慮庫卡和東(dong) 芝,上半年美的原有業(ye) 務營收1038.8億(yi) ,同比+34%,創半年報曆史最高。歸母淨利潤114.6億(yi) 元,同比增長21%。
海外並購超出公允價(jia) 值的溢價(jia) 部分進入攤銷費用,美的上半年攤銷13.6億(yi) 元。預計全年攤銷24億(yi) 元,2017年基本攤銷完畢,這意味著美的2018年利潤+24億(yi) 。
中報的變化之一是美的采取了新的業(ye) 務分類,從(cong) 過去的空調、洗衣機、冰箱、小家電變為(wei) 暖通空調、消費電器、機器人及自動化係統、其他業(ye) 務(物流)四大業(ye) 務板塊,從(cong) 家電企業(ye) 變身為(wei) 科技集團。
2017年上半年,消費電器以518億(yi) 營收超過空調,成為(wei) 美的第一大業(ye) 務板塊。2017年,美的消費電器營收將超過1000億(yi) ,空調在900億(yi) 元左右,機器人和自動化係統帶來250億(yi) 營收,合計約2200億(yi) 元。時隔七年,“再造一個(ge) 美的”。
2017年上半年,格力電器上半年主營業(ye) 務收入營收692億(yi) 元,同比增長40.7%,公司歸母淨利潤94.5億(yi) 元+47.6%,規模、增速雙雙創中報新紀錄。但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大跌68%至36.4億(yi) ,現金及現金等價(jia) 物淨增額同比減少69億(yi) 。
格力主營業(ye) 務四大類中,上半年空調營收546億(yi) 占92%,智能裝備營收9.6億(yi) ,同比暴漲27倍。半年報關(guan) 聯交易記錄顯示,格力與(yu) 銀隆的200億(yi) 關(guan) 聯交易中,上半年銀隆已支付8.7億(yi) ,但未披露9.6億(yi) 營收中有多少來自銀隆。
2017年上半年,在原材料大幅漲價(jia) 、匯率變動的雙重壓力下,美的、格力毛利率均下行4個(ge) 百分點,盈利明顯承壓。綜合匯率變動和遠期外匯合約,美的上半年財務費用損失9個(ge) 億(yi) 。
格力13.8%的淨利率依然傲視群雄,但吸金能力有所減弱。繼2016年全年現金及現金等價(jia) 物為(wei) 負外,2017年上半年格力經營性現金流大跌68%,淨利潤含金量從(cong) 2016年中報的1.78下滑到了2017年的0.38。上半年應收票據比期初增加90億(yi) ,應收賬款增加46億(yi) 。
兩(liang) 大白馬都獲得了證金的青睞,二季度證金進場格力持股1.24%,增持美的350萬(wan) 股,持股比例從(cong) 2.18%上升到2.7%。
格力10大股東(dong) 列表中還有一個(ge) 變化,第十大股東(dong) 董明珠上半年增持17萬(wan) 股,持有的0.74%股權已質押3336萬(wan) 股,占比75%,市值13億(yi) 。這應該是大姐對23億(yi) 入股銀隆的資金來源做出了回應。
2017年,美的與(yu) 格力分道揚鑣,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2017年上半年美的營收1244.5億(yi) ,格力營收692億(yi) ,美的領先格力一個(ge) 身位。體(ti) 量上的差距外,美的和格力的定位、業(ye) 務構成、經營模式已完全不同,空調業(ye) 務之外,兩(liang) 家的可比性越來越少。
格力依然是,可能也僅(jin) 僅(jin) 是中國最優(you) 秀的空調企業(ye) ,而美的的目標是“全球領先的暖通空調、消費電器、機器人和自動化係統、智能供應鏈的科技集團。”
目標遠大,差距更大。美的一直以跟隨者麵目出現,在空調領域落後於(yu) 格力,在海外品牌影響力低於(yu) 海爾,離全球化運營仍有距離。
美的最可怕的一點是,戰略清晰、頭腦清醒,執行力強,糾錯力更強。看到機會(hui) 就上,方向不對就換,“美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2200億(yi) 的美的如何從(cong) 性價(jia) 比走向精品,從(cong) 中國走向世界?
