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料漲價(jia) 不是什麽(me) 新鮮事了,從(cong) 去年下半年開始這就是光伏行業(ye) 中下遊最頭疼的事。五月份矽料(致密料)已經穩穩地站上了150元/公斤,均價(jia) 差不多到了153-158。而去年的這個(ge) 時候還隻有60元,一年裏漲了1.5倍。矽料的漲價(jia) ,對矽片、電池片和組件企業(ye) 的利潤率都造成了實實在在的擠壓,但是對各個(ge) 產(chan) 業(ye) 鏈環節而言,價(jia) 格傳(chuan) 導能力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再加上產(chan) 能過剩的壓力,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上各環節的投資價(jia) 值和風險會(hui) 有很大的差別。
![]()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從(cong) 光伏產(chan) 業(ye) 鏈的角度,看看:
1. 過了搶裝期以後,行業(ye) 增長是否還具有確定性?
2. 2021年光伏行業(ye) 市場需求有多大?量化計算
3. 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的產(chan) 能過剩有多嚴(yan) 重?
4. 產(chan) 能過剩時,哪個(ge) 環節資本損耗最大?
貝瑞研究聲明:文中觀點基於(yu) 公開市場信息和曆史數據形成,不作為(wei) 直接投資建議,僅(jin) 供交流,歡迎留言探討投資見解。
2020年的股市,光伏板塊算得上帶頭大哥之一了。雖然年後整個(ge) 行業(ye) 遭遇一波骨折式大跌,但是四月份的年報和一季報讓咱們(men) 股民們(men) 再一次看到了行業(ye) 的增長確定性,股價(jia) 也從(cong) 地板上起來了不少。
話不多說,還是一貫的作風,數據說話:先來看看2020年行業(ye) 的增速。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wei) 71.67GW,新增光伏裝機容量48.2GW,同比2019年增長60%,雖然還未恢複到2017年的水平,但是未來持續增長可期。截至2020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253GW。
![]()
(數據來源於(yu) 國家能源局,作者製圖)
了解風電和光伏行業(ye) 政策的朋友們(men) 都知道,去年四季度,尤其是12月是光伏和風電的搶裝期。因為(wei) 中央財政自2021年起對光伏(戶用除外)和陸上風電不再補貼,因此2020年四季度瘋狂搶裝。過了這個(ge) 搶裝期以後,預計也就是海上風電在2021年再繼續一年搶裝,接下來就屬於(yu) 平穩的市場增長了。
那補貼退坡以後,光伏和風電就要涼涼了嗎?
其實,即使搶裝潮過了,十四五期間,光伏的增長還是比較確定的。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王勃華在年初的光伏研討會(hui) 上預測2021年全球新增裝機達150-170GW,我國新增裝機規模55-65GW,“十四五”期間國內(nei) 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70-90GW。也就是說今年20%左右的裝機增速還是有的。
當然,談到光伏,光看國內(nei) 市場是遠遠不夠的,中國的整個(ge) 光伏產(chan) 業(ye) 鏈都領先於(yu) 世界,而且出口比例極高,我們(men) 的光伏龍頭麵向的是全球市場。目前國內(nei) 光伏龍頭企業(ye) 在整個(ge) 國際市場的競爭(zheng) 格局依舊較好,占有率仍在提高。
在這裏給大家一組數據,感受一下中國光伏,光亮世界的力量:2019年,中國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占全球的產(chan) 量占比分別達67%、98%、83%和77%,全年光伏產(chan) 品出口額約 207.8 億(yi) 美元,同比增長 29%。2020年因為(wei) 疫情影響,全年光伏產(chan) 品出口額小幅下降,但仍然接近200億(yi) 美元,全球新增裝機130GW,算是對得起行業(ye) 的期盼了。
2020年,我國產(chan) 業(ye) 鏈各端均實現較高增長,其中多晶矽產(chan) 量39.2萬(wan) 噸,同比增長14.6%;矽片產(chan) 量161.3GW,同比增長19.7%;電池片產(chan) 量134.8GW,同比增長22.2%;組件產(chan) 量124.6GW,同比增長26.4%。整體(ti) 產(chan) 業(ye) 鏈的增長如此,而行業(ye) 龍頭的集中度進一步加強,龍頭效應加劇,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產(chan) 業(ye) 鏈龍頭增長更為(wei) 強勁。
但是,從(cong) 上麵這組產(chan) 業(ye) 鏈各端的產(chan) 量數據也能看出,產(chan) 業(ye) 鏈並非均衡發展,越靠下遊,產(chan) 量增長越快,產(chan) 能增長也同樣,而上遊產(chan) 能增長相對較慢。因此也就出現了從(cong) 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問題:上遊產(chan) 能和產(chan) 量都不夠支撐下遊的發展,矽料的價(jia) 格就節節攀升,而越是靠下遊的組件,利潤率就越是被擠壓得厲害。
那產(chan) 業(ye) 鏈各端目前的產(chan) 能、產(chan) 量情況如何?組件企業(ye) 會(hui) 不會(hui) 因為(wei) 受上遊漲價(jia) 影響進一步降低利潤?根據產(chan) 能布局,哪一端最可能率先出現產(chan) 能過剩呢?
