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提前商議過一般,大宗商品的水泥、鋼鐵、混凝土價(jia) 格接連上漲。近期,光伏行業(ye) 的矽料價(jia) 格也不甘落後,一路“高歌猛進”。
受到矽料價(jia) 格上漲的影響,光伏產(chan) 業(ye) 鏈也頻繁調價(jia) ,同時,迫於(yu) 利潤被壓縮的現實,矽片減薄成了企業(ye) 謀取利潤空間的主要選擇。
對此,多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業(ye) 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近期多種原料價(jia) 格的陸續上調關(guan) 係較多因素,而矽料價(jia) 格的波動並非沒有利好之處,或許能夠推動行業(ye) 的向好發展。
矽料價(jia) 格上漲
5月12日,PVInfolink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日多晶矽致密料最高現貨價(jia) 格已經飆升至180元/千克。
參考上海有色網的監測數據,5月19日多晶矽最新的平均價(jia) 格再度上漲,晶矽致密料、多晶矽複投料、多晶矽菜花料均價(jia) 衝(chong) 破180元/千克。分項目來看,多晶矽致密料、多晶矽複投料、多晶矽菜花料均價(jia) 分別為(wei) 187.5元/千克、189.5元/千克以及184.5元/千克。
而5月18日多晶矽均價(jia) 約在177.2元/千克,三類材料均價(jia) 分別為(wei) 177.5元/千克、179.5元/千克以及174.5元/千克。
其中,以多晶矽致密料均價(jia) 為(wei) 例,截至5月18日均價(jia) 相較於(yu) 5月12日持平,維持在180元/千克。
不久前,通威股份董事長謝毅曾在股東(dong) 大會(hui) 上表示,由於(yu) 前幾年矽料項目投資回報不大,行業(ye) 擴產(chan) 少,導致目前矽料供給不足,未來18個(ge) 月或者更長時間,矽料供給或將持續緊張,價(jia) 格可能會(hui) 持續向好。現階段,受到矽料報價(jia) 上調的影響,光伏企業(ye) 有關(guan) 產(chan) 品的價(jia) 格也有所調整。
隆基股份最新單晶矽片報價(jia) 均有上漲
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企業(ye) 發布的5月份定價(jia) 公告表明,矽片、電池片等材料價(jia) 格均有較大幅度增長。隆基股份單晶矽片價(jia) 格與(yu) 4月23日相比,G1方單晶和M6矽片報價(jia) 均上漲0.49元/片,M10矽片報價(jia) 漲幅則為(wei) 0.53元/片;中環股份最新報價(jia) G1方單晶上漲0.3元/片,M6上漲0.33元/片,價(jia) 格漲幅超過7%。
“美元超發貶值、庫存和產(chan) 能不足、經濟複蘇工業(ye) 品及原材料需求預期上升等因素,導致了矽料、水泥、煤炭等多項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談及多類原材料上漲的原因,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其分析認為(wei)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各國在抗疫同時積極推進疫後經濟恢複工作,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主投資是經濟複蘇的三大驅動力之一。而美國提出數萬(wan) 億(yi) 的基建計劃後,矽料、水泥、煤炭等預期需求旺盛,市場在情緒上形成了供不應求的預期。加上美元超發,美元實際貶值的情況,造成以美元為(wei) 計價(jia) 單位的大宗商品價(jia) 格普遍上揚,直接作用在國內(nei) 大宗商品,矽料、水泥、煤炭等多項原材料均在持續上漲,也是一種輸入性通貨膨脹。
不過,王赤坤指出,前述幾個(ge) 影響價(jia) 格的要素集中出現是比較罕見的,市場反應稍顯過大,相信隨著產(chan) 能補充,相關(guan) 因素的影響減弱,矽料、水泥、煤炭等多項原材料價(jia) 格暴漲的局麵將會(hui) 改變。
矽片減薄謀利潤空間
事實上,麵對不斷壓縮的利潤空間,光伏企業(ye) 除了采取調價(jia) 措施以外,對於(yu) 產(chan) 品的指標要求也有所改變。
