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men) 最近得到這樣一個(ge) 數據:‘十四五’我國經濟年均增速5.5%,預計到2025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在9-9.5萬(wan) 億(yi) 千瓦時之間,年均增速4%-4.5%。到2025年,預期年消耗能源總量55-56億(yi) 噸標準煤,全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9-20%左右。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占比將達到38%。
下圖是19年我國能源生產(chan) 總量及其構成:

19年我國能源生產(chan) 總量約為(wei) 48.6億(yi) 噸標準煤,其中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為(wei) 7.4358億(yi) 噸,占比15.3%。
按照上述對2025年的預期,非化石能源將會(hui) 消耗11.2億(yi) 噸標準煤,按照一度電需要消耗320g標準煤來計算(每個(ge) 火力發電站的指標不同,有一定的誤差),11.2億(yi) 噸標準煤可以產(chan) 生3.5萬(wan) 億(yi) 度電,占2025年整個(ge) 用電量的37%(19年非化石能源占總發電量的30.43%)。

非化石能源中水電占比一直相對穩定,我們(men) 假設2025年水電占比為(wei) 19%,也就是說,風電+光伏+核電+生物質總發電量占比18%,目前核電與(yu) 生物質占比總量在6%左右,我們(men) 相對較保守預測風電和光伏未來發電量的占比為(wei) 10%,也就是兩(liang) 者合計發電量為(wei) 0.95萬(wan) 億(yi) 千瓦時,新增發電量為(wei) 4000億(yi) 千瓦時。

上述計算方式有幾個(ge) 需要注意的問題:
1.這一結果隻是國內(nei) 的情況,不包含國外;
2.我們(men) 看到某些計算方法會(hui) 在計算光伏增量時將結果再乘以容配比,自近期宣布全麵放開容配比後,未來組件的裝機量將會(hui) 顯著增加。在計算的過程中,我們(men) 並非沒有考慮到容配比的問題,但目前為(wei) 止,我們(men) 並沒有看出容配比對單位組件發電量的影響,也許是有細微影響,但這裏計算時忽略,而直接用裝機量的結果乘以容配比指數絕對是不對的;
3.考慮到未來幾年可能由於(yu)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提升、動態支架或消納能力加強等原因使得光伏組件平均年利用小時數提升,以上光電計算我們(men) 以1300H為(wei) 基準,相對於(yu) 19年提升15H,相對比較保守,使得預測結果偏樂(le) 觀;
4.考慮到未來幾年可能由於(yu) 大風葉趨勢加快、塔筒增高、海上風電發展迅速或消納能力加強等原因使得風機平均年利用小時數提升,以上風電計算我們(men) 以2500H為(wei) 基準,相對於(yu) 19年提升418H,相對比較保守,使得預測結果偏樂(le) 觀;
5.這種計算方式完全是通過計劃方案來推導新能源發展情況,沒有考慮到度電成本超越預期值、儲(chu) 能廣泛使用、基礎設施如特高壓線路的完善、相關(guan) 地方政府的支持等因素所帶來的存量替代的可能性。
在計算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以下結果:
1.光伏的年利用小時數與(yu) 風電相差將近一倍,使得同等發電量情況下,光伏的裝機量比風電多很多。目前風電與(yu) 光伏累計裝機量大致相同,所以未來幾年光伏的年複合增長率自然大於(yu) 風電;
2.由上表可以看出,即使當光伏占2025年發電量70%及以上時,我國光伏的年平均新增裝機量也達不到60GW,當然,光伏產(chan) 業(ye) 還要以全球化視角來看;
3.寫(xie) 到這裏,可能有人會(hui) 問這樣一個(ge) 問題:在目前光伏和風電都可平價(jia) 上網的背景下,發電商有什麽(me) 理由優(you) 先選擇光伏而不是風電,這直接決(jue) 定了未來光伏發電量占比情況。
我們(men) 根據兩(liang) 種發電方式以目前的情況同時發相同電量所需要的初始投資進行對比:

發電係統的度電成本計算起來非常複雜,且有眾(zhong) 多變量和不確定性。在“隆晶晶”前幾天組織的182組件交流推廣會(hui) 上,晶科展示了光伏係統度電成本的計算方式:

除去占比較小的變量,我們(men) 可以通過獲取一個(ge) 較粗獷的近似值。風電的度電成本為(wei) 0.15元/KWH,光伏的度電成本為(wei) 0.16元/KWH,如果考慮到容配比的問題,光伏的度電成本還可以降低1-2分錢(容配比增高使度電成本下降的原理:傳(chuan) 統光伏電站的容配比為(wei) 1:1,但因為(wei) 各種原因的影響,光伏組件側(ce) 的發電量達不到逆變器的最大工作效率,使得交流側(ce) 的成本占比增加。增大容配比相當於(yu) 增多直流側(ce) 組件的數量,使得直流側(ce) 的發電量可以讓逆變器達到最大工作效率。這樣在不增加逆變器或增加較少的情況下,發電量增多,單位發電量的交流側(ce) 成本降低,使得度電成本下降),這樣就相對於(yu) 風電較有優(you) 勢了。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光伏組件具有光衰減性,也會(hui) 影響發電量,這部分損耗很難計量。若我們(men) 從(cong) 競價(jia) 項目角度考慮,陸上風電的標杆單價(jia) 為(wei) 0.29-0.47元/KWH,光伏電站標杆電價(jia) 為(wei) 0.35-0.49元/KWH,補貼政策上也更傾(qing) 向於(yu) 光伏電站,光伏電站開發商會(hui) 獲得相較於(yu) 風電更高的收益率。

2021年後,陸上風電與(yu) 光伏電站都將進入平價(jia) 時代,度電成本是選擇何種發電方式最重要的依據,未來兩(liang) 種發電方式的降本路線也比較清晰,我們(men) 認為(wei) 光伏的降本速度更快一些,但受製於(yu) 上遊原材料的影響,明年組件的價(jia) 格不會(hui) 很低。
再來看對組件商和風機整機製造商的影響:
假設未來五年3MW風機的平均銷售價(jia) 格為(wei) 3000元/KW,500W光伏的平均銷售價(jia) 格為(wei) 1.45元/W,相同發電量情況下需要26,667台風機或3.08x108台光伏組件,分別創造 2.4x1011元和2x1011元的營收,假設組件和風機廠的淨利率都為(wei) 6%,同等情況下,風機的淨利潤是光伏的1.2倍。
但這隻是國內(nei) 的情況,按照國內(nei) 裝機量占全球1/3、國內(nei) 組件銷售量占全球75%來計算,我國光伏企業(ye) 還有一半的營收來自國外,也就是說相同情況下光伏企業(ye) 的利潤是風機企業(ye) 的1.67倍(這裏沒有考慮各個(ge) 國家的實際情況)。
所以理論上來說風機企業(ye) 的市值相對於(yu) 光伏應該有40%的折價(jia) ,在同等情況下,光伏企業(ye) 顯然有更好的投資價(jia) 值。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