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ge) 細分領域都有領先的企業(ye) ,包括技術上的領先和市場份額上的領先。
在投資市場上,每年都會(hui) 有一個(ge) 大的投資主題貫穿全年,去年是以5G和芯片為(wei) 代表的科技股,今年則是新能源站在了舞台中央。新能源既包括了新能源車,也涵蓋了光伏等新型清潔能源,大牛股隆基股份就是光伏產(chan) 業(ye) 鏈的典型代表。
在此之前,我們(men) 從(cong) 多次撰文對光伏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發展脈絡做了介紹,今天《每日財報》重點介紹光伏設備產(chan) 業(ye) 鏈的情況。
1
平價(jia) 上網時代已來,光伏設備先行一步
1877年 W.G.Adams 和 R.E.Day 研究了硒(Se)的光伏效應,並製作了第一片硒太陽能電池,被後世認為(wei) 是光伏產(chan) 業(ye) 的元年,經曆了130多年的發展之後,世界範圍內(nei) 的光伏產(chan) 業(ye) 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平價(jia) 上網時代已經到來,光伏設備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的支撐勢必要先行一步。
綜合來看,光伏產(chan) 業(ye) 鏈可分為(wei) 矽料、矽片、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係統五個(ge) 環節。2019 年,全球光伏設備產(chan) 業(ye) 的銷售收入增至5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了4.2%,我國光伏設備的市場規模達到了250 億(yi) 元,同比增長了13.6%,占全球市場規模的71.4%。
展開來看,2019年中國大陸生產(chan) 的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產(chan) 能在全球的占比分別為(wei) 69%、93.7%、77.7%和69.2%;在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各環節產(chan) 量排名世界前十的企業(ye) 中,中國企業(ye) 分別占有7、10、9、8個(ge) 席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的龍頭企業(ye) ,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具有全麵的領先優(you) 勢。
截止到2019年,矽料、矽片、電池、組件四個(ge) 製造環節毛利潤分配占比分別為(wei) 9%、25%、24%、42%。
先來看矽料,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基礎原材料,矽料早期也被國外封鎖,但隨後在政策的推動下實現國產(chan) 替代。
晶體(ti) 矽可分為(wei) 單晶矽和多晶矽,2008 年,晶矽電池上遊多晶矽料出現緊缺,但隨後開啟放量,2008-2019年,我國多晶矽產(chan) 能和產(chan) 量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wei) 48.80%和36.67%。2019年,我國多晶矽有效產(chan) 能達46.6 萬(wan) 噸,產(chan) 量達34.2萬(wan) 噸,占全球總產(chan) 量的67.3%。至此,多晶矽原料的供應已經不再製約光伏太陽能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矽片的發展經曆了不同的階段,最開始以多晶矽片為(wei) 主,但從(cong) 2015年-2016年開始,以隆基股份為(wei) 首的單晶廠商實現技術突破,大幅降低了單晶矽片單片成本。由於(yu) 單晶矽電池具備更高的轉化效率,導致單晶矽片對應的單瓦成本實現反超,比多晶更低,單晶矽片成為(wei) 主流。隨後產(chan) 業(ye) 不斷進化,目前來看,大矽片化和薄片化是主流方向。
光電轉換效率是光伏器件最重要的性能特性,光伏電池片因此成為(wei) 光伏設備的核心之一。目前競爭(zheng) 的主要就是BSF電池和PERC電池。
2019年BSF電池在全球市場占比約39.4%,同比下降20.6%,而PERC電池的市占率持續提升,2019年新建電池產(chan) 線均采用PERC技術,並且對老舊電池產(chan) 線進行技改,使得PERC迅速反超BSF常規電池,占據了超過50.6%的市場份額。
PERC電池逆轉的根本就是光電轉換效率的提升,2019年,單晶PERC電池平均轉換功率為(wei) 22.3%,較2018年提升0.5個(ge) 百分點,而BSF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不足20%,而且提升速度較慢。
光伏電池片是將降本提效追求到極致的行業(ye) ,技術進步是其永恒的追求,而技術的快速迭代也構成了光伏電池設備的核心驅動力。
HJT電池目前被認為(wei) 是效率潛力較高的新興(xing) 電池技術,與(yu) 其他幾種晶矽電池相比,除成本較高外優(you) 勢較大,其轉換效率可達25.11%,疊加IBC技術後(HBC)效率可達26.63%,是所有電池中轉換效率最高的一種。
組件也就是太陽能板,是光伏發電係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位於(yu) 光伏產(chan) 業(ye) 鏈末端,上遊為(wei) 生產(chan) 材料電池片,下遊直麵終端光伏電站。通過矽料、矽片、電池、組件的價(jia) 格可以計算出,截止到今年三季度,組件在四個(ge) 製造環節的價(jia) 值占比高達48%。
但該領域長期處於(yu) 產(chan) 能過剩的局麵,根據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的數據,2019年全球組件產(chan) 能218.7GW,產(chan) 量138GW,產(chan) 能利用率隻有63.2%。由於(yu) 組件環節技術壁壘較弱,行業(ye) 集中度不高,排名前十的組件廠商出貨量的差距並沒有被拉開,市場競爭(zheng) 還是比較激烈。
2019年我國組件出口總額達173.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3.3%,從(cong) 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興(xing) 市場的需求較為(wei) 旺盛,未來能夠更多的搶占新興(xing) 市場份額的企業(ye) 有望勝出。
2
哪些企業(ye) 值得關(guan) 注?
