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聲,上了天,落下來的全都是灰!
它在短短幾年造就多位首富,又在短短幾年讓首富們(men) 一一墜落。
高光時的戛然而止,低穀中的涅槃而生,再多的筆墨怕也寫(xie) 不盡中國光伏這二十年的刀光劍影與(yu) 快意恩仇。
1
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
2013年,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身處低穀,剛殺進行業(ye) 不久的漢能董事長李河君卻憑一本《中國領先一把》成了新的風雲(yun) 人物。他在書(shu) 中洋洋灑灑、高談闊論,核心就是中國可以通過光伏革命來實現彎道超車,完成國家崛起。
李河君道出了早期光伏企業(ye) 家們(men) 的情懷或野心,不管是心係國家前途,還是被財富神話激勵,他們(men) 就這樣開啟了中國光伏的拓荒時代。
時間回到2000年,一家名叫西安新盟的公司成立了,這就是日後名聲大噪的光伏巨頭隆基股份的前身。但在當時,新盟的掌門李振國還未完全踏入光伏圈內(nei) ,真正推動中國跑步進入光伏時代並啟蒙了新盟等後來者的是一個(ge) 叫施正榮的男人,業(ye) 內(nei) 給他的評價(jia) 是:
將中國光伏與(yu) 世界水平的差距縮短了15年。
▲左二為(wei) 施正榮
2001年,澳洲留學歸來的施正榮和楊懷進共同創辦了無錫尚德,以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研發與(yu) 生產(chan) 踏入光伏業(ye) 。第二年,尚德的第一條生產(chan) 線宣布投產(chan) ,產(chan) 能15兆瓦/年,這放到現在根本不值一提,但當時卻相當於(yu) 中國光伏電池此前4年的產(chan) 量總和。
創業(ye) 前幾年,施正榮和他的無錫尚德並不順利,甚至連發工資都成問題,基本靠政府的扶持活著。
轉機發生在2004年,這一年,歐洲開始加大光伏補貼,全球光伏市場規模陡增,光伏企業(ye) 看到了無限商機。乘借產(chan) 業(ye) 爆發的東(dong) 風,第二年,成立才四年的尚德便登陸紐交所,施正榮一舉(ju) 躋身中國首富。
巨大的財富效應下,在河北,已經入行的苗連生加大賭注,帶領他的英利斥資四億(yi) 元啟動了二期工程,繼續押寶多晶矽;在江西,一個(ge) 30歲的年輕人也在政府的扶持下殺入光伏產(chan) 業(ye) ,隻爭(zheng) 朝夕成立了賽維LDK。
2006年,賽維的100兆瓦矽片正式投產(chan) ,一出手就成了當時亞(ya) 洲最大的多晶片生產(chan) 商。與(yu) 此同時,從(cong) 尚德出走的楊懷進與(yu) 靳保芳共創了河北晶澳太陽能公司,楊懷進出任CEO,並放出豪言壯語:“我要讓晶澳在三年內(nei) 成為(wei) 世界級的公司。”
這是中國光伏的第一輪大擴軍(jun) 、大爆炸,也是早期光伏企業(ye) 家們(men) 最輝煌的階段,他們(men) 在尚德之後的聯袂登場,成了資本市場的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2006年,1997年創立於(yu) 江蘇的光伏先驅,天合光能登陸紐交所,高紀凡身價(jia) 大漲。
2007年,賽維和英利先後赴美上市,前者以4.86億(yi) 美元的融資額創下了當時中國新能源企業(ye) 在美IPO的最高紀錄,32歲的彭小峰登頂江西富豪榜,後者的掌舵人苗連生則以近140億(yi) 的身家穩坐河北首富的位置。
從(cong) 創立公司到赴美上市,施正榮用了四年,彭小峰用了兩(liang) 年。他們(men) 成了當時勇立時代潮頭的造勢英雄,但時代很快就翻臉了。
就在施正榮一擲千金購豪車,彭小峰逆勢對賭擴產(chan) 能之時,危機悄悄逼近。
其時的中國光伏還“三頭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場在外、主要設備在外),國內(nei) 產(chan) 能不斷釋放,推著海外的上遊晶矽原料價(jia) 格飆升。2005年—2008年,多晶矽價(jia) 格從(cong) 40美元/公斤一路飆升到500美元/公斤,“擁矽為(wei) 王”成為(wei) 當時業(ye) 內(nei) 的共識。
手握定價(jia) 權的海外矽料廠商趁機提出簽訂長約,擔心成本繼續抬升的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嗷嗷待哺,紛紛提前鎖定訂單和價(jia) 格。
後來回頭看,所有簽了長協的人都心太急沒摸清情況。因為(wei) 就在此時,國內(nei) 也開啟了一輪多晶矽生產(chan) 的產(chan) 能大躍進,國資和民企紛紛殺入這一市場,比如彭小峰和苗連生就是在此時突飛猛進。