方洪波說:“美的要成為(wei) 立足中國的全球化企業(ye) ,從(cong) 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到技術驅動的多元產(chan) 業(ye) ,從(cong) 過去的模仿、跟隨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要擺脫過去的習(xi) 慣和路徑依賴,我們(men) 的思維、能力要有脫胎換骨的變化。
美的最大的挑戰是思維障礙,包括我自己在內(nei) ,所有管理層都一樣,每天都是如履薄冰的心態。隻有自我否定、不斷學習(xi) ,跟上公司前進的步伐。”
01
過去五年,中國家電業(ye) 最知名的企業(ye) 家是董明珠,進步最大的家電企業(ye) 卻是美的。
2012年到2016年,美的集團營收從(cong) 1026億(yi) 增長到1600億(yi) ,年均增長9%;同期格力營收橫盤千億(yi) ,年均增長1.7%。
五年內(nei) ,美的歸母淨利潤從(cong) 33億(yi) 增長到147億(yi) ,年均增長34.8%,同期格力歸母淨利潤從(cong) 74億(yi) 增長至154億(yi) ,年均增長15.8%。
最近三年,美的經營性現金流保持穩定,格力則坐上過山車。2016年格力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大跌66%,2017年上半年繼續負增長68%。
2012年,格力賬上自有資金636億(yi) ,美的282億(yi) ,不到格力的一半。2017年上半年,兩(liang) 家公司賬上的自有資金均超過1000億(yi) ,資產(chan) 抗風險能力一流。
在雙方最具可比性的空調業(ye) 務上,美的正在拚命追趕。2016年,雙方空調營收差從(cong) 2012年的374億(yi) 縮小到了213億(yi) 。
2017年上半年,格力空調營收546.3億(yi) +30.1%,美的為(wei) 500.2億(yi) +41.5%,落差已經從(cong) 2016年同期的78億(yi) 縮小到了46億(yi) ,全年有望收窄到百億(yi) 左右,這是美的距離格力最近的一次。
近五年格力、美的空調營收
在差距最大的內(nei) 銷市場上,格力正遭遇競爭(zheng) 對手的分流。產(chan) 業(ye) 在線數據顯示,2017年1-7月格力內(nei) 銷+65%,美的內(nei) 銷+103%,奧克斯+73%,海爾+69%。
根據產(chan) 業(ye) 在線的數據計算可知,2017年1-7月格力市場占有率下滑0.3個(ge) 百分點,美的上升3.7個(ge) 百分點,奧克斯上升0.3個(ge) 百分點。
2017年,美的空調與(yu) 格力最大的差異是經營模式的改變。美的已經從(cong) 過去的打款壓貨、層層分銷變為(wei) 全價(jia) 值鏈經營,T+3、零庫存、全國一盤貨,旺季渠道庫存不足300萬(wan) ,出貨旺季就是終端銷售高峰。
剛剛過去的8月,美的空調工廠沒有像往年一樣停產(chan) 放假,新冷年開始,美的也沒出政策讓經銷商打款。方洪波說,美的要掌握市場主動權,減少周期波動對空調的影響,不再靠天吃飯。
2017年7月,空調內(nei) 銷首次突破千萬(wan) ,預計全年將達到8000萬(wan) ,創曆史新高。消費升級、存量市場更新換代和城鎮化進程的影響超過了房地產(chan) ,下半年業(ye) 績無憂。中國空調市場的8000萬(wan) 有望在未來幾年內(nei) 保持穩定,就像日本市場穩定在700萬(wan) 台一樣。
美的空調正在縮小與(yu) 格力的價(jia) 格差。方洪波在中報業(ye) 績說明會(hui) 上透露,上半年美的空調毛利率下滑3.4個(ge) 百分點,主要是出口毛利率下滑6個(ge) 點拖累,但內(nei) 銷毛利率是在上升,產(chan) 品均價(jia) 提升了10%到15%。未來美的將進一步提升櫃機銷售比例,改善產(chan) 品結構。
方洪波說:“過去五六年,美的的產(chan) 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可以自信的說,現在美的空調不會(hui) 輸給任何一個(ge) 對手,哪怕是稱重量,也不輸給任何一個(ge) 品牌。
空調更重要的是口碑,這需要漫長的過程。我們(men) 最困難的是2009年到2011年,10個(ge) 消費者進商場9個(ge) 買(mai) 格力,沒有一個(ge) 買(mai) 美的。現在10個(ge) 人裏有3、4個(ge) 指名要買(mai) 美的的。再給我們(men) 一些時間,口碑會(hui) 有更好的改善。”
