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方兼親(qin) 密夥(huo) 伴戴姆勒,也絕口不提同Quanergy的合作。
最近一年半,公司已有許多員工離職。
這些,是幻滅的前兆麽(me) ?
順風順水的過往
Quanergy,是激光雷達 (LiDAR) 領域的獨角獸(shou) 。
2012年成立,2014年秋天便已和梅賽德斯-奔馳達成了合作。
大概從(cong) 那時起,這家年輕的公司就成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寵兒(er) 。
公司與(yu) 奔馳之間的戰略合作,也很快讓世人看到了成效。
搭載M8的奔馳E350
2015年1月的CES展,兩(liang) 家公司合作展出了一台搭載Quanergy激光雷達的奔馳E350。一切似乎都指向未來的繁榮。
那時,激光雷達是Velodyne一家獨大 (如今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但Quanergy作為(wei) 新玩家的勢頭絲(si) 毫不弱:
Velodyne的產(chan) 品體(ti) 積很大,價(jia) 格很高。相比之下,Quanergy給出了資本市場最喜歡的那種承諾:會(hui) 讓設備變得輕小且便宜。
於(yu) 是,大量資金湧了進來。
2016年8月,公司的估值達到了15.9億(yi) 美元,並且已經累計融資1.5億(yi) 美元。德國的戴姆勒 (奔馳母公司) ,韓國的三星和美國的Sensata都是重要的金主。
去年9月,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Quanergy已經遞交了上市材料,希望在2018年進行IPO。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Quanergy很可能成為(wei) 第一家激光雷達上市公司。
來自戴姆勒的信號
然而,剛剛過去的7月,戴姆勒宣布了一件事:
公司正在進行一個(ge) 項目,即在舊金山灣區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許多合作夥(huo) 伴參與(yu) 其中,獨獨Quanergy沒有被提及。取而代之,無人出租車上搭載的激光雷達將由Velodyne提供。
至於(yu) ,公司和Quanergy目前的關(guan) 係如何,戴姆勒也拒絕評論。
外界紛紛猜測,這隻獨角獸(shou) 可能遇到了什麽(me) 問題。
戴姆勒給出了一個(ge) 危險信號,但這早不是Quanergy的第一個(ge) 危險信號了。
產(chan) 品參數不實
按時出貨,對Quanergy來說一直是件困難的事。
激光雷達裏麵的技術,並不容易攻克。包括Velodyne在內(nei) 的其他廠商,也出現過延遲交貨的現象。
可是,Quanergy已經發貨的激光雷達中,至少有一部分,並沒有宣傳(chuan) 中那樣優(you) 秀的性能:
M8:機械式
2014年,機械激光雷達M8發貨了。
△ M8
巴黎PSL大學的研究人員,測試了到手的M8,發現宣傳(chuan) 中50米才會(hui) 出現的誤差,戶外環境下11米就已經出現了。
另外,M8在戶外的表現,比室內(nei) 差很多。問題是,激光雷達主要還是用在自動駕駛車身上,所以戶外才是重點。
公司CEO Louay Eldada (簡稱達達) ,並沒有否認這次測試結果的真實性。他隻是說,那都是過去時了。
達達前幾天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說,現在94%的M8都能支持200米的感知範圍。
即便CEO的表達還算自信,從(cong) 公司對產(chan) 品的描述來看,也能感受到技術上的捉襟見肘:
2014年12月,一篇新聞稿提到M8有300米範圍;2017年1月,團隊表示M8的範圍是200米;2017年7月,改成了“超過150米”;2017年11月,數字變成了形容詞“long”。
彭博社采訪了Quanergy的幾位前員工,其中有人透露,M8退貨率非常高。前員工還提到,團隊根本沒去修複bug,直接把有缺陷的設備發出去了。
對此,公司一位發言人否認Quanergy曾在知情的狀態下發出次品,並稱今年 (2018年) 2月發貨的版本,並沒有收到退貨。
S3:固態式
2016年1月,固態激光雷達S3出世了。與(yu) 機械式產(chan) 品不同,它不依靠轉盤來向各個(ge) 方向射出激光。
S3
IEEE編輯Evan Ackerman看到過一次S3的演示,並在一篇文章裏說明,S3的實際參數一定沒有達到發布會(hui) 宣傳(chuan) 的數字。
