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an) 業(ye) 集群:新能源
◎調研地點:南京、蘇州、常州
隨著補貼全麵退坡,新能源平價(jia) 時代已經來臨(lin) 。
“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都很悲觀,覺得光伏產(chan) 業(ye) 要完了。”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公司總經理胡煜回憶起2018年光伏補貼退坡忍不住感歎。
然而補貼退坡之後,技術的大爆發讓光伏產(chan) 業(ye) 柳暗花明,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真正實現了平價(jia) 。
近日,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hui) 上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yi) 千瓦以上等4項目標,光伏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未來可期。
![]()
率先布局的江蘇省,目前已形成了從(cong) 矽料提取、矽錠製備、電池生產(chan) 到係統應用於(yu) 一體(ti) 的完整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不僅(jin) 集中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重點光伏製造企業(ye) ,而且包括國內(nei) 光伏組件價(jia) 格下調、光伏平價(jia) 上網等在內(nei) 的一係列能源行業(ye) 積極變化也由江蘇推動誕生。可以說,光伏已成為(wei) 江蘇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亮麗(li) 名片。
而光伏走過的平價(jia) 之路,也是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的必經之路。
![]()
在江蘇泗洪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天崗湖上遍布一排排充滿韻律的光伏電板,似一片蔚藍色的海洋,岸上矗立著風力發電的潔白大風車,蔚為(wei) 壯觀。
泗洪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共計10個(ge) 光伏電站項目,現役裝機1000MW。2017年11月,泗洪被國家能源局確定為(wei) 國家第三批10個(ge) 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之一。2018年9月30日,泗洪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項目(一期500MW)正式建成投運。2020年6月30日,泗洪光伏發電領跑基地(二期500MW)全容量並網運行。
![]()
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公司發展部相關(guan) 負責人陳國年介紹,從(cong) 2009年以來,江蘇光伏裝機年均增長138.4%,截至2020年11月底,江蘇省光伏裝機已經達到1671萬(wan) 千瓦。光伏發電量年均增長201.3%,2019年全年發電量達到154.1億(yi) 千瓦時。此外,江蘇光伏已核在建項目107萬(wan) 千瓦,路條項目31萬(wan) 千瓦。
“當時覺得平價(jia) 根本做不了,沒想到能走到今天,發展得這麽(me) 好。”胡煜告訴記者,光伏是從(cong) 2005年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江蘇比較早入局,“我們(men) 的大樓2007年建成的時候就做了屋頂光伏,當時造價(jia) 很高,一瓦40塊錢,現在隻要3塊錢,當時連矽片都要24塊錢,現在幾毛錢。”
借助工業(ye) 基礎好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江蘇早早開始布局光伏產(chan) 業(ye) ,2008年,江蘇一批光伏企業(ye) 就集中上市了,逐漸搭建起了全國最全的光伏產(chan) 業(ye) 鏈條。
“江蘇布局早,工業(ye) 基礎好,步子走得比較快。”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施新春告訴記者,江蘇光伏產(chan) 業(ye) 規劃發展早,製造業(ye) 又一直是江蘇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一個(ge) 產(chan) 業(ye) 起來了,就需要很多供應商,江蘇這種企業(ye) 特別多,揚中一個(ge) 小鎮就幾千家配件商。所以周邊配套發展特別快,人才也集中,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
