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和陽光電源(300274,股吧)聯合舉(ju) 辦的光伏先進技術研討會(hui) 在合肥召開。多位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30·60”雙碳目標的提出,給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行業(ye) 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帶來艱巨的挑戰,麵對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光伏產(chan) 業(ye) 還需自我突破,加強技術創新。
上網電價(jia) 將持續降低
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王勃華分析,到2030年,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yi) 千瓦以上,預計今年新增裝機55-65吉瓦,“十四五”期間,光伏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將達到70-90吉瓦。
同時,光伏發電成本也迎來快速下降。“2010年以來,全球新投運的光伏發電電價(jia) 下降了70%以上,未來發電成本仍將持續下降,隨著光伏轉換效率和工藝製造水平持續提升,光伏產(chan) 業(ye) 中長期內(nei) 將成為(wei) 我國上網電價(jia) 最低的供電方式,預計2035年光伏裝機將超過煤電,成為(wei) 我國裝機規模最大的電源。”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603357,股吧)總工程師謝宏文說。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趙為(wei) 認為(wei) ,過去十年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下降90%,風電成本下降25-40%,當前光伏、風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已低於(yu) 煤電,隨著儲(chu) 能成本的快速下降,風儲(chu) 、光儲(chu) 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可能分別在2021年、2022年低於(yu) 煤電。
推動跨界融合
多位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關(guan) 鍵,在於(yu) 光伏等新能源企業(ye) 在技術上的迭代創新。
“今年1、2月,新注冊(ce) 的可再生能源企業(ye) 數量達上萬(wan) 家,這說明新能源產(chan) 業(ye) 形勢可期,但可再生能源的缺陷不容小覷,比如間歇性、波動性問題,產(chan) 業(ye) 鏈非常長等。”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表示,光伏產(chan) 業(ye) 橫跨化工行業(ye) 和電力行業(ye) ,超長產(chan) 業(ye) 鏈讓企業(ye) 之間的博弈異常激烈,這無形中分散了很多企業(ye) 的精力,削弱了企業(ye) 的洞察力,導致缺少有針對性的創新。
“目前,我國的末端電價(jia) 非市場化,光伏企業(ye) 最需要麵對的,是如何做好企業(ye) 和產(chan) 品的迭代創新,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的機會(hui) 和挑戰。”曹仁賢說,諸多條件限製,讓光伏企業(ye) 尤其是下遊企業(ye) ,創新起來非常難,但“30·60”雙碳目標的緊迫性,需要光伏企業(ye) 達成共識,一起為(wei) 行業(ye) 降本創新出力,共同推進光伏行業(ye) 的跨界融合。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鍾寶申也認為(wei) ,過去的能源體(ti) 係依賴資源,而在未來,應大力發展能源科技,擺脫對一些基礎自然資源的依賴。“由於(yu) 光伏產(chan) 品服役時間為(wei) 25-30年,尤其是光伏組件,要適應50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突發天氣,所有創新一定要基於(yu) 穩健可靠,可靠性、適應環境能力不夠的創新,最終成本反而會(hui) 上升。”在鍾寶申看來,未來的光伏創新,首先要聚焦於(yu) 核心的電池效率的提高,其次要聚焦於(yu) 和場景應用的結合。
“2020年,受自然災害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行業(ye) 內(nei) 矽料減產(chan) ,導致短期內(nei) 供給嚴(yan) 重不足,而今年,全年矽料供應仍將持續緊張,價(jia) 格也將持續增長,除此之外,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玻璃價(jia) 格連續上漲,使光伏企業(ye) 不堪重負。”在王勃華看來,供應鏈的把控能力也將成為(wei) 光伏企業(ye) 競爭(zheng) 製勝的關(guan) 鍵。
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尋求技術變革外,光伏的應用場景和邊界也應不斷尋求突破。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指出,光伏產(chan) 業(ye) 的核心問題之一在於(yu) 缺乏應用場景。
比如東(dong) 部的江蘇、安徽等省份想要發展光伏,沒有那麽(me) 多屋頂,怎麽(me) 解決(jue) ?在高紀凡看來,光伏企業(ye) 未來應按應用場景考慮解決(jue) 方案,多做“光伏+氫能”、“光伏+儲(chu) 能”等模式,不單純以追求組件銷售量為(wei) 目標,而是構建一套以用戶為(wei) 中心的低碳能源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也就是智慧能源(600869,股吧)互聯網體(ti) 係。
此外,發電端和用電端之間距離較遠,也是光伏產(chan) 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之一。
高紀凡表示,僅(jin) 靠建設特高壓“西電東(dong) 送”不能完全解決(jue) 問題,需要建立電網體(ti) 係和非電網體(ti) 係相結合的新能源電力體(ti) 係。比如,通過建立可再生能源支撐的儲(chu) 能或氫能,以線下運輸的方式把電能送到用能中心直接使用。
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也表示,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多樣化,是光伏企業(ye) 未來需要致力的方向。“在地麵電站方麵,我國東(dong) 部雖然是用電負荷中心,但是土地資源非常稀缺,盡管有相關(guan) 企業(ye) 嚐試了多種“光伏+”的模式,比如農(nong) 光互補、林光互補等,但裝機容量遠遠不夠。因此對於(yu) 工商業(ye) 分布式光伏、戶用光伏、地麵電站等幾大類應用場景,光伏企業(ye) 需做更多探索。”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