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高鐵/地鐵

自動噴淋係統用於建築 除了粉塵又增效益

來源:工人日報2019-05-31 我要評論(0 )   

近年來,我國建築行業(ye) 中農(nong) 民工老齡化現象明顯,建築企業(ye) 招工難,已然成為(wei) 國內(nei) 各施工企業(ye) 麵臨(lin) 的新興(xing) 難題。2016年,中鐵五局貴州公

近年來,我國建築行業(ye) 中農(nong) 民工老齡化現象明顯,建築企業(ye) 招工難,已然成為(wei) 國內(nei) 各施工企業(ye) 麵臨(lin) 的新興(xing) 難題。


2016年,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承建太焦高鐵站前六標段,長達十公裏的襄垣隧道地質複雜,被鐵總列為(wei) I級高風險隧道。按照過去施工經驗,這樣的“大工地”,至少需要近千名勞務人員。


近日,記者在這個(ge) 大工地采訪時發現,麵對一係列新興(xing) 難題,是科技創新有效解決(jue) 了施工作業(ye) 人員大齡化、特殊工種人才缺乏及施工人員難招聘等難題。三年來,項目部共創新和應用工藝、工法21項,其中5項獲得國家專(zhuan) 利。如今勞務施工隊僅(jin) 需500餘(yu) 人就能完成所有施工,農(nong) 民工全年收入增加了近30%,項目部也實現了降本增效目標。


小模塊工具助力“精準施工”

“我們(men) 研發的超前小導管角度定位裝置成了工地上的‘網紅’產(chan) 品,一線工人都喜歡使用。”項目部總工程師吳江華手裏拿著兩(liang) 個(ge) 巴掌大的紅色小裝置對記者說,這個(ge) 裝置是項目部職工自主創新的成果。


記者在襄垣隧道掌子麵看到,工人在打設超前小導管前,會(hui) 將這個(ge) 輕巧的紅色角度定位裝置套在鋼架上,然後再將風鑽的鑽頭放入定位孔中,大約7分鍾後,一個(ge) 3至4米深的鑽孔就形成了。而令人稱奇的是,在角度定位裝置幫助下,所有的鑽孔角度完全與(yu) 隧道前進方向一致,注射混凝土也與(yu) 岩層實現了有效粘接。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打設超前小導管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施工環節,也是開挖隧道的第一步。以前有的工人因為(wei) 技術熟練程度原因,無法精確控製打設角度,容易造成掌子麵坍塌。襄垣隧道恰恰以四五級軟弱圍岩為(wei) 主,地質條件差,施工難度大。針對這一難題,項目部職工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創新,用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就研發出了這一全新裝備。“就多了一個(ge) 角度定位裝置,成本不過幾十元錢,還能反複使用。”吳江華告訴記者,目前這個(ge) 獲得國家專(zhuan) 利的裝置已經在太焦鐵路全線使用。


“我們(men) 現在一線作業(ye) 工操作在小模塊工具的幫助下,都實現了施工作業(ye) 標準化,打破了過去按經驗隨意施工的通病。”三工區工區長石正誼告訴記者,如今在紮鋼筋、打鑽孔和抬鋼軌這種不起眼的小工序中,越來越多的小模塊化工具正在幫助工人實現“精準施工”。在他的工區,已經應用有鋼筋層間距調節螺杆、止水帶卡具等近10項小模塊工具。


新工裝改善了作業(ye) 環境

在隧道二襯混凝土養(yang) 護施工中,如何做到水噴淋規範、無死角養(yang) 護一直是業(ye) 內(nei) 老大難問題。在二襯混凝土剛剛澆築脫模後7天內(nei) ,必須保持混凝土處於(yu) 濕潤狀態,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強度,確保不開裂。


“以前是工人拿著水管對著牆上衝(chong) 水,時間不固定,水壓小的時候也無法觀察是否養(yang) 護到位。”項目部作業(ye) 隊隊長李霖告訴記者,傳(chuan) 統養(yang) 護作業(ye) 需要至少3至4名工人換班養(yang) 護。然而在襄垣隧道,記者卻看到了一套由項目部職工創新研發的“懸臂式混凝土半自動噴淋養(yang) 護係統”,幫助隧道實現了二襯混凝土無死角養(yang) 護。


