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製造

激光雷達vs雷達 誰將主導市場?

Nick 來源:微迷網2018-05-02 我要評論(0 )   

現在,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迅速成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全球各地的汽車製造商都在積極聯合Google(穀歌)等科技巨頭或知名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

 

激光雷達vs雷達 誰將主導市場?

激光雷達(LiDAR)成像(左) vs. 高分辨率雷達(RADAR)成像(右)

現在,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迅速成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全球各地的汽車製造商都在積極聯合Google(穀歌)等科技巨頭或知名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據麥姆斯谘詢報道,近期,中國也已經宣布為(wei) 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Uber和Lyft等流行共享汽車服務商也已經成為(wei) 自動駕駛汽車的忠實擁躉,因為(wei)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jin) 能降低道路事故風險,還能顯著降低油耗。

激光雷達vs雷達 誰將主導市場?

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傳(chuan) 感器技術及供應商

源自:《自動駕駛汽車傳(chuan) 感器-2018版》

據麥姆斯谘詢報道,2032年全球範圍內(nei) 自動駕駛汽車的產(chan) 量將高達2310萬(wan) 輛,未來15年該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58%。屆時,與(yu) 自動駕駛汽車生產(chan) 相關(guan) 的市場營收將達到3000億(yi) 美元,而其中26%將來自激光雷達(LiDAR)、雷達(RADAR)、攝像頭(Camera)、慣性測量單元(IMU)等傳(chuan) 感器硬件。

現在,幾乎每個(ge) 月都會(hui) 有新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係統)或其它最先進的自動駕駛創新技術在汽車市場湧現。除了機器學習(xi) 、物聯網(IoT)和雲(yun) 互聯, LiDAR(激光雷達)和RADAR(雷達)這兩(liang) 項技術已經成為(wei) 自動駕駛開發過程中關(guan) 注度最高的熱門。不過,對於(yu) 自動駕駛,LiDAR和RADAR誰更具價(jia) 值目前還不夠明朗。

LiDAR運行原理

LiDAR傳(chuan) 感器快速發射激光脈衝(chong) (通常最高可達每秒150000次脈衝(chong) ),激光信號到達障礙物後反射回LiDAR傳(chuan) 感器。傳(chuan) 感器通過測量激光信號從(cong) 發射到返回的時間,精確計算確定傳(chuan) 感器到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它還能探測目標物體(ti) 的準確尺寸。LiDAR通常用於(yu) 高分辨率地圖的繪製。

激光雷達vs雷達 誰將主導市場?

大陸集團最先進的ADAS激光雷達SRL1,基於(yu) 飛行時間(ToF)技術原理,采用飛思卡爾處理芯片組和專(zhuan) 用集成電路(ASIC),其紅外激光光源來自歐司朗(OSRAM)的InAlGaAs / GaAs量子阱結構激光光電二極管。SRL1可提供緊急製動輔助等功能,目前已經在多款微型車上使用

源自:《大陸集團最先進的ADAS激光雷達:SRL1》
 

RADAR運行原理

RADAR係統的工作原理跟LiDAR很相似,唯一的區別在於(yu) RADAR采用的是無線電波而非激光。在RADAR係統中,其天線既可以作為(wei) 雷達接收器也可以作為(wei) 發射器。不過,和光波相比,在與(yu) 被測物體(ti) 接觸時,無線電波的吸收較少,因此,RADAR的有效工作距離相對更遠。RADAR技術最廣為(wei) 人知的應用,應該是軍(jun) 事用途了。飛機和戰艦都會(hui) 裝備RADAR來測量高度,或探測附近其它的運輸設備和物體(ti) 。

激光雷達vs雷達 誰將主導市場?

博世77GHz遠距離雷達傳(chuan) 感器LRR4,使用77 GHz頻段且沒有可移動部件,集成了恩智浦(NXP)和意法半導體(ti) (STMicroelectronics)微控製器,以及博世電源管理IC。采用英飛淩77 GHz鍺矽(SiGe)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作為(wei) 高頻發射器和接收器

源自:《博世77GHz遠距離雷達傳(chuan) 感器:LRR4》

 

誰將主導市場?