但他們(men) 還是慢了。賽維投資120億(yi) 在新餘(yu) 建設的馬洪矽料廠直到2009年9月份才投產(chan) ,英利旗下的六九矽業(ye) 直到2010年才實現商業(ye) 化生產(chan) ,而此時的市場已是風聲鶴唳。
2008年,金融危機陰霾籠罩全球,西方國家光伏補貼政策退坡。一時間內(nei) ,激進擴張的中國光伏企業(ye) 一夜間跌入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的地獄,企業(ye) 紛紛倒閉。據當時的數據統計,僅(jin) 是金融危機期間,國內(nei) 就有超過300餘(yu) 家光伏組件企業(ye) 倒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1年—2012年,歐美國家先後掀起對中國光伏的“雙反”調查,成為(wei) 壓倒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的最後稻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光伏產(chan) 品對外出口225億(yi) 美元,但到了2012年就驟降至127億(yi) 美元。
幾年前還要三年內(nei) 世界級先進的楊懷進,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這多像是一場煙火,砰的一聲,上了天,落下來的全都是灰!”
到2012年上半年,多晶矽價(jia) 格已降至每公斤24美元。此前簽訂了長期合同的光伏企業(ye) ,因此成為(wei) 最慘的人。比如,施正榮的無錫尚德還得按合同以每公斤40美元進貨。
無奈之下,尚德選擇了賠償(chang) 2.12億(yi) 美元取消部分合同。
忽如一夜春風的狂歡,終以秋風掃落葉的淒涼結局。
2013年,無錫尚德宣布破產(chan) ,施正榮“拒絕搶救”,獨自一人跑到澳洲躲清閑。
兩(liang) 年之後,背負300億(yi) 債(zhai) 務的賽維也走上了清算的道路,2011年與(yu) 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的對賭成為(wei) 彭小峰的光伏絕唱。
麵對慘烈敗局,彭小峰隻是將失利原因歸咎為(wei) 西方的“雙反”政策,自我的檢討與(yu) 反思不足,令其隨後輾轉電商和P2P的“東(dong) 山再起”,皆成恥辱和敗績。
苗連生的英利也因巨虧(kui) 被迫重組,特別爺們(men) 的是,即便被列入了失信人名單,他也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拿出全部身家償(chang) 債(zhai) ,“老苗不跑,英利不倒”還一度成了業(ye) 內(nei) 的標語。被重組委員會(hui) 問到有什麽(me) 訴求時,他隻是簡單地說了一句:
“沒有訴求,把我從(cong) 失信人名單中解除就行了。”
真應了那句老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2010年,苗連生斥巨資讚助南非世界杯,將英利推上世界的舞台,一時風光無限。企業(ye) 被破產(chan) 重組之後,他選擇了種菜養(yang) 鴨,釣魚遛狗。
▲苗連生讚助南非世界杯
亂(luan) 石穿空,驚濤拍岸,中國光伏的第一波大爆炸和野蠻生長就此戛然而止。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黯淡收場,主攻上遊矽料的朱共山就在此間完成了魚躍龍門,2006年發力多晶矽原料後,他的協鑫僅(jin) 用兩(liang) 年多就攻進全球老三,並在2011年正式稱王。
2
飲冰十年,不涼熱血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說,“係統的反脆弱性是以犧牲個(ge) 體(ti) 為(wei) 代價(jia) 取得的”。
這也是中國光伏的寫(xie) 照。先驅們(men) 幾乎都成了先烈,但他們(men) 的拓荒與(yu) 跌宕為(wei) 整個(ge) 產(chan) 業(ye) 繼續發展提供了方向。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也曾在演講中公開表示:
光伏在中國的異軍(jun) 突起,講述了一個(ge) 草根產(chan) 業(ye) 在中國崛起的生動故事。我們(men) 應該記住無錫尚德的施正榮先生和保定英利的苗連生先生為(wei) 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的發展作出的曆史性貢獻。他們(men) 正是在本世紀初以企業(ye) 家的眼光創立了光伏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施正榮先生帶來了光伏技術,帶動了中國光伏電池的工業(ye) 化生產(chan) 。當然,他們(men) 在後來的經營中遇到了問題,但我們(men) 不能僅(jin) 以成敗論英雄,應承認他們(men) 的曆史功績。
