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光伏十年技術路線之爭:晶矽為王

星之球科技 來源:全球光伏2021-09-28 我要評論(0 )   

HIT、TOPCon各執己見,182、210激戰正酣,矽料漲價(jia) 動輒影響整個(ge) 產(chan) 業(ye) ,卻從(cong) 未有人懷疑過晶矽為(wei) 王。相較與(yu) 晶矽,第二大光伏電池技術 - 薄膜的市場份額占比隻有4%,競爭(zheng) 力...

HIT、TOPCon各執己見,182、210激戰正酣,矽料漲價(jia) 動輒影響整個(ge) 產(chan) 業(ye) ,卻從(cong) 未有人懷疑過晶矽為(wei) 王。

相較與(yu) 晶矽,第二大光伏電池技術 - 薄膜的市場份額占比隻有4%,競爭(zheng) 力遠不能及,而占比95%以上的晶矽,則是全世界公認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流光伏電池技術。

十五年前,大家也是這樣以為(wei) 的。

開端:被爆炒的多晶矽

2005年,無錫尚德的上市引發了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的掘金時代。伴隨著國內(nei) 外光伏的爆發式增長,全球矽料供不應求,多晶矽價(jia) 格隨之暴漲。

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之前,多晶矽是價(jia) 格極為(wei) 便宜的工業(ye) 原料,晶矽電池生產(chan) 成本大幅上升後,薄膜電池憑借成本優(you) 勢開始快速崛起。

彼時,薄膜電池的成本僅(jin) 相當於(yu) 晶矽電池的一半,國內(nei) 無錫尚德、江西賽維、新奧等多家企業(ye) 都從(cong) 國外購買(mai) 薄膜電池設備設立了相應的生產(chan) 線,薄膜光伏開始對晶矽電池的主導地位發起挑戰。

(2003-2009年多晶矽價(jia) 格走勢)

2006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占有率為(wei) 8.2%,2007年達到了12%,2008年提高到了15%以上。

發展:不複存在的成本優(you) 勢

時間來到2008年轉折點,由於(yu) 產(chan) 能過剩和金融危機的爆發,多晶矽價(jia) 格泡沫破滅,伴隨著無數光伏企業(ye) 的破產(chan) ,薄膜光伏也不複往日輝煌。

2009年,矽料價(jia) 格用了一年時間從(cong) 500美元/kg降到50美元/kg,2010年因為(wei) 產(chan) 能不足而短暫回升,但馬上2011年就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從(cong) 100美元降到不到30美元/kg,晶體(ti) 矽電池、組件等下遊產(chan) 品價(jia) 格也全線下跌。

就在大家對晶矽光伏的未來重拾信心時,一個(ge) 重要的角色出現了。

轉折:“能源瘋子”劍走偏鋒

2009年,靠水電發家的李河君進軍(jun) 薄膜光伏,投入數百億(yi) 資金,在國內(nei) 建造九個(ge) 薄膜基地,同時接連收購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AltaDevices等薄膜光伏企業(ye) ,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薄膜光伏集成商。2012年,漢能光伏組件產(chan) 能高達3GW,比當時全球主要薄膜企業(ye) FirstSolar還要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市場局勢逐漸明朗的情況下,國內(nei) 主要光伏企業(ye) 如協鑫、通威、隆基等都選擇晶矽技術路線,漢能憑借強大的資金和全球技術整合能力打造出一個(ge) 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

漢能在晶矽和薄膜的爭(zheng) 端中扮演了關(guan) 鍵角色,以一己之力衝(chong) 擊當時已經成熟的晶矽產(chan) 業(ye) ,李河君的魄力可見一斑。

“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當時的李河君如此堅信。

高潮:突如其來的雙反

2011年,美國政府開始對華進行光伏雙反調查,隻針對晶矽,不針對薄膜,2012年正式宣布對中國晶矽光伏產(chan) 品實施雙反。

美國作為(wei) 最重要的新興(xing) 戰略市場對中國晶矽電池組件關(guan) 上大門,短短幾個(ge) 月內(nei) ,無數光伏企業(ye) 倒下,近半數企業(ye) 處於(yu) 半停產(chan) 狀態;2012年中國500強虧(kui) 損公司中7家新能源企業(ye) 累計虧(kui) 損160.61億(yi) 元,光伏企業(ye) 更是損失慘重。