以隆基股份為(wei) 例,透過5月10日的最新價(jia) 格公示不難看出,隆基股份在上調單晶矽片產(chan) 品價(jia) 格的同時,還將矽片進行了減薄處理,此前以175μm厚度為(wei) 基準M10矽片,調整為(wei) 最新的170μm。
對於(yu) 隆基股份矽片減薄技術的問題,隆基股份此前也曾回應稱,公司薄片化切割方麵具備技術儲(chu) 備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矽片的薄片化應綜合考慮性價(jia) 比及應用在終端為(wei) 客戶帶來的價(jia) 值。
年內(nei) 2月份,中環股份也曾發布有關(guan) 《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規格創新降低矽料成本倡議書(shu) 》。中環股份在倡議書(shu) 中提到,為(wei) 了應對多晶矽價(jia) 格上漲形勢,中環股份將通過減薄矽片厚度緩解下遊電池、組件客戶的成本壓力,其工業(ye) 4.0切片工廠已具備超薄矽片生產(chan) 工藝。並表示願意配合下遊客戶逐步推動170μm、165μm和160μm厚度單晶矽片的應用。
但另一方麵,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在采取提價(jia) 、減薄等措施應對矽料上漲的同時,也均對產(chan) 能進行了提升。
對此,北京特億(yi) 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建議,需要擴張的企業(ye) ,應當看清“全局產(chan) 業(ye) 鏈”供求關(guan) 係,有計劃、有節製的進行有效產(chan) 能的釋放。
祁海珅表示,去年矽料企業(ye) 擴產(chan) 規模相對較大,但投產(chan) 周期要一年多,最快要在2021年下半年才能達產(chan) 釋放。根據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多晶矽供應量在47-48萬(wan) 噸,進口矽料預計10萬(wan) 噸左右,合計供應總量範疇在57-58萬(wan) 噸,對應矽片的產(chan) 量也在200GW左右,即使按照1:1.2的容配比,也可以滿足167GW以上的光伏電站裝機量的需求。
小微產(chan) 能麵臨(lin) 淘汰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麵對矽料上漲情況,光伏行業(ye) 的分化趨勢也日趨顯著。龍頭企業(ye) 選擇擴產(chan) 時,下遊部分企業(ye) 生產(chan) 壓力增大,或無法完成既定目標。
對此,祁海珅向《華夏時報》記者進行了全麵的解析,“問題和矛盾出現在光伏產(chan) 業(ye) 鏈的中間環節:矽片、電池片和組件。”
祁海珅指出,目前矽片的產(chan) 能接近300GW、電池片和組件環節的產(chan) 能均在400GW左右,300GW的矽片產(chan) 能為(wei) 了企業(ye) 訂單要搶隻有200GW的矽料,然而公開數據顯示170GW左右的矽料已簽長單實現“抱團式發展”,隻剩下10-30GW的矽料產(chan) 能被100GW的矽片廠家搶單,400GW的電池片廠家搶300GW的矽片現象也就發生了,這就是矽料價(jia) 格為(wei) 何“十連漲”的原因。
“我國矽料的原料產(chan) 能大約在180GW-200GW之間,基本能滿足權威機構預測的全球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的終端需求,從(cong) 源頭供應和終端需求來看,不存在過剩現象。”祁海珅補充道,但是,由於(yu) 搶單的存在,目前市場的過剩其實是指“結構性過剩”,這種產(chan) 業(ye) 鏈內(nei) 部的供需不平衡,帶來了產(chan) 業(ye) 鏈內(nei) 部的“割裂”問題,“內(nei) 卷化”現象也不可避免的正在發生。
結合以上分析,祁海珅認為(wei) ,在光伏產(chan) 業(ye) 鏈內(nei) 部的“低效競爭(zheng) ”過後,落後或小微產(chan) 能會(hui) 被淘汰,行業(ye) 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對產(chan) 業(ye) 的長期、健康、有序發展會(hui) 更為(wei) 有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