2011—2012年是中國光伏的至暗時刻,也是新舊勢力完成交替的曆史拐點。如今的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龍頭,從(cong) 新盟蛻化出的隆基股份,1997年就成立並為(wei) 新能源做設備配套的陽光電源先後上市。為(wei) 如今的隆基更加興(xing) 隆,陽光更加燦爛埋下伏筆,也為(wei) 中國光伏開啟嶄新的十年。
隆基能夠活下來並且壯大,有人的原因,也多少有點塞翁失馬的味道。
2005年,施正榮攜尚德高調敲開紐交所大門之時,李振國和他的同學鍾寶申低調合體(ti) ,並且決(jue) 定在光伏走出一條不同的路:以當時還非主流的單晶矽技術路線為(wei) 立業(ye) 之本。原因是,他們(men) 通過充分研究後發現,隨著技術的進步,單晶矽最終將具備度電成本優(you) 勢。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是,單晶矽當時並不被行業(ye) 廣泛認可,押注這一技術的隆基並沒有獲得太大的市場份額和資本關(guan) 注,因此沒有在行業(ye) 盲目擴張時同步跟進,反而繼續專(zhuan) 注技術,並靠不斷的技術突破在行業(ye) 一片哀鴻之際,以成功上市開始了大逆襲,募集的資金繼續加碼單晶矽技術。
這也再次說明,錢多了也會(hui) 害人,窮也有窮的好處,錢多錢少,堅持你認為(wei) 正確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正確了,成功隻是早晚的事。
隻用兩(liang) 年,2014年,上市的隆基就再交漂亮答卷:其單晶矽的全產(chan) 業(ye) 鏈成本優(you) 勢已顯著高於(yu) 多晶矽,相同條件下,單晶的度電成本比多晶低5%-10%,而發電效率則要高出5%。
優(you) 勢有了,接下來就是下場收獲。為(wei) 改變下遊電池和組件廠商長期使用多晶矽的習(xi) 慣,李振國親(qin) 自跑到下遊企業(ye) 去遊說,隆基自己也開始向下遊延伸,以此來強推單晶路線。
一係列動作下,2019年,國內(nei) 單晶矽片市場占比首次超過多晶,達到約65%,當年咬定長期目標甘作配角的隆基,終於(yu) 在這場技術長跑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2020年,隆基更拿下矽片和組件雙料冠軍(jun) ,全年組件出貨量約22.7GW,首次超過晶科能源,奪下全球出貨量第一;矽片出貨約 59GW(105億(yi) 片),市占率約為(wei) 45%。
1997年告別三尺講台,在出租屋裏創立了陽光電源的曹仁賢,這位農(nong) 家出身卻不甘平庸的企業(ye) ,走的也是和隆基類似的路線:以技術突破成就壁壘,專(zhuan) 注做好一件事。
▲曹仁賢和網友在線交流
在大浪淘沙、起伏不定的時代,生存下來就是一種超越。從(cong) 創業(ye) 初期勉強填飽肚子,到實現逆變器+儲(chu) 能雙TOP1,堅守“工匠精神”的曹仁賢說,“這是一場馬拉鬆賽跑,誰堅持到最後誰笑得最好。”而他領導的陽光電源,則在行業(ye) 起伏中成功穿越“牛熊”。
堅持迭代創新,每年至少推出3—5款新品,陽光電源的很多產(chan) 品都成了業(ye) 內(nei) 的主流機型。2020年,公司光伏逆變器發貨量達35GW,風電變流器發貨量達16GW,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達到30%,為(wei) 全球第一。
與(yu) 陽光電源同年成立的天合光能,也是靠冷靜和克製,成為(wei) 了完整經曆中國光伏榮辱興(xing) 衰之後還活得很好的那個(ge) 。去年6月,紐交所不得誌的它還搭上注冊(ce) 製快車,成功登陸科創板。已經戰鬥20多年的高紀凡,還是初學者心態:希望外界把天合當做一個(ge) 創業(ye) 公司。
高紀凡在2009年的時候曾公開表示“不要在外麵大肆宣傳(chuan) 太陽能行業(ye) 無限大,這不是一個(ge) 無限大的產(chan) 業(ye) ,我們(men) 時刻都應保持謹慎。”
更早的2007年,天合光能也曾決(jue) 定在連雲(yun) 港投資10億(yi) 美金建設一個(ge) 萬(wan) 噸級多晶矽項目,當時預計在2012年前全部建成。項目敲定之後,天合光能邀請了一家美國公司的代表來到中國參觀,但高紀凡從(cong) 他那裏得知,當時行業(ye) 既有的多晶矽產(chan) 能已經達到了市場需求量的三倍以上。一夜未眠之後,他果斷下了決(jue) 心:這個(ge) 項目我們(men) 不做了。