![]()
胡煜介紹,當時江蘇光伏企業(ye) 多、規模大,“開始是補貼驅動,然後每年逐漸退補,而企業(ye) 的動力就是必須要把成本降下來,廠家之間互相你追我趕,各自有優(you) 勢,技術一直在進步,是百花齊放的情況。”當時,江蘇省還打造了兩(liang) 個(ge) “領跑者計劃”基地,在政策、資金方麵支持鼓勵技術創新和發展。
能建江蘇電力院新能源工程公司電氣部主任、高級工程師王海華介紹,著眼電池端,2019年,電池技術刷新了效率紀錄。主流晶矽電池中,多晶矽PERC電池效率由22%提升至22.8%,單晶矽PERC電池效率由23.1%提升至24.03%。同時,企業(ye) 紛紛布局薄膜電池、鈣鈦礦電池、異質結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2019年,HIT電池效率由23.7%提升至24.85%,TOPCon電池效率由23.1%提升至24.58%,鈣鈦礦單結電池效率由23.32%提升至23.7%。在組件端,疊瓦和半片技術受到市場青睞,組件功率大幅提升。技術創新百花齊放,通過提升電池和組件效率以實現最低度電成本成為(wei) 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的共同選擇,光伏企業(ye) 不斷刷新電池端、組件端的功率、效率等性能輸出,提升自身研發能力,傳(chuan) 統擴產(chan) 降本的競爭(zheng) 模式轉向了技術製勝的博弈。
在這條路上,當然也不是所有企業(ye) 都走到了最後。“當時有一些項目沒完成的死掉了,在技術路線上走錯了,比如當時薄膜電池有一兩(liang) 年風很大,但是成本過高,選擇這個(ge) 路線的企業(ye) 也不多,最後沒堅持下來,有一些企業(ye) 就‘死’掉了,還有的企業(ye) 在2018年退補的時候資金鏈沒支撐住,也沒能繼續存活。”胡煜告訴記者。
![]()
“在技術創新驅動下,光伏的度電成本已經下降到十年前的30%以下。從(cong) 2019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光伏平價(jia) 項目開工,集中式光伏已經走完了平價(jia) 前的‘最後一公裏’。2021年,光伏發電將迎來平價(jia) 上網元年。”施新春告訴記者。
施新春指出,除了光伏,陸上風電也已經走上了平價(jia) 之路,擺脫了補貼限製。目前我國提出,2030年將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未來5年平均每年新能源發電裝機預期90GW,“十四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新增裝機預期較“十三五”期間增長50%以上。世界主要國家也均製定了碳排放及碳中和目標,預期海外市場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也維持高位。“在國內(nei) 及海外市場需求共振下,光伏及風電產(chan) 業(ye) 鏈進入景氣周期,特別是產(chan) 業(ye) 鏈上部分供應較緊張子行業(ye) ,企業(ye) 盈利確定性高。”
與(yu) 此同時,光熱、儲(chu) 能、氫能等雖短期內(nei) 仍不具備經濟性,但也逐漸步入了降本的快車道。光伏走過的平價(jia) 之路也說明了,放眼未來,市場需求的自然釋放才能為(wei) 其持續健康發展打開一扇全新的窗。如今在江蘇,新能源應用場景遍布,新能源企業(ye) 百花齊放。
![]()
在南京,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整車產(chan) 量達到近10萬(wan) 輛,占全省的2/3,全國的8%,充電場景也隨之不斷拓展。在南京的江北新區,國內(nei) 最大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綜合樓宇落戶於(yu) 此,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充電樁點多麵廣的建設布局特點,智能充電停車樓宇將充電樁集中布局在城市核心區域大樓內(nei) ,引進最新的V2G技術,實現新能源汽車與(yu) 電網的智能互動。“新能源汽車就好比移動的充電寶,新能源車主可以在用電低穀時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放電,既降低了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也平衡了電網負荷。”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道。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停車充電區,樓內(nei) 還設了洽談休閑區、餐飲消費區等功能區域,車子停在樓下充電,車主們(men) 在樓上悠然上網、吃飯,體(ti) 驗十分友好。
![]()
在江蘇常熟,重塑科技常熟產(chan) 業(ye) 化基地去年投產(chan) ,基地將成為(wei) 具備強大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產(chan) 業(ye) 化基地,有望進一步緩解國內(nei) 氫燃料電池產(chan) 業(ye) “卡脖子”難題。
