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矽、大矽片、異質結電池,一係列新名詞揭示了光伏行業(ye) 正處於(yu) 深刻的技術變革期;與(yu) 此同時,部分龍頭企業(ye) 仍然享受著超高的利潤水平。麵對誘人的市場,一大批行業(ye) 外資本躍躍欲試,跨界、轉型、參股等資本運作頻頻登場,新二線光伏玩家正走到聚光燈下。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僅(jin) 僅(jin) 是在矽片這一賽道,新二線玩家已建成及擬建設的矽片產(chan) 能就超過187GW,預計投資總規模至少已超過460億(yi) 元。除矽片以外,記者統計的其他六家新二線企業(ye) 在電池、組件環節的投資同樣規模龐大。
光伏行業(ye) 技術更新較快,這給新二線企業(ye) 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hui) 。但新玩家麵臨(lin) 的風險不容忽視,在矽片端,二線企業(ye) 不僅(jin) 沒有定價(jia) 權,上遊矽料供應不足的話也會(hui) 形成掣肘;在電池端,新的電池技術需要投入巨資研發,二線企業(ye) 資金實力往往不如一線;在組件端,在當前全產(chan) 業(ye) 鏈漲價(jia) 的時期,二線企業(ye) 低價(jia) 搶標以求生存的現象頻頻出現,這又是長久之計嗎?
萬(wan) 聯證券電力設備與(yu) 新能源行業(ye) 首席分析師江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矽片利潤水平較高,各廠商進入後盈利可觀,但是如果未來產(chan) 品價(jia) 格下降,其成本控製能力能否達到行業(ye) 領先的水平是新玩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百億(yi) 資本湧入矽片賽道
要說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哪個(ge) 環節湧入了最多的新興(xing) 資本,那毫無疑問是矽片。3月22日晚間,有傳(chuan) 聞稱,三一集團意欲在雲(yun) 南上馬30GW單晶矽片項目,分三年建成。雖然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任何關(guan) 於(yu) 巨頭的風吹草動都足以令市場為(wei) 之側(ce) 目。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機數控(603185)、京運通(601908)、雙良節能(600481)、高景太陽能、江蘇美科這五家矽片市場的新玩家已經陸續建成或正在規劃的產(chan) 能合計超過187GW,項目投資金額合計至少達到了460億(yi) 元。
若不考慮三一集團,雙良節能是最新一家宣布進軍(jun) 矽片市場的企業(ye) 。公司與(yu) 包頭市政府、包頭市稀土高新區擬簽署合作協議,在包頭市稀土高新區分兩(liang) 期建設共40GW單晶矽項目,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70億(yi) 元,建成年產(chan) 20GW拉晶、20GW切片項目。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一期項目建設期兩(liang) 年,自開工之日起計算,項目建設期第1年 開始實現部分產(chan) 能,第3年為(wei) 達產(chan) 年,預計達產(chan) 後平均年營業(ye) 收入為(wei) 108億(yi) 元。
記者注意到,雙良節能此番決(jue) 策十分迅速:2月7日,公司董事會(hui) 通過議案,擬投資設立孫公司,作為(wei) GW級大尺寸單晶矽棒、矽片項目的投資運營主體(ti) ,在包頭地區開展項目投資建設和生產(chan) ;僅(jin) 僅(jin) 15天後,雙良矽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工商正式設立,注冊(ce) 資本9億(yi) 元。
雖然雙良節能是首次涉足矽片環節,但並非與(yu) 光伏行業(ye) 沒有淵源。公司主營業(ye) 務包括換熱器及多晶矽還原爐等,近期多次中標通威股份等矽料廠商的設備招標。一家以光伏設備立業(ye) 的廠商轉做光伏矽片,不禁讓人想到上機數控與(yu) 京運通,這種轉型思路似乎已經成了模板。
說來也巧,雙良節能與(yu) 上機數控均位於(yu) 江蘇無錫,而後者是設備商轉型做矽片的先驅。早前,上機數控業(ye) 務覆蓋開方、截斷、磨麵、滾圓、倒角、切片等用於(yu) 光伏矽片生產(chan) 的全套產(chan) 品線;2019年,上機數控成立子公司弘元新材,以此拓展光伏單晶矽生產(chan) 業(ye) 務。
