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龍頭“一體(ti) 化”熱潮湧動,尺寸之爭(zheng) 也遲遲不休。
2020年下半年以來,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為(wei) 代表的光伏企業(ye) 一邊推動與(yu) 現有產(chan) 能兼容度較高的182尺寸係列產(chan) 品供應鏈,一邊擴大補齊垂直一體(ti) 化產(chan) 能。
另一方麵,近期天合光能與(yu) 通威股份在多晶矽-拉棒、切片(矽片生產(chan) 環節)-電池相關(guan) 環節達成戰略合作,加速構建210尺寸係列產(chan) 品供應鏈,這也被外界解讀為(wei) 另類一體(ti) 化模式。不僅(jin) 如此,11月27日,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還聯合東(dong) 方日升、阿特斯、中環股份、潤陽股份和上機數控等企業(ye) 實名倡議,共同推進光伏行業(ye) 210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
然而,兩(liang) 種“一體(ti) 化”模式在本質上截然不同,後者則更傾(qing) 向專(zhuan) 業(ye) 化合作。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未來兩(liang) 年,光伏市場將是一體(ti) 化和專(zhuan) 業(ye) 化的較量,也是182尺寸和210尺寸產(chan) 品供應鏈的競爭(zheng) ,可以預期的是,光伏電池和組件端隨之加速整合與(yu) 洗牌,市場也會(hui) 變得更為(wei) 熱鬧。
一體(ti) 化龍頭控本攻擂
今年7月以來,光伏市場供需矛盾凸顯,上遊矽料以及玻璃、膠膜等輔材價(jia) 格飆漲直接侵蝕了組件企業(ye) 的利潤,這也堅定了組件企業(ye) 擴大垂直一體(ti) 化產(chan) 能的決(jue) 心。
2020年下半年,從(cong) 宣布發布182尺寸組件起,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於(yu) 無形之中走進了同一個(ge) 磁場。不僅(jin) 如此,三家企業(ye) 還均選擇補齊短板,進一步鞏固製造環節矽片-電池-組件垂直一體(ti) 化產(chan) 能。
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在垂直一體(ti) 化產(chan) 能布局上各有側(ce) 重,其中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側(ce) 重組件,兩(liang) 者在2019年全球出貨排名中分別位居第一、第二;隆基股份側(ce) 重矽片且在組件環節也日益精進,2020年上半年已躍升為(wei) 全球出貨第二。
擴產(chan) 大勢背景下,到2020年底和2021年,三家一體(ti) 化龍頭企業(ye) 的產(chan) 能也將再迎變化。
記者查閱資料和采訪發現,隆基股份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的產(chan) 能到2020年底分別達到75GW以上、25GW和30GW以上;晶科能源矽片、電池、組件產(chan) 能到2020年底將分別達到20GW、11GW、30GW;晶澳科技到2020年底矽片、電池和組件產(chan) 能分別為(wei) 18GW、18GW和23GW。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僅(jin) 今年以來,隆基股份又在陝西西安、浙江嘉興(xing) 和雲(yun) 南騰衝(chong) 、麗(li) 江、曲靖等地投資布局矽棒、切片、電池和組件新產(chan) 能。晶科能源也將在2021年以補齊垂直一體(ti) 化的產(chan) 能比例為(wei) 目標,擴產(chan) 電池與(yu) 矽片。而晶澳科技更是在回歸A股後打開了擴產(chan) 模式,僅(jin) 在數月前便先後公布兩(liang) 次一體(ti) 化擴建計劃,總投資超百億(yi) 元。
平價(jia) 時代或低價(jia) 時代的到來,加劇了光伏產(chan) 業(ye) 鏈降本增效的壓力,推動了垂直一體(ti) 化模式成為(wei) 方向。
今年6月,廣發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目前單一組件環節毛利率僅(jin) 3.6%,毛利占比已由2019年的42%下降至2020年6月的18%,是2015年以來最低水平;通過對光伏項目收益率的測算,若要使全國55%的新增裝機實現平價(jia) 上網,組件價(jia) 格仍需下降20%至1.24元/W。因此,產(chan) 業(ye) 鏈降本壓力將推動企業(ye) 經營向一體(ti) 化模式轉變。