實力因此被保存下來。2012年之後,天合光能一年一個(ge) 大晉級,到2014年,已是全球組件出貨規模的冠軍(jun) ,並在2015年蟬聯。以公司作為(wei) 承擔主體(ti) 建設的光伏科學與(yu) 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則先後20次打破電池轉換效率及組件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
在別人瘋狂時保守,在別人猶豫時果斷,是他的生存法則。
登上全球第一之後,同行紛紛“出海”擴張,高紀凡卻再一次選擇“保守”,繼續堅守國內(nei) 市場。這讓天合光能2016年之後的組件龍頭的地位滑落,而晶科、晶澳、隆基等企業(ye) 開始逐步實現反超。
外界都開始替老高著急,他自己卻不急。因為(wei) 此時的他心中已有一個(ge) 更大的布局,轉型能源物聯網,切入這一未知的星辰大海。
與(yu) 李振國、鍾寶申,曹仁賢、高紀凡一起留在舞台的,還有飼料起家,然後養(yang) 魚養(yang) 到世界第一的通威劉漢元。最艱難時刻,這位堅信光伏未來的漢子,依靠積累的家底苦撐,最終也是熬過寒冬,等到春天的到來。
中國光伏的第二個(ge) 十年,就這樣在自省中痛定思痛,在低穀中涅槃重生,而回望所有能撐到最後的人,幾乎都有一種氣質上的暗合,沉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深耕、專(zhuan) 注。
當然,這重生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比如,2018年的防止再次過熱的“531”政策就是這一階段的重要插曲,並讓一批企業(ye) 家淘汰出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楊懷進。他曾在2012年揚言,“過去企業(ye) 蹂躪了這個(ge) 行業(ye) ,所以現在企業(ye) 要受到懲罰”,2018年,他自己成了那個(ge) 被懲罰的人。
相較於(yu) 負麵衝(chong) 擊,“531”新政帶來的正向效應也是有目共睹的,行業(ye) “降本增效”的節奏進一步加快,多項關(guan) 鍵技術在政策實施一年內(nei) 得到突破。
例如,天合光能將高效N型單晶i-TOPCon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24.58%並創下當時的世界紀錄,隆基72型雙麵半片組件正麵功率突破450W,同樣刷新世界紀錄……
當年要讓中國領先一把的李河君,非但壯誌未酬,還跌入破產(chan) 重組的深淵。但光伏同仁們(men) 完成了他的雄心壯誌,在以光伏為(wei) 主導的這一輪能源革命中,中國真的做到了:
領先了世界一把。
去年央視《對話》欄目邀請了高紀凡、鍾寶申、劉漢元、曹仁賢等一眾(zhong) 光伏企業(ye) 家做客,共同回顧中國光伏在過去十年走過的艱辛曆程。節目期間展示了目前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三張世界第一的名片,即:
中國光伏製造業(ye) 世界第一、中國光伏發電裝機量世界第一、中國光伏發電量世界第一。
在座的企業(ye) 家無不感慨,從(cong) “三頭在外”到“三項世界第一”的轉變,這十年,不易。
3
遠大前途
兩(liang) 會(hui) 之後,國人皆談“碳中和”,但鮮有人知光伏在其中到底扮演了多麽(me) 重要的角色。
零碳目標的實現途徑大致有四個(ge) :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築和零碳生活,其中零碳能源占據著決(jue) 定性的地位。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數據,2017年能源活動排放量占全球溫室氣體(ti) 總排放量的73%,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而中國能源消費產(chan) 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5%,占全部溫室氣體(ti) 排放的約70%。
去年12月,中國在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hui) 上明確表示,到2030年,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清潔化轉型由此成為(wei) “十四五”期間最重要的能源戰略,可再生能源也勢必迎來更大發展。
事實上,人類很早就將目光瞄向了可再生能源。
以光伏為(wei) 例,1877年人類就製作了第一片硒太陽能電池,1954年,貝爾實驗室就開發出第一個(ge) 現代版本的具有6%光電轉換率的晶矽光伏電池。
