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悲哀,美國製造業搶走郭台銘100億美元

星之球科技 來源:華商韜略2017-09-22 我要評論(0 )   

美國無製造?最近,一篇《為(wei) 什麽(me) 鄭州能生產(chan) 出iphoness X,而美國依然造不出蘋果手機?》火了。該文以全球大約一半的蘋果手機都來自鄭州的富士康工廠”為(wei) 由,隱約諷刺的強...

 
 
 
 
美國無製造?
 
 
最近,一篇《為什麽鄭州能生產出iphoness X,而美國依然造不出蘋果手機?》火了。
 
該文以“全球大約一半的蘋果手機都來自鄭州的富士康工廠”為由,隱約諷刺的強調美國依舊無法實現“美國製造”。
 
一些網民因此歡欣鼓舞,嘲笑美國連個蘋果手機都做不出來,但也不乏擔憂和反思。在某央媒公眾號轉載此文的評論中,點讚最多的三個評論是:

 

 
網友的槽點集中在:
 
蘋果難道不是美國人“造”出來的?僅僅是Made“in”China並不值得驕傲。
 
其次,文章為了證明“缺乏工人和配套產業鏈是‘美國製造’的真正軟肋”,列舉了一係列數字:
 
“蘋果在全球的766家供應商中,除了超過四成位於中國大陸外,日本有126家、台灣地區有41家,真正在美國生產的隻有69家。”
 
然而,這恰恰為蘋果在供應鏈上超強的整合能力和優勢地位提供了佐證。這難道不是製造行業的重要競爭力嗎?
 
最後,文章說,“其實‘中國製造’是幫助蘋果手機控製成本的最重要因素,盡管中國銷售的蘋果手機價格高於美國本土。”
 
如果還以老眼光來看美國製造業的成本,“汽車玻璃大王”曹德旺恐怕不會同意。
 
去年,曹德旺因為在美國投資建廠引發軒然大波,而他對此的回應也戳中了中國製造業的痛處。
 
“在美國開工廠利潤比中國高。”曹德旺直言不諱:“美國綜合稅務比中國低35%,全球最高的稅就在中國。”
 
曹德旺的工廠裏,招的都是“年齡超大的人”,因為在美國,除了勞動力,幾乎什麽都比中國便宜。
 
“土地基本不要錢,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隻有中國的1/5,運輸成本一公裏還不到1元人民幣,而中國過路費比較高。”
 
但即便是人力成本,中國和美國製造業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了。
 
一方麵是中國製造業的人力成本在不斷上升,曹德旺的調查就發現,跟四年前比,2016年國內人工成本漲了有三倍。
 
波士頓谘詢團隊的報告也指出,美國與中國工資差距日漸縮小,從2000年超過20倍,到2015年僅差6倍,現在大約隻差3到5倍。
 
更重要的是,未來的製造尤其是高端製造,將會迎來“機器人”。
 
富士康去美國了

美國一直想自己製造蘋果。現在,它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
 
當初奧巴馬執政時,就希望喬布斯把“蘋果”放到美國本土生產。
 
而喬布斯隻說了兩件事。
 
第一,如果你能教育出這麽多工程師,我們就能把工廠遷回美國。
 
第二,如果iphoness新產品上線,需要做一個重大修改,當時中國已是半夜12點,富士康工廠的廠長一聲號令,就可以讓12000人同時起床,8小時後產能就已經規模化。但若在美國,別說8小時,8個星期也做不到。
 
這兩個問題都是人的問題。
 
彼時,蘋果在中國招募了70萬工廠工人和提供支持的3萬名工程師。
 
喬布斯的話,奧巴馬聽進去了。
 
於是政府第二年的教育預算中,製造方麵的職業培訓成為重點。隨後奧巴馬又推出了“職業和技術教育計劃”以及“未來技能計劃”,並加大對社區學院的投入。
 
奧巴馬已經開始為“讓製造業回歸美國”準備土壤,而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新一屆特朗普政府已經等不及了,他們的計劃比奧巴馬更激進,甚至更務實。
 
今年7月,製造蘋果的富士康掌舵人郭台銘,帶著他的“飛鷹計劃”和百人考察團去美國了!
 
 
 
“飛鷹計劃”是郭台銘今年提出的投資美國的計劃。100億美元投資金額和13000個就業崗位,是郭台銘對美國的承諾。
 
當時,台媒對此的描述是,“美國15個州的州長、高階官員,都積極爭取鴻海,想辦法跟郭台銘說上話,請鴻海(即富士康)去投資。”
 
最終,威斯康星州成為幸運兒。而作為回報,威斯康星州表示將為富士康提供總額達3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包括稅收優惠和其他補貼。
 
30億美元補貼是什麽水平呢?
 