今年7月以來,光伏市場供需矛盾凸顯,上遊矽料以及玻璃、膠膜等輔材價(jia) 格飆漲直接侵蝕了組件企業(ye) 的利潤,這也堅定了組件企業(ye) 擴大垂直一體(ti) 化產(chan) 能的決(jue) 心。
某一體(ti) 化光伏企業(ye) 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玻璃漲價(jia) 疊加前期多晶矽漲價(jia) 、匯率變動因素,第四季度組件企業(ye) 普遍會(hui) 受到偏負麵的影響。相比公司第三季度組件一體(ti) 化2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第四季度會(hui) 有所下降。
廣發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垂直一體(ti) 化龍頭具有盈利水平較好的上遊環節,通過上遊環節支持終端組件,顯著增強組件環節的成本優(you) 勢及市場競爭(zheng) 力”。
在隆基股份方麵看來,光伏包括矽料、矽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應用係統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鏈環節,垂直一體(ti) 化不是小公司能幹的,對資金、研發等都需要實力支撐。隆基股份方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表示,垂直一體(ti) 化模式下並非對每個(ge) 環節都能形成議價(jia) 能力。隨著矽料、矽片的漲價(jia) 壓力傳(chuan) 導至下遊,垂直一體(ti) 化企業(ye) 在組件環節的成本控製能力更強。
“未來1-2年,光伏電池和組
件企業(ye) 將完成新一輪洗牌。而垂直一體(ti) 化模式具有較好的成本控製和風險控製,如果完全做組件,盈利能力或抗風險能力非常差。”近日,晶澳科技高級副總裁、教授黃新明在第十二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hui) 暨展覽會(hui) 上如是表示。
廣發證券分析認為(wei) ,龍頭大規模擴產(chan) 驅動2021年組件環節競爭(zheng) 升級,全球組件銷量Top5企業(ye) 在2021年的市占率將提至85%以上,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而隨著一體(ti) 化龍頭地位鞏固,市占率有望繼續提升。結合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新擴產(chan) 能釋放進度及出貨量預期,預計2021年三家企業(ye) 全球市占率分別為(wei) 22.7%、17%、17%。
“新組合”抱團破局
後續光伏市場就是專(zhuan) 業(ye) 化和一體(ti) 化企業(ye) 的競爭(zheng) 了,接下來不少企業(ye) 將會(hui) 成為(wei) “過客”。
以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隆基股份為(wei) 代表的光伏企業(ye) 一體(ti) 化模式,打破了固有光伏行業(ye) 的專(zhuan) 業(ye) 化分工的供應鏈生態,這也迫使其他企業(ye) 抱團結盟。
起初以中環股份、天合光能和東(dong) 方日升為(wei) 主力共同推動“210陣營”,如今再迎通威股份、阿特斯和上機數控等企業(ye) 加入,這或將加速210尺寸係列產(chan) 品供應鏈實現產(chan) 業(ye) 化。
2020年11月,天合光能與(yu) 通威股份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兩(liang) 者將共同投資年產(chan) 4萬(wan) 噸高純晶矽項目、年產(chan) 15GW拉棒項目、年產(chan) 15GW切片項目、年產(chan) 15GW高效晶矽電池項目,並且天合光能每年向合作項目公司采購高效晶矽電池。協議約定,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在項目公司中參股比例分別為(wei) 35%和65%。
天合光能表示,本次雙方合資項目將主要生產(chan) 210係列相關(guan) 光伏產(chan) 品,合資協議的簽訂將有助於(yu) 降低公司采購成本,為(wei) 公司供應鏈的長期穩定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有利於(yu) 公司分享產(chan) 業(ye) 鏈上遊利潤,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外界看來,天合光能與(yu) 通威股份在210尺寸係列產(chan) 品供應鏈環節,達成多晶矽-拉棒、切片-電池上的合作,被解讀為(wei) 另類一體(ti) 化模式,也是對前述一體(ti) 化企業(ye) 的一種反撲。