但高成本始終製約著新能源的大麵積推廣和普及,以至它在能源供應中的份額微乎其微。以光伏為(wei) 例,直到今天,它在中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也不到3.5%,占比較高的德國、意大利也不足10%。
降本提效始終是可再生能源的核心主題,而光伏技術的進步是最快的。
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的統計,從(cong) 2010年到2019年,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82%,而同期太陽能熱發電、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的成本隻分別下降了47%、39%和29%。
中國企業(ye) 家在光伏的第二個(ge) 十年,為(wei) 此作出了卓越貢獻。
十年之前,國內(nei) 光伏的標杆電價(jia) 為(wei) 1.15元/千瓦時,遠遠高於(yu) 火電成本。而到了2020年,光伏競價(jia) 項目的加權平均電價(jia) 為(wei) 0.372元/千瓦時,較2011年下降67.7%,青海地區甚至達到0.26元/千瓦時,相較於(yu) 火電有顯著的成本優(you) 勢。
作為(wei) 效率和效益標杆的隆基掌門李振國甚至表示,未來30年,光伏的降本空間大概還有60%-70%。
隨著度電成本的下降,光伏因此進入嶄新的時代:由政策性驅動向經濟性驅動轉變的時代,而行業(ye) 增長曲線的斜率勢必將會(hui) 增大。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測算數據,如果中國可以建成67%的高比例風、光電,將有能力實現1.5℃溫控目標和碳中和目標。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2050年的風、光發電量將達到11.1萬(wan) 億(yi) 度。
2020年,國內(nei) 風電發電量為(wei) 4665億(yi) 度,光伏為(wei) 2605億(yi) 度,在光伏率先實現成本效益的前提下,未來30年,光伏至少是十幾倍的增長空間。
放眼全球,能源革命已成滾滾浪潮,歐委會(hui) 以立法形式將“碳中和”確立為(wei) 政治目標,拜登上台之後立即製定了清潔能源計劃,並提出將電力行業(ye) 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戰略。
4
曆史要重演?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高低波動不可避免。
以史為(wei) 鑒,可知興(xing) 替,以人為(wei) 鑒,可明得失。道理誰都懂,但有幾人能真正做到?
2021年,中國光伏在高歌猛進中進入了第三個(ge) 十年,形勢一片大好中,卻也讓人多少看到曾經末日瘋狂的影子:政策高度扶持,資本由衷青睞,中遊快速擴產(chan) ,矽料再次緊缺。
上一輪泡沫破裂後,光伏產(chan) 業(ye) 一度被資本拋棄,但隨著它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快速擴張,卻又從(cong) “棄兒(er) ”變為(wei) “寵兒(er) ”,從(cong) “醜(chou) 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高瓴資本一擲千金,先後入股隆基、通威兩(liang) 大光伏龍頭企業(ye) ,IDG資本則增持愛旭股份並布局光伏新貴高景太陽能。
而整個(ge) 2020年,國內(nei) 有16家光伏企業(ye) 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光伏新項目投資超4000億(yi) ,曾經的“逃兵”也殺了回來,施正榮攜亞(ya) 洲矽業(ye) 敲打著科創板的大門。
來自Solarwit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光伏行業(ye) 新增了360餘(yu) 條電池產(chan) 線,對應140GW+的新增電池產(chan) 能;新增了500條組件產(chan) 線,折合200GW+的產(chan) 能。
而據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的預測,2021年全球光伏裝機規模才在150-170GW左右,國內(nei) 為(wei) 55-65GW左右。
這意味著,僅(jin) 去年擴大的電池和組件產(chan) 能就達到甚至超過了今年全球的需求量。