每一個(ge) 細分領域都有領先的企業(ye) ,包括技術上的領先和市場份額上的領先,如果未來行業(ye) 訂單放量,這些企業(ye) 的受益情況要高於(yu) 行業(ye) 均值,下麵我們(men) 具體(ti) 來看一下。
在矽片領域,行業(ye) 呈雙寡頭壟斷格局,2019年隆基(45GW)和中環(32GW)約占我國單晶矽片63%產(chan) 能。目前市場上並存的有M2、G1、M4、M6和M12等多種不同尺寸規格的單晶矽片,其中M2矽片最早由隆基和中環聯合行業(ye) 其他多家廠商於(yu) 2013年推出,並於(yu) 2017年開始占據行業(ye) 主流地位。
前文提到過已經進入大矽片時代,2019年6月,隆基推出M6尺寸(166mm)大矽片,8月,中環推出M12尺寸(210mm)大矽片,在該領域內(nei) ,國內(nei) 大概率不會(hui) 再出現能夠對這兩(liang) 家企業(ye) 形成威脅的公司。
在電池領域,通威股份是全球最大獨立第三方電池供應企業(ye) ,眉山一期、眉山 二期、金堂一期各7.5GW產(chan) 能全麵兼容210尺寸電池,眉山一期產(chan) 能已經於(yu) 2020年4月投產(chan) ,眉山二期及金堂一期計劃分別於(yu) 2021年4月及一季度投產(chan) ,到那時,通威股份 210尺寸電池產(chan) 能將達到22.5GW。
此外,公司對於(yu) HIT、TOPCON、PERC+等可能成為(wei) 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路線的多條技術路線進行了布局,避免被淘汰,戰略上是正確的。
除了電池,通威股份還有矽料業(ye) 務,公司目前矽料產(chan) 能8萬(wan) 噸,其中單晶料占比95%以上,平均生產(chan) 成本3.95萬(wan) 元/噸,其中新產(chan) 能平均生產(chan) 成本3.65萬(wan) 元/噸,處於(yu) 行業(ye) 最優(you) 水平,成本優(you) 勢推動行業(ye) 集中度快速提升,公司2021年產(chan) 能有望升至國內(nei) 第一。
在組件領域,2019年全球組件銷量Top5企業(ye) 市占率約45%,晶科、晶澳作為(wei) 組件龍頭,2018-2019年的組件出貨量始終位於(yu) 全球前兩(liang) 名。2019年,晶科的出貨量達到14.2GW,遙遙領先。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伴隨著出貨量增長及品牌知名度提升,頭部企業(ye) 的溢價(jia) 能力也在提升,組件出口價(jia) 格顯著高於(yu) 比亞(ya) 迪、正泰電器、東(dong) 方日升、韓華、阿特斯等企業(ye) 。上文提到過組件行業(ye) 的產(chan) 能利用率較低,行業(ye) 整體(ti) 產(chan) 能過剩,但這並不包括頭部企業(ye) 。
數據顯示,目前晶科能源、正泰電器、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股份組件業(ye) 務的產(chan) 能利用率分別達到95.3%、93.2%、92.5%、85.9%、78.4%,顯著高於(yu) 行業(ye) 平均產(chan) 能利用率。
上述企業(ye) 可以說是在光伏領域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上的優(you) 秀企業(ye) ,經過激烈的市場後,有望脫穎而出。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