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的合作並不意外。
今年9月,在2020第三屆中國國際光伏產(chan) 業(ye) 高峰論壇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便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彼時,雖然雙方並未透露更多細節,但雙方“掌舵者”劉漢元和高紀凡的講話卻意味深長,傳(chuan) 達出傾(qing) 向於(yu) 專(zhuan) 業(ye) 化分工經營之意。
當時劉漢元講話提到,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到今天,什麽(me) 樣的方式能讓我們(men) 分工更明確?什麽(me) 樣的方式能讓行業(ye) 生態更加良好?什麽(me) 能夠讓彼此利益更大化?什麽(me) 能讓我們(men) 對社會(hui) 做出更多價(jia) 值?人類工業(ye) 革命以來,分工促進了現代工業(ye) 製造業(ye) 的飛速發展。細看全球領先的公司,都是產(chan) 品和專(zhuan) 業(ye) 化程度相對較高、著力點相對聚焦的公司。大而散、大而長的公司,總體(ti) 相對平庸。
高紀凡則表示,垂直一體(ti) 化能把產(chan) 業(ye) 鏈上每一段的利潤拿到自己手裏來。但是大家要知道,當一條鏈條斷掉時,不是最粗的地方,而是最細的地方。如果做不到產(chan) 業(ye) 鏈全球最好,就應該找最好的企業(ye) 進行戰略合作。
這樣的講話與(yu) 企業(ye) 本身處境不無關(guan) 係。
通威股份是全球多晶矽和太陽能電池的雙龍頭企業(ye) ,當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和晶澳科技一體(ti) 化龍頭進一步擴大太陽能電池產(chan) 能之時,其市場份額難免受到一定衝(chong) 擊。
雖然規劃新建產(chan) 線規格全麵兼容210尺寸及以下尺寸,通威股份無疑會(hui) 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尋求新的市場空間。值得一提的是,11月25日,通威股份首次公布單/雙麵210單晶PERC電池片價(jia) 格0.99元/W,在整個(ge) 單多晶太陽能電池報價(jia) 中並未發現182太陽能電池報價(jia) 。
剛剛回歸A股的天合光能是昔日光伏組件龍頭,目前在全球組件出貨排名中位居第三,其主要產(chan) 能為(wei) 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少量矽片。在外界看來,天合光能押注210係列產(chan) 能有重奪“江山”意願,其本身也沒有過多老產(chan) 能負擔。
除與(yu) 通威股份達成合作之外,天合光能還分別與(yu) 中環股份和上機數控簽訂長期采購210尺寸單晶矽片協議,同時本身擴產(chan) 210大尺寸電池產(chan) 能(2021年底占比達70%),全麵鋪就210係列產(chan) 品供應鏈。
中環股份董秘秦世龍告訴記者,從(cong) 2019年8月210矽片問世到現在,210尺寸市場發展非常迅速,下遊接受度越來越高,目前主要擔心產(chan) 能跟不上。
從(cong) 組件終端供應上看,目前光伏市場組件產(chan) 品機構仍以166組件為(wei) 主,182組件和210組件仍在產(chan) 能爬坡。記者從(cong) 相關(guan) 企業(ye) 獲悉,天合光能和東(dong) 方日升的210尺寸組件產(chan) 能到2021年預計分別達40GW以上和18GW,中環股份子公司環晟光伏到2021年年中210尺寸組件產(chan) 能將達6GW(總體(ti) 規劃12GW),三家企業(ye) 的210尺寸組件產(chan) 能到2021年合計至少達64GW。而與(yu) 之相對應,2021年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和晶澳科技三家企業(ye) 的182尺寸組件產(chan) 能合計達到54GW。
對於(yu) 光伏市場的發展態勢,某電池企業(ye) 負責人認為(wei) ,後續光伏市場就是專(zhuan) 業(ye) 化和一體(ti) 化企業(ye) 的競爭(zheng) 了,接下來不少企業(ye) 將會(hui) 成為(wei) “過客”。另外,明年一個(ge) 重要看點就是210尺寸和182尺寸供應鏈的競爭(zheng) ,誰的供應打造的好,誰有機會(hui) 活下來,誰的訂單多,誰就有優(you) 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