目前,弘元新材一期5GW、二期8GW單晶項目已先後投產(chan) ,上機數控矽片產(chan) 能達到13GW。同時,上機數控還計劃由弘元新材在包頭投資建設年產(chan) 10GW單晶矽拉晶及配套生產(chan) 項目,總投資約35億(yi) 元,預計投產(chan) 時間在2022年。
得益於(yu) 對矽片的布局,上機數控預計2020年實現淨利潤5.3億(yi) 元-5.8億(yi) 元,同比增長186%-213%。此外,去年11月以來,上機數控先後與(yu) 天合光能、東(dong) 方日升、阿特斯、正泰電器簽訂矽片銷售合同,按照彼時的市場價(jia) ,上機數控未來幾年在手訂單金額合計達292億(yi) 元。
與(yu) 上機數控類似,京運通也是矽片新勢力中較受關(guan) 注的一家。公司主營業(ye) 務原本包括鑄錠爐和新能源電站運營,其中,單晶爐、鑄錠爐是將矽料拉製為(wei) 矽棒的核心設備。
2017年起,京運通著手拓展矽片業(ye) 務,公司現有項目分別位於(yu) 內(nei) 蒙古烏(wu) 海及四川樂(le) 山。其中,烏(wu) 海一期5GW產(chan) 能已經投產(chan) ,二期10GW正處於(yu) 建設過程中;四川樂(le) 山項目設計產(chan) 能24GW,分兩(liang) 期實施,總投資約70億(yi) 元,其中,一期12GW項目已開工建設。
除了上市公司以外,不少非上市企業(ye) 也正磨刀霍霍,1月18日,江蘇美科35GW大尺寸單晶矽片項目簽約;1月29日,高景太陽能50GW大尺寸單晶矽片項目開工奠基。
值得一提的是高景太陽能,該公司由業(ye) 內(nei) 技術團隊聯合珠海華發集團、IDG資本共同創立,規劃先進大尺寸矽片產(chan) 能合計50GW。首期15GW項目計劃今年6月建成投產(chan) ,預計9月達到滿產(chan) 。二期15GW和三期20GW項目預計將分別於(yu) 2022年、2023年陸續投產(chan) 。
為(wei) 何矽片賽道能夠吸引巨量的新興(xing) 資本進入?一個(ge) 關(guan) 鍵點在於(yu) 其超高的利潤率。江維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從(cong) 目前的產(chan) 業(ye) 鏈價(jia) 格情況來看,矽片的盈利水平遠高於(yu) 電池片和組件,而且下遊需求旺盛,站在去年底的時點,矽片產(chan) 能還是比較緊的,這些條件都吸引了新玩家的布局。
以行業(ye) 龍頭隆基股份2020年半年報中披露的數據為(wei) 例,從(cong) 事矽棒、矽片製造和銷售業(ye) 務的銀川隆基期內(nei) 實現營業(ye) 收入33.5億(yi) 元,營業(ye) 利潤為(wei) 8.37億(yi) 元,營業(ye) 利潤率高達24.95%。相比之下,從(cong) 事電池、組件製造和銷售的隆基樂(le) 葉同期營業(ye) 利潤率僅(jin) 為(wei) 1.49%。
新玩家各出奇招
新興(xing) 資本關(guan) 注的不僅(jin) 僅(jin) 是矽片賽道,在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指引下,光伏全產(chan) 業(ye) 鏈迎來新的機遇期。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光伏和風能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將從(cong) 目前的7%提升至2040年的24%。其中,光伏發電增長迅速,將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中占據主導地位。
最近,兩(liang) 家上市公司通過股權收購跨界光伏的案例引起了市場的關(guan) 注,分別是鈞達股份(002865)與(yu) 星帥爾(002860)。
鈞達股份在2月19日公告稱,公司擬以1.5億(yi) 元增資參股弘業(ye) 新能源。鈞達股份稱,弘業(ye) 新能源的第一大股東(dong) 捷泰科技長期深耕於(yu) 光伏行業(ye) ,在國內(nei) 市場上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戶認可度,具備豐(feng) 富、成熟的技術儲(chu) 備以及廣泛的銷售渠道,目前在手訂單充足。
據悉,弘業(ye) 新能源正在建設年產(chan) 5GW高效太陽能大尺寸(182mm及以上尺寸)電池項目。該項目於(yu) 2020年11月份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5月實現生產(chan) 運行,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chan) 5GW高效大尺寸(182mm及以上尺寸)電池的生產(chan) 能力。
