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000支“3D打印口罩輔戴器”通過內(nei) 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紅十字會(hui) 捐贈給了堅持在一線的防疫人員,以便於(yu) 一線防疫人員長時間佩戴口罩。
“我們(men) 的3D產(chan) 品重量在2克左右,可多檔調節,幾乎適用於(yu) 所有人群佩戴。”包頭市問號係統集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問號科技”)技術經理辛凱說道。
據介紹,3D打印技術是一種通過簡單二維逐層增加材料直接實現三維複雜結構製造的數字化、智能化、低成本、短周期先進製造的技術。它突破了傳(chuan) 統零件成形和加工製造技術的原理限製,從(cong) 理論上來講,不依賴於(yu) 傳(chuan) 統工業(ye) 基礎設施,僅(jin) 僅(jin) 通過簡單的“二維數字打印”就可以直接製造出任意內(nei) 部結構和外形、幾何尺寸的高性能三維複雜結構。
針對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由於(yu) 長時間佩戴口罩,耳朵處於(yu) 高度束縛狀態,大多數人的耳朵被勒的很疼,有的甚至被磨破,而破損的皮膚會(hui) 增加被感染的可能性這一問題,受牛奶箱“塑料提手”的啟發,問號科技利用3D打印技術,研製出了3D打印口罩輔戴器。
“產(chan) 品材料采用的是綠色環保的直徑為(wei) 1.75mm可降解聚乳酸(PLA),用熔融技術快速成型工藝設備進行打印完成。”辛凱告訴記者,製作3D打印口罩輔戴器要通過設備的進料機構部分向熔融機構部分遠端送料,當溫度達到210℃,PLA熔融成液態,再由口徑為(wei) 0.4mm的高溫噴頭擠出,通過溫感芯片,降溫風扇適時啟動,降到一定溫度,由步進電機驅動,由X、Y、Z軸同時動作進行逐層打印完成。

問號科技正在打印3D打印口罩輔戴器。(受訪單位供圖)
辛凱介紹,3D打印口罩輔戴器既能在佩戴口罩時分散耳朵壓力,又能增強舒適貼合感,輕便易攜。目前,問號科技可滿足日產(chan) 500支的小批量生產(chan) 。
疫情還未結束,隨著全國範圍的複工潮來臨(lin) ,護目鏡、測溫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我們(men) 已開始著手研製疫情所需要的護目鏡與(yu) 平價(jia) 的測溫槍。”辛凱表示,產(chan) 品將采用更加符合人體(ti) 工程學的逆向設計及產(chan) 品模塊化設計,使醫護人員佩戴很舒適,價(jia) 格更低廉。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