行業(ye) 也再次回到“擁矽為(wei) 王”的時代,安泰科在4月7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國內(nei) 單晶複投料價(jia) 格區間在13.0-13.8萬(wan) 元/噸,成交均價(jia) 為(wei) 13.48萬(wan) 元/噸,周環比上漲2.28%,而三月初的這一數據還是10.95萬(wan) 元/噸。
Solarwit通過統計後發現,全行業(ye) 2021年僅(jin) 有的52.7萬(wan) 噸矽料產(chan) 出,已被下遊企業(ye) 通過長約鎖定的方式鎖定掉了97%。2021年,國內(nei) 大約隻有5萬(wan) 噸新增矽料產(chan) 量,而這些產(chan) 能一經釋放也會(hui) 很快被鎖定,拿不到矽料的企業(ye) 或許隻能“餓死”。
2月1日,保利協鑫公告顆粒矽產(chan) 能將從(cong) 6000噸提到1萬(wan) 噸,第二天便火速公告已經獲得隆基和中環的長單,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圖源:Solarwit
矽料的新一輪擴產(chan) 也還在進行中,2月28日,保利協鑫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江蘇中能與(yu) 上機數控擬就30萬(wan) 噸顆粒矽的生產(chan) 進行合作;3月1日,特變電工宣布在內(nei) 蒙古包頭市投建10萬(wan) 噸多晶矽項目。
由於(yu) 矽料擴產(chan) 的周期較長(從(cong) 擴產(chan) 到落地約1—1.5年,滿產(chan) 需要2-2.5年),短期的產(chan) 能釋放跟不上下遊擴產(chan) 的速度,此輪矽料漲價(jia) 很大程度也是來自上下遊的產(chan) 能節奏差,但這也容易造成新的挑戰:當上遊的後期產(chan) 能提上來,很可能會(hui) 再次絕對過剩。
去年光伏玻璃經曆了一輪瘋狂的漲價(jia) 潮,相關(guan) 企業(ye) 快速增加產(chan) 能。據黑鷹光伏的統計,到2021年底,光伏玻璃的日熔量將達到5萬(wan) 噸,按照這一產(chan) 能效率計算,全年可滿足300GW組件的需求,從(cong) 緊缺到過剩隻需要一年的時間。
縱觀目前整個(ge) 光伏產(chan) 業(ye) 鏈,矽料、矽片、電池、組件等各環節的擴產(chan) 都極為(wei) 激進,有人因此預言:過剩或許就在眼前。置身其中的企業(ye) 家們(men) 則胸中各有丘壑。
“矽料雙王”朱共山和劉漢元的看法就截然不同。
劉漢元公開表示:“我們(men) 產(chan) 業(ye) 鏈的合作夥(huo) 伴一定要弄清楚,研究明白後再積極而又謹慎地投資,避免很多無序發展,各個(ge) 環節相互匹配,加強行業(ye) 同行們(men) 的協同合作。”
雖然觀點帶有強烈的中庸色彩,但還是可以從(cong) 中讀出他的謹慎和擔憂。
“光伏產(chan) 能永遠是過剩狀態,沒有過剩的時代就沒有競爭(zheng) 的時代。”或許正是因為(wei) 在上一輪擴張期實現成功逆襲,朱共山才表現出了如此樂(le) 觀的態度。
馬克思曾說過,“生產(chan) 的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yi) 的一般內(nei) 生性矛盾”,無論哪種主義(yi) ,當你遵循市場的邏輯和法則來發展經濟,無論哪種產(chan) 業(ye) 似乎都難逃相對過剩的命運。
朱共山的樂(le) 觀,很有馬克思主義(yi) 的精神。
但過剩也要有度。光伏可能會(hui)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保持高景氣度,市場規模相對目前的體(ti) 量也會(hui) 有很大的躍遷,這是肯定的。但這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未來每個(ge) 人都有。
2013年,施正榮看到的未來或許比今天的現實還要美好,但即便看到,即便自己還是未來的重要推動者和成就者,隨著破產(chan) 的一聲響,未來已和尚德再無關(guan) 係。
不管雪有多厚,道有多長,過程中注定有坎坷曲折。有人被甩出軌道,想要走到最後,前提是,你得先活下來。
20年跌宕、血淚與(yu) 血拚走到今天不容易,企業(ye) 家們(men) 當不忘曾經,牢記教訓,讓中國光伏不但要領先世界一把,而且要一直領先下去。
1.《光伏設備行業(ye) 深度報告:並行之年,順勢而為(wei) 》 廣發證券 2021-1-29
2.《隆基股份異軍(jun) 突起背後:蝶變路上的三次關(guan) 鍵抉擇》 礪石商業(ye) 評論 2020-12-28
3.《光伏成敗二十年:誰還是那個(ge) 少年?》 黑鷹光伏 2021-3-2
4.《光伏行業(ye) 2021年度展望:擁矽為(wei) 王》 Solarwit 2021-1-18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