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光伏行業(ye) 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跨界資本加持,2月19日,鈞達股份(002865)公告稱,公司擬以1.5億(yi) 元增資參股弘業(ye) 新能源,後者正在建設年產(chan) 5GW高效太陽能大尺寸電池項目。鈞達股份表示,此舉(ju) 有利於(yu) 公司對光伏領域的拓展和探索。
e公司梳理發現,近年來,多家A股上市公司跨界進入光伏領域,例如*ST海源(002529)、山煤國際(600546)等,涉足的光伏產(chan) 業(ye) 鏈環節包括電池、組件等。相比傳(chuan) 統光伏企業(ye) 而言,新進入者既有彎道超車的機會(hui) ,也麵臨(lin) 傳(chuan) 統企業(ye) 既有產(chan) 能優(you) 勢的施壓。
跨界拓展新業(ye) 務
關(guan) 於(yu) 此次跨界的背景,鈞達股份解釋稱,為(wei) 拓展新業(ye) 務,嚐試推動公司轉型升級,公司與(yu) 弘業(ye) 新能源簽訂了《關(guan) 於(yu) 上饒市弘業(ye) 新能源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公司擬使用1.5億(yi) 元增資弘業(ye) 新能源,增資後公司持有標的公司12%股權。
弘業(ye) 新能源的另外兩(liang) 名股東(dong) 分別是上饒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捷泰科技)與(yu) 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在鈞達股份增資前,兩(liang) 名股東(dong) 的持股比例分別為(wei) 54.55%和45.45%,本次增資完成後,持股比例分別降至48%和40%。
鈞達股份表示,捷泰科技長期深耕於(yu) 光伏行業(ye) ,在國內(nei) 市場上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戶的認可度,具備豐(feng) 富、成熟的技術儲(chu) 備以及廣泛的銷售渠道,擁有一支具有多年的光伏行業(ye) 管理經驗和研發經驗的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目前在手訂單充足。
據悉,弘業(ye) 新能源正在建設年產(chan) 5GW高效太陽能大尺寸(182mm及以上尺寸)電池項目。該項目於(yu) 2020年11月份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5月實現生產(chan) 運行,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chan) 5GW高效大尺寸(182mm及以上尺寸)電池的生產(chan) 能力。
鈞達股份稱,當前,光伏行業(ye) 的技術進步以及市場對高效太陽能電池的追求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產(chan) 品迭代速度不斷加快,大尺寸、高效電池正成為(wei) 光伏行業(ye) 發展的趨勢。據測算,上述在建項目總投資18億(yi) 元,投資回收期約5.52年。
鈞達股份主營業(ye) 務為(wei) 汽車塑料內(nei) 外飾件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涵蓋汽車儀(yi) 表板、保險杠、門護板、裝配集成等。公司表示,2018年以來受到中美貿易摩擦、新能源補貼退坡、行業(ye) 競爭(zheng) 態勢加劇等不利局麵影響,公司主營業(ye) 務近幾年持續下滑,業(ye) 務發展麵臨(lin) 一定風險。
經過考察後,鈞達股份認為(wei) 光伏產(chan) 業(ye) 符合公司發展戰略需求,對公司及全體(ti) 股東(dong) 具有積極意義(yi) 。值得一提的是,弘業(ye) 新能源采用的電池技術方向為(wei) 單晶PERC大尺寸電池,鈞達股份指出,PERC電池片技術成熟、經濟效應高,具備可拓展性。
鈞達股份認為(wei) ,光伏行業(ye) 前景廣闊,是公司嚐試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次增資弘業(ye) 新能源,一方麵能夠獲得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麵能夠在資本合作過程中進一步深入光伏產(chan) 業(ye) ,與(yu) 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公司建立合作關(guan) 係,有利於(yu) 公司對光伏領域的拓展和探索。
風險、機遇並存
在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指引下,光伏行業(ye) 正經曆新一輪擴產(chan) 潮。從(cong) 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給出的預測來看,全球光伏市場也將走出疫情陰霾,2021年全球預計新增光伏裝機規模為(wei) 150-170GW,相比2020年的130GW,有望實現20%左右的增速。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不少企業(ye) 選擇跨界投資光伏。例如*ST海源,去年12月,*ST海源公告稱,公司擬在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生產(chan) 項目。項目公司注冊(ce) 資本不低於(yu) 10億(yi) 元,項目總投資約為(wei) 105億(yi) 元。
項目分兩(liang) 期實施,其中一期投資約60億(yi) 元,用地約300畝(mu) ,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投資約45億(yi) 元,用地約400畝(mu) ,建設1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項目一期預計在2022年6月底前建設完成並試生產(chan) ,並於(yu) 2022年12月底前正式達產(chan) 。
資料顯示,*ST海源是一家集研究開發、生產(chan) 、銷售於(yu) 一體(ti) 的複合材料輕量化製品及新型智能機械裝備企業(ye) 。公司此番跨界與(yu) 控製權易主相關(guan) ,去年7月,*ST海源控股股東(dong) 變更為(wei) 江西嘉維,實控人變更為(wei) 甘勝泉,此番變更背後又與(yu) 昔日光伏霸主江西賽維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
在諸多跨界光伏的案例中,山煤國際的情況也頗具代表性。2019年7月,山煤國際與(yu) 鈞石能源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chan) 線項目。根據山煤國際今年1月的回複,公司異質結光伏項目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中,一期一階段土方工程和樁基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著手安排設備選型、招標、商務談判相關(guan) 具體(ti) 工作。
光伏電池當前的主流技術路線是PERC,由於(yu) 異質結轉換效率更高,被視為(wei) 有潛力接替PERC的下一代技術,也正因此,在2020年初市場對異質結概念追捧之時,跨界布局的山煤國際走出了翻倍行情。值得一提的是,山煤國際的合作方鈞石能源近日宣布,異質結電池量產(chan) 效率達到了25.2%。
對於(yu) 光伏行業(ye) 的跨界者而言,既有借助新技術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hui) ,也麵臨(lin) 巨頭們(men) 現有龐大產(chan) 能優(you) 勢的壓力。
例如,光伏電池環節既有通威股份、愛旭股份等專(zhuan) 業(ye) 電池廠商,也有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一體(ti) 化廠商,已經建成了龐大的電池產(chan) 能。跨界者往往新建產(chan) 能規模較小,能否與(yu) 巨頭們(men) 展開正麵競爭(zheng) 還有不確定性。
此外,以鈞達股份此番投資來看,弘業(ye) 新能源在建電池項目采用單晶PERC技術,雖然預測顯示,2017-2023年,PERC組件的占比將從(cong) 13%提升到74%。但是,毫無疑問,光伏電池技術路線正進入切換期,異質結、TOPCon等新技術被廣泛看好,PERC的生命周期正被壓縮。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