02
並購庫卡成功,美的已經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機器人製造商,從(cong) 家電企業(ye) 切換為(wei) 科技公司。庫卡讓美的打開了高速增長的千億(yi) 級市場,在協同性最強的智能裝備上掌握了話語權。
2017年上半年,庫卡貢獻營收135億(yi) ,同比+35%,占美的總營收的10.8%。淨利潤4.5億(yi) ,剔除並購費用後可比口徑增長35%,占比4.1%。
上半年庫卡淨利率為(wei) 3.3%,與(yu) 美的集團仍有較大差距。美的如何提升庫卡的利潤率?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說,機器人業(ye) 務利潤率並不低,庫卡係統業(ye) 務和2015年收購的瑞士格利潤率偏低,拉低了整個(ge) 庫卡的利潤率。美的未來會(hui) 繼續提高庫卡的經營能力,改善收入結構,實現EBIT穩步提升。
庫卡此前發布的半年報顯示,Q2單季收入10.1億(yi) 歐元+43%,淨利潤0.3億(yi) 歐元+254%,單季新增訂單10.1億(yi) 歐元+13%,均創單季曆史新高。
據顧炎民透露,2016年庫卡汽車行業(ye) 用戶占比已經從(cong) 過去的90%下降到50%,最近在北美還收購了一個(ge) 健康管理項目,結構改善是上半年高增長的原因。分區域看,上半年庫卡的增長主要來自北美和中國,分別占1/3和1/6,中國區收入增長約18%。
庫卡現在的問題是產(chan) 能跟不上需求增長,不隻是庫卡,整個(ge) 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都一樣。未來兩(liang) 三年中國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顧炎民預計庫卡營收會(hui) 有三位數成長,來自中國的營收將達到50%。
在中國,美的與(yu) 庫卡的協同才剛剛開始。方洪波說,美的要幫助庫卡進入四個(ge) 新行業(ye) ,包括本土汽車行業(ye) ,一般機器人領域和自動化係統,物流和倉(cang) 儲(chu) 自動化以及醫療行業(ye) 。目前公司層麵已經成立了團隊,正在尋求和確認項目,預計將在2018年有所體(ti) 現。
2017年美的並購後,庫卡股價(jia) 一度跌破90歐,現在的價(jia) 格是117歐,高於(yu) 美的要約收購價(jia) 115歐。目前庫卡市值47億(yi) 歐元,折合人民幣365億(yi) 。市場對庫卡抱有信心,對中國更有信心。
03
方洪波說,未來兩(liang) 三年內(nei) 美的不會(hui) 有大規模並購,要以內(nei) 生式增長為(wei) 主,消化庫卡和東(dong) 芝。美的要繼續加大投入,抓產(chan) 品領先、全價(jia) 值運營,在現有2200億(yi) 規模的基礎上構建協同優(you) 勢。
2017年,美的消費電器營收規模將達到千億(yi) ,廚電、冰箱、洗衣機、生活電器營收均超過百億(yi) 。消費升級大潮下,國內(nei) 市場正在快速變化,美的如何抓住新一輪增長機會(hui) ?
2017年,美的第二大事業(ye) 部廚電提出內(nei) 銷翻倍,2018年目標百億(yi) ,與(yu) 老板、方太爭(zheng) 奪高度分散的廚電市場。廚電在家電業(ye) 很特殊,做國外的做不了國內(nei) ,做國內(nei) 的做不了國外。美的廚電出口占70%以上,但是在國內(nei) 市場影響力還比不上老板方太,均價(jia) 隻有他們(men) 的一半。方太老板在國內(nei) 賣得好,但在國外基本沒聲音。
方洪波說,美的廚電要在確保產(chan) 品和盈利的基礎上做到規模領先,“美的廚電1-6月增速明顯高於(yu) 行業(ye) 增速,均價(jia) 低不可怕,我們(men) 慢慢來。”
2017年6月,美的成立清潔電器事業(ye) 部,總部設在蘇州,由廚電外銷總經理馬赤兵擔任事業(ye) 部總經理。產(chan) 品包括傳(chuan) 統立式、握式、充電式和機器人吸塵器四大類,運營美的、東(dong) 芝、Eureka三個(ge) 品牌,覆蓋中國、日本、歐洲和美國四大市場。
為(wei) 什麽(me) 要把吸塵器獨立為(wei) 新的事業(ye) 部?
