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在火星表麵完成軟著陸,我國也成為(wei) 有能力實現火星表麵巡視探測的國家。在人類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中,天問一號算是一個(ge) 比較大體(ti) 量的探測器,“祝融號”太陽能帆板靈感來源於(yu) 蝴蝶。
據介紹,由於(yu) 火星距離太陽要比地球距離太陽要遠得多,火星表麵的太陽照度隻有地球的大概40%。為(wei) 了滿足火星車在火星上工作的能量要求,“祝融號”火星車太陽能帆板就做得特別大,比之前的玉兔和玉兔二號要大得多,由4塊太陽能帆板組成,設計靈感來源於(yu) 蝴蝶。受火星上光照和溫度的限製,最佳的工作時間是在火星的中午前後,這時候陽光比較充足,火星車還會(hui) 把一部分電能儲(chu) 存在蓄電池中,以備夜間使用。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監測“祝融號”火星車工作情況。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產(chan) 品保證經理饒煒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精確入軌後,已按預定飛行程序在軌飛行了約295天;自2021年2月10日成功環繞火星後,相繼完成了著陸區預探測、軌道維持、自檢等關(guan) 鍵飛行控製任務,期間,能源平衡,狀態穩定,各分係統工作正常;5月15日淩晨2時多,“天問一號”在火星停泊軌道上進入著陸窗口,隨後探測器實施降軌,環繞器與(yu) 著陸巡視器開始器器分離,繼而環繞器升軌返回停泊軌道,著陸巡視器運行到距離火星表麵125千米高度的進入點,開始進入火星大氣,並最終軟著陸在火星表麵。
火星是緊鄰地球的一顆類地行星,通過對火星的探索活動,有助於(yu) 理解火星氣候的進化之謎。火星探測是人類開展深空探測的關(guan) 鍵性步驟,必然成為(wei) 繼月球之後的深空探測熱點。與(yu) 此同時,火星探測將會(hui) 促進行星學、宇宙學、火星生命學、太陽係演化學、空間天文學、空間物理學、空間材料科學等科學領域的創新與(yu) 發展,這些學科的進展又將帶動更多的基礎學科交叉、滲透與(yu) 共同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