2021年需求預測
首先來看一下全球的需求。對於(yu) 需求的預測,不同的行業(ye) 研究機構給出的預測數據稍有不同。比如,上麵提到的王理事長預測的全球新增裝機需求是150-170GW,IHS預測為(wei) 183GW,彭博預測為(wei) 150-194GW。我們(men) 取個(ge) 折中的數據,全球新增裝機需求為(wei) 172GW。
172GW的新增裝機對應的組件和矽料的需求分別是多少呢?因為(wei) 了解了組件的需求,矽片和電池片的需求就比較清楚了。
以1:1.2的容配比來計算,172GW的新增裝機對應206GW的組件需求。
以目前的矽耗水平,生產(chan) 1GW的矽片大約需要2700-3000噸矽料,那我們(men) 再次折中,取2850噸矽料生產(chan) 1GW矽片。那麽(me) ,2021年需要58.7萬(wan) 噸矽料。
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能匯總
計算題先做到這裏,現在我們(men) 來做一下統計課作業(ye) ,來看看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2020以及2021年的產(chan) 能情況。先說明一下,以下的統計數據來自各公司官網或公告或其他公開信息,但是數據不一定準確,也不一定完整,尤其是龍頭以外的小公司的數據很難查詢。(歡迎大家留言指出數據不準確的地方,大家共同探討)
![]()
(數據來源於(yu) 年報、官網等公開信息,作者匯總製圖)
我們(men) 就不去細算各個(ge) 環節國內(nei) 的產(chan) 能和產(chan) 量占到全球產(chan) 量的多少比例了,我們(men) 先無底線的假設全球的需求都被我們(men) 包了(夢想還是要有的嘛),以206GW的需求,那中國的矽片、電池片和組件供應全球還綽綽有餘(yu) (假設到2021年中期擴產(chan) 的一半投產(chan) ),產(chan) 能過剩已經相當嚴(yan) 重。
那矽料呢?行業(ye) 預計到2021年底,我國矽料產(chan) 量占全球產(chan) 量的75-80%,那麽(me) ,按照58.7萬(wan) 噸的75-80%來算,我國矽料的產(chan) 能也是緊緊巴巴夠的(同樣假設到2021年中期擴產(chan) 的一半投產(chan) ),即使真缺,缺口應該也就是小幾萬(wan) 噸。
那如今市場缺料缺成這樣,矽料價(jia) 格暴漲,難道不是下遊廠商瘋狂擴產(chan) ,自食其果嗎?
競爭(zheng) 格局日趨惡劣
可見,光伏行業(ye) 的競爭(zheng) 格局會(hui) 越來越惡劣,不隻是同一環節的先進產(chan) 能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速度加快。而且由於(yu) 瘋狂擴產(chan) ,導致擴產(chan) 速度跟不上的上遊產(chan) 能吃緊,上遊就勢必會(hui) 加速擴產(chan) 。而上遊擴產(chan) ,又導致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產(chan) 能過剩進一步加劇,產(chan) 能利用率進一步降低。根據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的數據,2019年全球組件產(chan) 能利用率就隻有63.2%,在未來幾年,這個(ge) 數字恐怕還會(hui) 降低。
那哪些企業(ye) 的產(chan) 能利用率相對較高呢?以組件為(wei) 例,一體(ti) 化龍頭的產(chan) 能利用率要明顯優(you) 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其中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隆基股份組件業(ye) 務2019年產(chan) 能利用率分別達到95.3%、92.5%、78.4%。2020年的數據我沒找到,但是從(cong) 出貨量來看,隆基的組件產(chan) 能利用率應該提高了。
晶科和晶澳是組件的老牌企業(ye) ,銷售渠道健全,品牌影響力強,相對於(yu) 其他廠家來說,擴產(chan) 也比較節製。而且這兩(liang) 家是“以銷定產(chan) ”的策略,所以,對產(chan) 能過剩的擔憂,組件廠商裏這兩(liang) 家應該相對安全。但是產(chan) 能過剩導致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下遊環節毛利率變低,這個(ge) 是誰也擺脫不掉的。
產(chan) 能過剩,哪個(ge) 環節的資本損耗更大?
雖然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包括玻璃都在瘋狂擴產(chan) ,但是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的擴產(chan) 投資規模差別是很大的。從(cong) 單GW投資成本來看,電池片的投資成本是最高的,尤其是HJT電池片的投資,單GW投資在4.5億(yi) 左右。矽料和矽片其次,大概在單GW設備投資2.2億(yi) 元左右,而組件相對較低。
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勢必造成被淘汰產(chan) 能的加速折舊,對企業(ye) 盈利造成衝(chong) 擊。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一個(ge) 是落後產(chan) 能占比大的企業(ye) 風險大,另一方麵,單GW投資較高的電池片環節的風險也較大。
今天的文章主要從(cong) 需求和產(chan) 能的角度總結了一下光伏行業(ye) 的發展,以及量化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產(chan) 能過剩淘汰的是落後產(chan) 能,以及產(chan) 能擴張太快,但是資本和需求端跟不上的企業(ye) 。但是總體(ti) 上,光伏行業(ye) 本身還是少有的確定性高的行業(ye) 。到今天,我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坡長雪厚的地方滾起雪球來也不是毫無阻礙,長坡上有時也有大石頭,讓雪球停一停,抖一抖雪。坡還在,雪還厚就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