“這是重塑科技最新一代的60-110kW中、高功率氫燃料電池係統PRISMA鏡星,並已實際應用於(yu) 包括鋼鐵運輸、城際高速物流、專(zhuan) 線貨運、渣運、市政服務等多種場景之下,做到零碳排的同時曆經長時間運行、高負載率、持續高速等嚴(yan) 苛工況驗證。”在江蘇基地展廳,重塑科技江蘇生產(chan) 部經理顧錦君向記者介紹。據了解,重塑江蘇基地占地麵積超過105畝(mu) ,主要專(zhuan) 注於(yu) 氫燃料電池係統及關(guan) 鍵零部件的生產(chan) 。基地內(nei) 擁有麵積為(wei) 1.25萬(wan) 平方米的氫燃料電池係統生產(chan) 車間,並建有2條先進生產(chan) 線。
“擺脫補貼的依賴性,實現市場化的驅動,尤其是技術驅動和應用場景的驅動,是必然的趨勢。”胡煜指出,不可否認補貼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特別是初期發展的作用,但是對於(yu) 新能源產(chan) 業(ye) 整個(ge) 來說,“丟(diu) 掉補貼‘拐杖’,意味著電價(jia) 政策調整帶來的產(chan) 業(ye) 波動可以避免,產(chan) 業(ye) 成長環境得以改善,產(chan) 業(ye) 發展節奏更有預期。”
![]()
“平價(jia) 是一座高峰,無疑光伏已經邁了過去。接下來無論是海上風電還是氫能,都必須要邁過去,邁過去才有未來。”施新春這樣說。
2021年以後,新增投產(chan) 海上風電項目也將不再納入財政補貼範圍,平價(jia) 條件下,海上風電也要麵臨(lin) 光伏曾經走過的發展調整期。
在江蘇,海上風電資源豐(feng) 富、年利用小時數高、發電量高,是最具規模化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推動能源轉型、替代化石能源潛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有利於(yu) 可再生能源的高質量發展和能源轉型。
“海上風電是跟著大項目走的,在帶動產(chan) 業(ye) 鏈集聚方麵能量很強。”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ye) 協會(hui) 風電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徐鵬介紹,葉片、塔筒這些部件都非常大件,考慮到成本和物流,需要就近進場,“一個(ge) 海上風電大項目啟動了,就能帶動就近配套設施,主機廠、零部件企業(ye) 都會(hui) 吸引來,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
![]()
在江蘇南通市如東(dong) 縣洋口港以北地區,三峽新能源的兩(liang) 個(ge) 海上風電場和中廣核的海上風電場一字排開,矗立在蔚藍的黃海之中。三個(ge) 項目裝機分別為(wei) 400MW、300MW、400MW,電源本體(ti) 及配套送出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之中。
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水新處處長雷震告訴記者,作為(wei) 我國首個(ge) 遠海風電柔直輸電係統,這三個(ge) 項目擬聯合建設一套±4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係統將海上風電電力匯集至陸上換流站。3座風電場各建設1座海上220千伏升壓站,海上220千伏升壓站通過交流海纜接入海上±400千伏換流站,再經108公裏直流海纜接入陸上±400千伏換流站,逆變為(wei) 500千伏後以1回交流架空線接入通海500千伏變電站。“該項目專(zhuan) 注遠海風電柔直並網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在暫穩態特性、係統故障穿越、注入短路電流、次同步振蕩防控等方麵形成了豐(feng) 富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後續大規模深遠海風電經柔直外送工程規劃設計具有重要參考作用。”
“海上風電是未來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重要方向,但是現在成本非常高。”胡煜告訴記者,當前江蘇、廣東(dong) 等沿海成本紛紛出台了海上風電發展規劃,近海的資源也都基本被鎖定,未來也必將走向遠海,但是目前一方麵本身材料成本高,另一方麵海上施工當前成本也很高,海上風電的儲(chu) 能、輸電特別是遠海輸電技術也不夠成熟。
而且當前,短時間內(nei) 裝機總量大幅提升帶來更多希望的同時,也讓新能源的消納問題成了未來相關(guan) 領域發展的“攔路虎”。