包括Google(穀歌)、Uber(優(you) 步)和Toyota(豐(feng) 田)在內(nei) 的大部分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都高度依賴LiDAR係統來實現車輛的自動巡航。LiDAR傳(chuan) 感器常用於(yu) 周圍環境的實時3D地圖創建,例如行人、減速帶、車道分隔欄和其它車輛。其3D成像能力,是大部分汽車製造商熱衷於(yu) 開發這項技術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凡事皆有例外,Tesla(特斯拉)是唯一沒有采用LiDAR傳(chuan) 感器的知名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Tesla的自動駕駛汽車采用RADAR技術作為(wei) 主要傳(chuan) 感器。

高端LiDAR傳(chuan) 感器可以在100米以外實現厘米級的細節識別。例如,Waymo的LiDAR係統不僅(jin) 可以探測行人,還可以識別行人所麵對的方向。因此,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精確預測行人將向哪個(ge) 方向行走。其高精度還可以“看”到更豐(feng) 富的細節,例如騎行者揮手示意你先通過,當車輛全速行駛時能夠在兩(liang) 個(ge) 足球場以外的距離提供驚人的探測精度。Waymo還通過努力將LiDAR傳(chuan) 感器的成本降低了約90%。數年前,一個(ge) LiDAR單元的售價(jia) 高達75000美元,而現在已經降到了7500美元,使這項技術變得更加經濟從(cong) 而實現普及。

激光雷達vs雷達 誰將主導市場?

Waymo的LiDAR係統成像的測試車輛前方正在推車的4個(ge) 人

不過,這項技術也有一些明顯的缺點。LiDAR係統可以輕鬆地探測位於(yu) 30~200米範圍內(nei) 的物體(ti) 。但是,當麵對附近物體(ti) 地精確識別時,該係統可能會(hui) 力不從(cong) 心。它在所有光線條件下均能正常工作,但在雪、霧、雨和揚塵環境下,其性能會(hui) 開始打折扣。此外,其光學識別性能也不夠給力。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像Google這樣的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會(hui) 將LiDAR與(yu) 其它輔助傳(chuan) 感器(例如攝像頭和超聲波傳(chuan) 感器)一起搭配使用。

另一方麵,RADAR係統則相對便宜很多。成本,應該是Tesla選擇RADAR技術而不是LiDAR技術的原因之一。RADAR係統的一個(ge) 優(you) 勢是在霧、雨、雪和揚塵等所有天氣條件下,均能穩定運行。然而,相比LiDAR傳(chuan) 感器,它的角度精度略低,在彎道上會(hui) 丟(diu) 失目標車輛。如果多個(ge) 探測對象彼此靠得很近,它可能會(hui) 出現識別困難。例如,RADAR可能會(hui) 將附近的兩(liang) 輛小型汽車視為(wei) 一輛大型車輛,從(cong) 而發出錯誤的接近信號。不過,與(yu) LiDAR係統不同的是,RADAR可以利用多普勒頻移精確地確定相對行駛速度和移動物體(ti) 的速度。

雖然Tesla因為(wei) 使用RADAR作為(wei) 主要傳(chuan) 感器而飽受非議,但它已成功地提高了其主傳(chuan) 感器的處理能力,使其能夠看透大雨、濃霧、灰塵甚至前方的汽車。而且,除了主雷達傳(chuan) 感器之外,新款Tesla車型還將擁有8個(ge) 攝像頭、12個(ge) 超聲波傳(chuan) 感器和新的車載計算係統。換句話說,這兩(liang) 種技術在與(yu) 攝像頭和超聲波傳(chuan) 感器融合使用時效果最佳。

結束語

LiDAR和RADAR這兩(liang) 種傳(chuan) 感器技術的基本功能都是通過在行駛中與(yu) 障礙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以確保自動駕駛汽車中的乘員安全。無論選擇LiDAR還是RADAR,這兩(liang) 種技術都能很好的勝任這項任務。不過,這兩(liang) 種技術各自都還有比較明顯的優(you) 缺點。盡管采用LiDAR傳(chuan) 感器的汽車能夠“看”得更清晰準確,但是RADAR係統尺寸更小,還更便宜。因而,在這兩(liang) 種技術都還處於(yu) 快速發展迭代的階段時,下結論誰將勝出還為(wei) 時太早。最終誰將主導自動駕駛汽車產(chan) 業(ye) ,可能還需要時間來給我們(men) 答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