隻見轟鳴的隧道中,兩(liang) 條12米長的“巨無霸”導軌緊貼隧道二襯拱頂,一簇簇濃密的水霧從(cong) 噴頭中湧出,拱頂的混凝土麵開始變得濕潤。巨大的導軌下方,是一部電動台車,產(chan) 生動力拖著導軌緩慢前進。


2017年3月,項目部職工創新工作室14名成員各抒己見,最終由項目副總工程師鄧林形成設計方案及圖紙,交由鋼結構加工廠統一製造,前後不到一個(ge) 月,就研發出第一代產(chan) 品。後期經過現場施工不斷驗證,現在產(chan) 品已經發展到第三代。


“有了這個(ge) 設備,不但養(yang) 護工作保證了,還有效降低了隧道內(nei) 的粉塵濃度,保障了一線工人健康。”李霖向記者介紹說,在掌子麵施工中因為(wei) 爆破、挖掘等作業(ye) 產(chan) 生的大量粉塵可以被這台設備有效沉降,讓隧道施工清清爽爽。


記者了解到,這套懸臂式混凝土半自動噴淋養(yang) 護係統每隔兩(liang) 小時可實現機械化噴淋養(yang) 護,三年內(nei) 預計節約人工成本近千萬(wan) 元。


鼓勵一線工人自主創新

在襄垣隧道作業(ye) 麵,記者還看到了一輛由項目部職工自主創新的“半自動防水板掛設台車”。台車緩慢行走在隧道二襯作業(ye) 麵,車頂隻有一名操作工,他手裏拿著遙控器,輕輕一點按鈕,台車下方的防水板就被滾軸抽到隧道上方,如同自動“刷牆”般鋪滿了隧道的水泥麵。不到兩(liang) 分鍾,台車又繼續緩慢前行,開始下一次掛設。


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提出要在國內(nei) 鐵路隧道二襯施工中推廣機械化成套技術。於(yu) 是在襄垣隧道,項目部將創新點聚焦在隧道施工業(ye) 內(nei) 比較頭疼的防水板掛設難題。


“以前掛防水板需要4個(ge) 工人抬到隧道台車頂部,耗時耗力不說,工效還低。”吳江華告訴記者,一天最多掛6米,人工掛還容易產(chan) 生背後空洞,造成質量問題。而現在有了這台“半自動防水板掛設台車”,一個(ge) 工人一天能鋪24米,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節約人工、材料損耗等成本1500餘(yu) 萬(wan) 元。


記者了解到,“半自動防水板掛設台車”創意的背後,離不開項目部鋼結構加工廠一線工人康彥峰的創新。2017年5月,在得知項目部遇到這一技術難題後,一家河南企業(ye) 主動找上門來,開出22萬(wan) 元製造一輛台車的高價(jia) ,希望與(yu) 項目部達成長期合作。麵對廠家高額報價(jia) ,項目部幾經討論,決(jue) 定自行研發製造,發動全體(ti) 職工開展專(zhuan) 項攻關(guan) 。


得知一向熱愛工地“草根發明”的康彥峰很想接下這一任務,項目部許諾“你盡管放手去幹,失敗了項目部買(mai) 單”,同時為(wei) 他提供了最好的環境和條件。麵對鼓勵和支持,康彥峰開啟“頭腦風暴”模式,每天穿梭在工地和工作室之間,不到兩(liang) 個(ge) 月就製作出台車樣品。為(wei) 了盡快完善設備功能,他每天都要來到施工現場與(yu) 農(nong) 民工交流,聽取設備使用反饋意見,對設備進行升級更新。


如今,襄垣隧道工地上正在使用的八台“半自動防水板掛設台車”已經是康師傅製造的“3.0版本”,平均一台車造價(jia) 不超過5萬(wan) 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