方洪波說:“吸塵器是一個(ge) 毛利率高達75%,淨利率50%的巨大市場。最近幾年吸塵器行業(ye) 發生了一些變化,無繩吸塵器的衝(chong) 擊讓產(chan) 品應用的場景發生了轉換。未來三五年中國吸塵器市場會(hui) 有大的增長,國內(nei) 已經有幾個(ge) 四五十億(yi) 規模的品牌,美的要果斷抓住這個(ge) 機會(hui) 。我們(men) 的目標是2020年營收做到100億(yi) 。”
吸塵器事業(ye) 部從(cong) 一開始就走全球化路線,團隊、運營全球化配置,並且以自有品牌為(wei) 主,是美的12個(ge) 事業(ye) 部中最特殊的,它更像是美的全球化運營的試驗樣本。
從(cong) 2006年海外建廠至今,美的全球運營已經走過11年,2017年海外營收將占到總營收的50%。不過目前ODM、OEM占比仍較高,定價(jia) 權沒有自主品牌高。“海外業(ye) 務利潤受原材料、匯率等影響大,不確定性更多,這是公司未來幾年的挑戰之一。”顧炎民說。
04
2018年,美的即將迎來50歲生日。50歲的美的如何煥發新生?
構建與(yu) 新一代消費者的關(guan) 係,讓品牌永葆年輕,這可能是比高端化更大的挑戰。過去那一代消費者正在老去,90後對品牌的認知是全新的,他們(men) 沒有包袱也沒有成見。美的如何完成用戶群體(ti) 切換,抓住新一代消費者?
2017年7月,美的在集團層麵成立品牌傳(chuan) 播部,把從(cong) 前由市場部執行的職能集中到品牌部。美的正在物色新的品牌總監,要求是懂行業(ye) 、懂營銷、又要有500強工作經曆。這兩(liang) 年美的大量從(cong) 500強挖人,中層管理者要有海外背景已經成為(wei) 硬指標。
美的品牌的中端定位已很難改變,除了東(dong) 芝、AEG和凡帝羅,美的正在考慮在冰洗和廚電市場推出新的高端子品牌。
這一切的一切,基礎是產(chan) 品領先。方洪波說,如果美的隻有一個(ge) 戰略,那就是產(chan) 品領先。
2016年美的研發投入占營收3.8%、投入60億(yi) 。按照這一比例,2017年美的研發投入將達到83億(yi) ,成為(wei) 首個(ge) 研發百億(yi) 美元的家電企業(ye) 。
過去幾年,美的挖了大量科研院校和世界500強的人才。美的中央研究院70%以上是碩士和博士,過去給航空發動機做材料塗層的博士,現在在美的研究怎樣讓電飯煲不沾,讓煙機更易清潔。。
事業(ye) 部層麵的產(chan) 品開發之外,美的中央研究院針對產(chan) 品共性進行集中研發,麵向未來五年的趨勢進行技術儲(chu) 備,通過數字化產(chan) 品設計讓研發周期下降50%,研發費用下降30%。
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長胡自強說,“過去美的隻有一個(ge) 開發層級,國外什麽(me) 好賣我們(men) 就做什麽(me) 。現在我們(men) 要做領先,要做別人沒研究過的的東(dong) 西,研發一代、儲(chu) 備一代。”
方洪波說:“無論是消費家電還是暖通空調,我們(men) 在核心技術、前沿技術上厚積薄發,在國內(nei) 同行中已經超越了任何一個(ge) 競爭(zheng) 對手。”
2017年,美的啟動產(chan) 品領先戰略,目標是用五年時間,到2022年主營品類在內(nei) 銷市場進入前兩(liang) 名,半數以上主流品類高端占比居行業(ye) 首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