雷震介紹,江蘇光伏裝機67%分布在蘇中蘇北地區,隻有33%的分布在蘇南地區,風電也同樣如此,布局大多在蘇北,但負荷中心在蘇南,一江之隔,阻礙了“北電南送”,從(cong) 而產(chan) 生消納瓶頸。“如果過江通道堵塞,電網壓力就會(hui) 非常大。”此外,風光發電不具備調峰能力,如何有效緩解電力平衡及調峰矛盾,拓展清潔能源消納空間也是同樣重要的課題。
“對於(yu) 新能源而言,平價(jia) 是起點,並非終點。”施新春這樣說。
![]()
■建言大灣區
廣東(dong) 新能源產(chan) 業(ye) 集聚仍有提速空間
在《廣東(dong) 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要以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為(wei) 基礎,以強化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為(wei) 核心,以布局重大工程建設為(wei) 支撐,以推動產(chan) 業(ye) 高效協同集聚發展為(wei) 落腳點,區分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不同領域發展水平,分層分類發力,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集群整體(ti) 發展水平。其中,針對我省有優(you) 勢、有基礎、有潛力的領域提出八大重點工程,尤其將“海上風電領跑工程”和“氫能產(chan) 業(ye) 鏈培育工程”列為(wei) 我省未來五年的“重中之重”。
相比江蘇省在過去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已經走在了前麵,海上風電、氫能等產(chan) 業(ye) 廣東(dong) 布局已經不再落於(yu) 人後,而光伏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為(w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可期的未來提供了不少經驗借鑒。
![]()
胡煜介紹,江蘇做得比較好的經驗包括:第一,規劃布局早,在2009年就明確提出要將新能源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成立了省一級的新能源以及光伏產(chan) 業(ye) 推進協調小組,對省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第二,具有良好的產(chan) 業(ye) 基礎。光伏產(chan) 業(ye) 鏈非常完善,數10家新能源企業(ye) 年產(chan) 值都超過10億(yi) 元以上。風電裝備成套機組製造企業(ye) 在江蘇的數量也是居全國首位的。風力發電機,還有高速齒輪箱,回轉支承的關(guan) 鍵零部件,國內(nei) 市場占有的占有率都達到50%。第三,市場需求強勁,江蘇省始終將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wei) 能源轉型的重中之重,積極推動產(chan) 業(ye) 的發展。第四,落實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政策,著力優(you) 化營商環境,貫徹落實整個(ge) 國家扶持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財稅的政策支持,拓寬投融資渠道等。第五,則是用好天然優(you) 勢,江蘇有豐(feng) 富的科研資源,長三角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是非常多的,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電網等相關(guan) 的人才也非常多,對新能源發展貢獻非常大。
![]()
徐鵬也表示,江蘇省在產(chan) 業(ye) 培育上很有成效,以南京為(wei) 例,為(wei) 了打造南京電力裝備集群,打造了一支60多人包括智能電網、風電等12個(ge) 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的工作團隊,將為(wei) 集群服務的半徑覆蓋到上下遊骨幹企業(ye) 。目前,集群已集聚了超過3萬(wan) 名科研人員、10萬(wan) 從(cong) 業(ye) 人員的集群人才梯隊,636家規上、1194家成員企業(ye) 的集群企業(ye) 梯隊。南京還搭建了集群公共服務平台和集群展廳,為(wei) 集群企業(ye) 提供宣傳(chuan) 展示、信息服務、貿易撮合等功能,顯著提升了集群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施新春則建議,廣東(dong) 新能源方麵工業(ye) 基礎不強,應當加大對外來整機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基礎企業(ye) 的引進,加快整體(ti) 配套設施建設,有助於(yu) 產(chan) 業(ye) 集群的快速集聚。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