CEO也承認,那時發布的參數存在虛報。但他覺得,在CES上展示產(chan) 品,誇大一些是正常的。
就算參數真實,目前S3標注的感知範圍是150米,也無法滿足自動駕駛的需求: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以70英裏 (約113公裏) 時速來計算,至少需要檢測前方200米路況,才能躲避6秒之外的障礙物。
固態產(chan) 品,本就很難達到機械式激光雷達的準確度。
更何況,設備的開發過程本身,也受到了不小的阻礙:
怨聲日甚一日
同意接受彭博采訪的前員工,全部要求匿名,大部分表示害怕報複。
他們(men) 大多提到,CEO達達會(hui) 阻止一切關(guan) 於(yu) 產(chan) 品開發的爭(zheng) 論,任何異議在他那裏都不可容忍。員工因此產(chan) 生了負麵情緒。
聯合創始人離職之後
2015年,聯合創始人Angus Pacala離職 (達達稱是和平分手) ,不久後創立了新公司Ouster,成了Quanergy的競爭(zheng) 對手。
Angus Pacala
而在員工麵前,達達不斷攻擊Pacala,也攻擊他的新公司,大家的負麵情緒又加深了。
人們(men) 很容易產(chan) 生這樣的感覺:CEO一直譴責前同事,是為(wei) 了讓所有人對他一人忠誠。
可在一言堂裏,技術問題很難得到解決(jue) 。
原本,技術探索中的失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件事總是看不到改觀,大家便會(hui) 把現狀和環境聯係到一起。
工作環境完全容不得爭(zheng) 論,人們(men) 即便有問題也不便張口,問題也就無從(cong) 解決(jue) 了。
墨西哥邊境的數字屏障
自動駕駛業(ye) 務,沒有按照期望的樣子發展,Quanergy也不想在這條路上孤注一擲。
2017年,在墨西哥邊境建立電子屏障的計劃,便是公司多條腿走路的一個(ge) 例子。
達達希望,這個(ge) 項目可以幫助公司,打開自動駕駛以外的市場,並不認為(wei) 這是公司迷失了方向。
Quanergy的虛擬邊境
然而,電子屏障項目,引起了員工的反感,大量雇員在過去18個(ge) 月裏離職了,且有部分身居要職。
墨西哥邊境的屏障還沒造好,CEO和員工之間的隔閡可能已經堅固。
這樣的危險跡象,整個(ge) 行業(ye) 都注意到了。
找投資 vs 找買(mai) 主
可能是業(ye) 務重心調整,也可能是外界對其產(chan) 品失望,Quanergy今年宣布的合作夥(huo) 伴,沒有一家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ye) 。
有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公司正在尋找買(mai) 主。達達堅決(jue) 否認了這個(ge) 說法,也不承認和金主的關(guan) 係出現了任何問題。
事實是,公司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可被問到三星和Sensata還會(hui) 不會(hui) 繼續投資時,達達說這些公司“已經抓住了想要抓住的東(dong) 西”。
他還透露,這次可能有三分之一的資金來自中國。言下之意,這輪融資已經快要結束了。
CEO的圍笑
即便內(nei) 憂外困,CEO依然雄心勃勃。
夢想還是有的
達達說,Quanergy的激光雷達是有競爭(zheng) 力的,比如在高速公路上,設備的性能就優(you) 於(yu) 標注的參數。
在一間長12米的會(hui) 議室裏,他為(wei) 彭博記者做了一次S3演示。
不過,戶外演示他就拒絕了,給的原因是固件更新。
不知道,這樣的理由能撐多久。也不知道,用其他業(ye) 務為(wei) (自動駕駛激光雷達) 技術突破爭(zheng) 取時間,能爭(zheng) 取到多久。
分析師Mike Ramsey說,用技術許諾投資方的初創公司,大都走得艱難。許多公司,最終舍棄了技術研發,變成了谘詢公司。他覺得,目前市場裏的激光雷達玩家,未來會(hui) 發生重大的整合。
但不論還有多少時間,達達似乎都沒有放棄的意思。
他要說的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wan) 裏。
當然,這是本土化轉述,原話如下:
Ultimately, When it takes off in a big way, it will dwarf everyone else.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