鈞達股份主營業(ye) 務為(wei) 汽車塑料內(nei) 外飾件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涵蓋汽車儀(yi) 表板、保險杠、門護板、裝配集成等。公司表示,2018年以來受到中美貿易摩擦、新能源補貼退坡、行業(ye) 競爭(zheng) 態勢加劇等不利局麵影響,公司主營業(ye) 務近幾年持續下滑,業(ye) 務發展麵臨(lin) 一定風險。
星帥爾則以3060萬(wan) 元現金收購王春霞、黃山亙(gen) 樂(le) 源企業(ye) 管理合夥(huo) 企業(ye) (有限合夥(huo) )持有的富樂(le) 新能源51%的股權。後者主要產(chan) 品為(wei) 光伏組件,年產(chan) 能350MW,產(chan) 品終端應用為(wei) 集中式、分布式電站,加拿大HELIENE公司是富樂(le) 新能源的主要客戶。
目前,富樂(le) 新能源已完成工商變更,星帥爾直接持有51%股權。根據本次交易中約定的業(ye) 績承諾,富樂(le) 新能源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yu) 800萬(wan) 元、960萬(wan) 元及1150 萬(wan) 元,累計不低於(yu) 2910萬(wan) 元。
星帥爾在2020年前三季度依然實現了30.02%的營收增幅,當期扣非淨利潤增長4.88%,扣非後的淨利率超過13%,公司的經營可謂十分穩健。或許是由於(yu) 公司認為(wei) 應用於(yu) 家電領域的製冷壓縮機、溫度控製器產(chan) 品存在市場天花板,才下決(jue) 心實施轉型。
記者注意到,近日,聆達股份(300125)傍上了行業(ye) 大佬協鑫控股,雙方擬在產(chan) 品和資本維度展開合作。聆達股份曾多次嚐試轉型,意圖布局工業(ye) 大麻及裸眼3D業(ye) 務。但真正讓公司脫胎換骨的是去年10月對嘉悅新能源70%股權的收購,公司全麵涉足光伏業(ye) 務。
嘉悅新能源主要從(cong) 事PERC單晶光伏電池的研發、采購、生產(chan) 、銷售及服務,產(chan) 品尺寸主要為(wei) 158mm和166mm,一期產(chan) 能已實現3GW。同時,準備逐步啟動二期項目,主要為(wei) 產(chan) 能5GW的TOPCon生產(chan) 線,計劃於(yu) 2021年上半年投產(chan) ,目標客戶包括隆基、晶澳、晶科等。
在2020年度業(ye) 績說明會(hui) 上,聆達股份董事長兼總裁王正育表示,嘉悅新能源采用行業(ye) 主流的PERC+SE生產(chan) 工藝,一期產(chan) 線全部量產(chan) 滿產(chan) 最大可達3GW規模;二期5GW高效電池片(TOPCon)生產(chan) 項目可兼容大尺寸電池、多主柵技術,並預留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接口。
另外一家跨界光伏行業(ye) 的上市公司是*ST海源(002529)。去年12月,*ST海源公告稱,公司擬在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生產(chan) 項目,項目總投資約為(wei) 105億(yi) 元。
按照*ST海源的計劃,項目將分兩(liang) 期實施,其中一期投資約60億(yi) 元,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投資約45億(yi) 元,建設1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項目一期預計在2022年6月底前建設完成並試生產(chan) ,並於(yu) 2022年12月底前正式達產(chan) 。
資料顯示,*ST海源是一家集研究開發、生產(chan) 、銷售於(yu) 一體(ti) 的複合材料輕量化製品及新型智能機械裝備企業(ye) 。此番跨界與(yu) 公司控製權易主相關(guan) ,去年7月,*ST海源控股股東(dong) 變更為(wei) 江西嘉維,實控人變更為(wei) 甘勝泉,在這背後,又與(yu) 昔日光伏霸主江西賽維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
在諸多新二線光伏企業(ye) 中,山煤國際(600546)也頗具代表性,公司旗下異質結光伏電池項目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中,項目合作方鈞石能源已實現25.2%的異質結電池量產(chan) 效率。此外,億(yi) 晶光電(600537)也正在推動旗下常州3GW高效電池、2GW高效組件的項目建設。
新二線玩家風險猶存