彼時的李河君在激辯正酣的晶矽和薄膜路線中如此有理有據,意氣風發。

結局:一代巨頭的謝幕

令人驚歎的是,中國光伏曆經種種打擊,卻展現出無與(yu) 倫(lun) 比的韌勁。雙反後,大批利好政策出台,支持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伴隨這國內(nei) 市場的爆發和大批優(you) 秀光伏企業(ye) 的崛起帶來的技術革命,中國光伏擺脫全球依賴,一舉(ju) 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光伏製造和裝機強國。

晶矽成本迅速降低,薄膜也並沒有如預想般實現對晶矽市場的逆襲。盡管在此期間,圍繞晶矽和薄膜的爭(zheng) 論仍不停歇,此時似乎慢慢已經有了定論。

(2010-2018年全球薄膜電池所占市場份額,來源:CPIA)

與(yu) 此同時,2015年的漢能遭遇了港股市場的惡意做空運動,短短20分鍾內(nei) 股價(jia) 下跌近50%,市值瞬間蒸發1400多億(yi) 港元,而後漢能又遭遇了幾次重大的虧(kui) 損,再沒有錢支撐自己的發展。漢能糟糕的財務狀況,加上市場不及預期,這個(ge) 全球最大的薄膜發電企業(ye) 舉(ju) 步維艱。

2020年7月,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接受法院的破產(chan) 審查。今年4月,“浙江長興(xing) 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房地產(chan) 、附屬設施等整體(ti) 資產(chan) ”破產(chan) 拍賣。債(zhai) 權人討債(zhai) 、員工討薪,一代巨頭的結局令人唏噓。

然而,漢能消失了,薄膜還在;晶矽與(yu) 薄膜爭(zheng) 論的聲音消失了,多晶矽漲價(jia) 的理由還在。

輪回:重陷艱難境遇的晶矽

2021年的今天,多晶矽價(jia) 格重回十年前,薄膜電池仍然作為(wei) 最大的競爭(zheng) 對比保持第二占比,薄膜無法替代晶矽,晶矽也無法替代薄膜,然而當平價(jia) 、雙控、雙碳的目標成為(wei) 必須,晶矽還能一直保持領先優(you) 勢嗎?

《全球光伏》了解到,受矽料漲價(jia) 影響,目前光伏組件的價(jia) 格已經漲到1.8元/W左右,組件成本持平甚至更高。矽料價(jia) 格上漲10元/千克,對應組件端成本約3-5分/W的漲幅,倘若矽料價(jia) 格在未來幾年不能降下來,晶矽光伏的壓倒性優(you) 勢將不複存在。

2015年,First Solar報告生產(chan) 碲化鎘組件的每瓦成本為(wei) 0.46美元,自2015年以來成本“大幅下降”,且每年都在下降(之後不再公開);目前龍焱能源碲化鎘薄膜轉換效率在14%以上,成本可以控製在1.7元/W之內(nei) 。

鈣鈦礦作為(wei) 下一代最被看好的光伏電池技術之一,同樣屬於(yu) 薄膜電池技術的一種,國內(nei) 纖納光電、協鑫光電,國外企業(ye) 牛津光伏等都有相關(guan) 產(chan) 線建設。這一高效技術的發展對光伏行業(ye) 帶來的影響極有可能是顛覆性的,當產(chan) 能擴大到1GW以上時,鈣鈦礦組件的製造成本將下降到每瓦0.7元左右。

賽維從(cong) 最大全球出貨量到破產(chan) 重組隻用了兩(liang) 年,尚德從(cong) 盛極轉衰隻需要一份長單,美國FirstSolar作為(wei) 薄膜電池領頭企業(ye) 一直維持領先。晶矽電池的成本從(cong) 薄膜的一半到兩(liang) 倍再回到一半,眼見又有上升趨勢,沒有什麽(me) 是絕對的。

勝者為(wei) 王,敗者為(wei) 寇,一個(ge) 決(jue) 定,一場豪賭,一段值得深思的往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