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相關(guan) 工藝、成型材料、CAD/CAM/CAE等配套軟件的迭代優(you) 化,3D打印在汽車製造端的應用明顯擴大,如柔性工裝、模具、零部件直接生產(chan) 等方麵。
其中,金屬3D打印在汽車零部件生產(chan) 上的應用優(you) 勢,如下:
1.一體(ti) 化、輕量化的金屬部件,減少裝配成本和能源消耗;
2.複雜汽車零部件可直接製造;
3.可以滿足個(ge) 性化定製或批量定製需求,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體(ti) 驗;
4.小批量製造時明顯縮短交期,並節約成本;
5.給設計者更自由的創作空間,幫助產(chan) 品快速迭代。
近年來,3D打印技術頻現大學生方程式大賽,助力來自世界各地的車隊在賽場上展現速度與(yu) 激情。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方程式賽車隊(HRT車隊),是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威海)為(wei) 參加全球FSAE大賽專(zhuan) 門成立的一支國際化團隊。自2009年11月成立以來,已經由一支油車隊伍發展到擁有油車、電車、巴哈越野車、無人車四支車隊的成熟組織,多次參加了包括中國襄陽、上海、日本小笠山、德國霍根海姆和美國加利福尼亞(ya) 的國內(nei) 外大賽,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易加三維在此次大賽中與(yu) HRT車隊密切合作,不僅(jin) 提供了金屬3D打印技術,還為(wei) 車隊提供了汽車3D打印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共同打造電動賽車,在追求輕量化、穩定化的同時,還在係統布置和材料方麵做了新的探索性嚐試,確保賽車的設計更加精細化、綜合性更強。
一體(ti) 化賽車冷凝器
賽車的電機冷卻係統是影響賽車性能的重要因素,改造賽車冷凝器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部分,車隊和易加三維工程師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原型的優(you) 化和改造。

原有的冷凝器使用傳(chuan) 統工藝製造,需要將多個(ge) 部件焊接在一起,不僅(jin) 工藝繁瑣,且容易產(chan) 生冷卻液泄露。易加三維建議使用金屬3D打印技術製造一體(ti) 化設計的冷凝器,確保冷卻液不會(hui) 泄露。
在結構設計時,兩(liang) 個(ge) 冷凝器需要滿足的總散熱功率是12千瓦,根據測試所得數據,水溫最高不能超過48攝氏度左右,超過以後電機控製器會(hui) 有高溫(60攝氏度)斷電保護。計算散熱器散發的熱量,散熱貯備係數、水垢及油汙影響等,冷卻介質對數平均溫差以及散熱器熱傳(chuan) 係數,並考慮到散熱餘(yu) 量,得出散熱器的實際散熱麵積為(wei) 2.5平方米。根據所得數據,車隊對現有的冷凝器重新進行設計。

易加三維 EP-M250 金屬 3D 打印機
完成設計後,易加三維使用金屬3D打印機EP-M250,成型尺寸可達250mmx250mmx300mm,采用鋁合金材料,打印後經過熱處理、噴砂等後處理後,交付給車隊。
之後再將3D打印完成的一體(ti) 化冷凝器進行若幹優(you) 化改進後,安裝於(yu) 電動賽車上進行測試。
數據顯示,相較於(yu) 先前日本賽使用的舊版冷凝器,新設計的冷凝器溫度降低了約10攝氏度左右,散熱性能有了顯著的提升。
內(nei) 含水路的電機冷卻水套
通過傳(chuan) 統工藝製造的冷卻水套,需要組裝兩(liang) 個(ge) 部件(一個(ge) 使用鋁合金CNC機加工,一個(ge) 使用塑料3D打印),不僅(jin) 製造工藝複雜,而且水密性和內(nei) 部結構強度也無法保證。通過金屬3D打印成型的一體(ti) 化電機冷卻水套可滿足嚴(yan) 格散熱條件,且製造時間短,水密性和結構強度高。
根據電機實際的工況需求,和金屬3D打印的特性,在考慮電機平均功率、散熱量、賽車運行時的熱流量密度和比賽當地氣溫等因素,工程師設計的冷卻水套需要滿足基本強度要求,增大進出水口溫差,減輕自身重量,並且方便維護。
通過對水流的模擬,工程師不斷改進設計方案,並對冷卻水套再設計,最終得到合適金屬3D打印的三維模型。完成設計後,對鋁合金材料進行打印。在經過熱處理、噴砂等後處理後,交付給車隊。
挑戰更多可能
易加三維成功為(wei) 電動賽車隊打造了電機冷卻水套、冷凝器零件,充分發揮了金屬3D打印在產(chan) 品設計和成型方麵的優(you) 勢。最終,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的HRT電動方程式賽車隊在2018賽季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中取得了全國總季軍(jun) 的驕人成績。
在賽車設計製造中,金屬3D打印給設計者更大的自由和靈活的創作空間,不受限於(yu) 製造工藝,實現小巧和複雜的結構製造,同時擁有良好的穩定性,達到車身的輕量化,提升整體(ti) 的性能。
另一方麵,金屬3D打印也將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質量的特點極大地推動傳(chuan) 統汽車市場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