“光伏行業(ye) 設備更新快、技術進步快的屬性決(jue) 定了新進入者後發優(you) 勢比較明顯,因為(wei) 技術路線可能兩(liang) 三年就發生更迭,有的設備幾年時間就沒用了。大企業(ye) 前期投入多,一旦遇到技術路線變化或尺寸變化,曆史投資就會(hui) 成為(wei) 負擔。相比之下,新進入者不會(hui) 有太多曆史包袱。”
在談到光伏行業(ye) 正吸引越來越多新興(xing) 資本進入的情況時,一家江蘇地區的組件製造商向記者做出了上述回應。的確,以矽片為(wei) 例,新進入者明顯地把握住了眼下尺寸更迭的契機。
矽片新勢力企業(ye) 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正如前述,在光伏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中,矽片的毛利率是最高的;同時,原有的矽片供應商實施一體(ti) 化發展策略,出現了與(yu) 下遊廠商直接爭(zheng) 利的情況,市場亟需獨立第三方矽片供應商,這也給了新勢力企業(ye) 發展良機。
更重要的背景在於(yu) ,當前正處在光伏矽片向大尺寸演進的換擋期。過去主流的156矽片已基本淘汰殆盡,主流矽片製造商紛紛製定了向166、182或210等大尺寸矽片演進的技術方向。部分大企業(ye) 由於(yu) 設備原因隻能做到182尺寸,但新進入者基本都可以實現210向下兼容。
對於(yu) 矽片環節正發生的變化,江維也向記者表達了不同看法。他認為(wei) ,矽片環節的技術是收斂的,單晶在未來較長時間內(nei) 都將保持主流地位,尺寸之爭(zheng) 本質上並不是技術的變革,各家企業(ye) 不太可能因為(wei) 尺寸變化而實現明顯的彎道超車。
“與(yu) 彎道超車恰恰相反的是,矽片環節目前大量新企業(ye) 進入,也是看到了矽片環節未來技術格局較為(wei) 穩定,新投產(chan) 線不會(hui) 在短期內(nei) 被顛覆,投資風險較小。”江維說。
去年下半年以來,矽料供應持續緊張。對於(yu) 矽片新勢力企業(ye) 來說,即使手握數百億(yi) 元矽片訂單,如果沒有矽料的及時供應,產(chan) 能的有效釋放將遭遇掣肘。
在這一情況下,相關(guan) 企業(ye) 也出現了分化,例如,今年以來,上機數控先後與(yu) 新特能源、新疆大全簽訂了合計115億(yi) 元的矽料長單,“矽片新貴”高景太陽能的行動更加犀利,先是與(yu) 新特能源簽訂150億(yi) 元長單,隨後又計劃向新疆大全采購4.59萬(wan) 噸矽料。
在眾(zhong) 多矽片新勢力瘋狂鎖料的情況下,京運通卻顯得不那麽(me) 突出,公司去年12月以來先後獲得了近170億(yi) 元的矽片長單合同,但公司僅(jin) 有一份與(yu) 新特能源簽訂的規模並不大的長單。這種局麵能否保障京運通生產(chan) 經營的穩定性?對於(yu) 這點疑問,江維認為(wei) ,目前矽料雖供應偏緊,但仍處於(yu) 緊平衡,矽料需求缺口不大;另外,若未來矽片市場生變,已簽訂的矽料長單可能會(hui) 轉化為(wei) 企業(ye) 負擔。
記者注意到,對於(yu) 新二線組件廠商來說,風險同樣存在。一個(ge) 令人關(guan) 注的現象是,在最近的多個(ge) 組件產(chan) 品招標項目中,二線企業(ye) 在候選人中排名靠前,晶科、隆基等一線廠商卻無緣前五名。實際上,這種局麵是二線組件廠商以低價(jia) 投標換來的,且投標價(jia) 可能已經低於(yu) 成本線。
對於(yu) 二線組件企業(ye) 低價(jia) 搶標的做法,一線廠商人士並不認可。“二線企業(ye) 報價(jia) 低一方麵可能有庫存因素,另一方麵是二線企業(ye) 不接單現金流就會(hui) 斷,接單還能撐久一點。”至於(yu) 二線企業(ye) 是否意在通過拉低報價(jia) 的做法搶份額,受訪人士向記者直言“搶不到”,並表示,“現在的成本按照(二線企業(ye) 給出的)這個(ge) 價(jia) 格就是慢性自殺,(二線企業(ye) )慢慢就消失了。”
“新進入者肯定是會(hui) 麵臨(lin) 一些風險的,首先,在目前利潤水平較高的情況下進入,當未來產(chan) 品價(jia) 格下降的時候,其成本控製能力能否達到行業(ye) 領先水平是新玩家需要考慮的問題。”江維向記者表示,如果新玩家切入投資額較大的環節,企業(ye) 融資能力是否足夠較為(wei) 重要。此外,進入矽片這樣的環節,能否拿到足夠的生產(chan) 設備也十分重要。
針對電池環節的新玩家,江維認為(wei) ,由於(yu) 電池片是光伏行業(ye) 裏技術變化最快的環節,一些企業(ye) 希望能夠通過技術變革實現彎道超車。“需要注意到,龍頭企業(ye) 也在大力投入新技術的研發,其研發實力雄厚,新進入者想彎道超車也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