按照一個當地工人年薪5.4萬美元計算,13000個員工一年共計7億,相當於4年不用給工人發工資。
 
高額補貼是美國吸引投資的重要手段。曹德旺去年在美國建廠,前期投入了4000多萬美元,當地政府給的補貼就超過這個數。
 
除了曹德旺、郭台銘,更多台灣企業和大陸企業也開始選擇“美國製造”。
 
今年6月中旬,美國商務部舉辦的第四屆“選擇美國”投資峰會吸引了全球2800多名企業代表參加,人數為曆屆最多。
 
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代表團規模最大,共155人,行業涉及基礎設施、能源、汽車、高科技等眾多領域。其次是台灣和日本。
 
它們可是蘋果全球供應商最多的三個地區!
 
“2016年中國企業在美直接投資達460億美元,是2015年的3倍。”今年5月,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榮鼎集團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投資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
 
而據台媒報道,美國五大湖區是台灣製造業偏好設廠的聚落。它的水資源優勢、運輸優勢和因名校聚集孕育的人才優勢,吸引了上銀科技、成霖衛浴和喬山健康等大公司前來。
 
製造業變局
 
美國對製造業回歸的呼喚始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
 
當時,受命於“次貸危機”的奧巴馬政府發現,危機之後,一直專心搞製造業的德國元氣恢複最快,不僅經濟重回危機前水平,就業率也有所回升。
 
這讓美國政府看到製造業的重要性。
 
於是,提振製造業便成為奧巴馬政府的核心政策之一。
 
2012年2月,美國出台《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正式將先進製造業提升為國家戰略。
 
奧巴馬宣布投資10億美元建立15個製造業創新研究所,以信息網絡、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技術為核心,希望重新奪回四十年前製造業第一大國的頭銜。
 
最近,“不會玩社交媒體的商人不是好總統”的特朗普在推特上轉發了一幅漫畫:他自己拚命拉著一艘竹筏,竹筏上是一眾美國知名製造業公司,除蘋果以外,FANG(Facebook、亞馬遜、微軟、穀歌)都不在船上。
 
其振興製造業的拳拳之心可見一斑。
 

 
特朗普同誌對製造業的呼喚早就是全美國人民都知道的事了。“什麽都跟奧巴馬對著幹”的他,唯獨在發展製造業方麵采取了一致態度並且將其發揚光大。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將減稅作為最大的武器,他的稅收改革方案將企業稅從目前的35%降到了15%,力度空前,這也成為吸引製造業紛紛挺進美國的原因。
 
但這不是最主要的。
 
“誰是未來中國製造最大的競爭對手?很多人說是墨西哥,東南亞。不對,真正的對手將來是美國。”早在2014年由華商韜略和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PKU Speech丨華商名人堂”頂級企業家專題演講上,香港恒隆地產主席陳啟宗就已有過這樣的論斷,給陶醉在中國人力便宜、中國製造大國成就裏的人提了一個醒。
 

 
陳啟宗說,資源、資金、技術和人力,是成為製造大國的要素。他認為,前三者美國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人力成本高這個弱項,未來很可能被技術優勢所彌補——未來製造業的趨勢是機器人、3D打印、智能化取代人工化的新型生產。
 
如果多年前喬布斯和奧巴馬的對話發生在今天,聽到喬布斯說“美國8個星期也做不到”的奧巴馬,可能會這樣回答:
 
未來,你都不用號令,隻需按下一個鍵盤叫醒生產線的機器人就可以。
 
前些年被員工跳樓事件困擾時,郭台銘就不斷放話,要讓機器人成為富士康新一代的勞動力。而早在去年,富士康的4萬機器人已經投入使用了。
 
如今富士康去美國,做的根本就不是傳統的製造業。
 
郭台銘說,他帶去美國的都是有科技含量的智慧製造產業,是把整串全自動化產業鏈移到美國生產,如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對機技術。
 
7月底,富士康已經宣布與羅克韋爾公司展開合作,後者是全球最大的致力於工業自動化與信息的公司。
 
自動化產業鏈,這恰好解決了那篇文章裏說的,美國所缺乏的“工人和配套產業鏈”的兩大問題。
 
雖然布局才開始,但這已給人們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會不會有一天,蘋果手機真的打上“made in  the USA”的字樣?
 
華商韜略的答案和預測是:一定會。
 
雖然,這還需要時間,特朗普和郭台銘都還需要很多努力。
 
去年,曹德旺投資美國引發了人們對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憂慮,政府也早就開始強調“脫虛入實”,並采取了很多措施。
 
但今天,資本市場的故事依然遠比產業端的變革要精彩。
 
冷靜一點看,一直以人力資源為優勢的中國製造業,如今麵臨的問題其實要比美國嚴峻得多,中國若是沒有製造業,後果也要比美國嚴重得多。
 
我們可是14億人口的大國啊,東南亞在跟我們爭製造業崗位,印度在跟我們爭製造業崗位,機器人在爭奪我們的製造業崗位,現在還有美國人夥同機器人一起爭。
 
如果我們的製造業真的競爭力不再,那麽多人,就業怎麽辦?
 
去炒股,炒房?做淘寶店主?還是送外賣?
 
不去想這些問題,卻高唱《為什麽鄭州能生產出iphoness X,而美國依然造不出蘋果手機?》,多少是有些自嗨過頭了。
 
再說了,中國勞動力便宜,這真的很值得驕傲嗎?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