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ye) 谘詢機構雷斯塔能源日前發布最新報告稱,由於(yu) 原材料和運輸成本飆升,預計2022年,全球將有超過一半的光伏項目麵臨(lin) 延誤甚至取消的風險。

報告指出,由於(yu) 供應鏈承壓加上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全球2022年計劃安裝的約9000萬(wan) 千瓦的公用事業(ye) 規模光伏項目中,約有5000萬(wan) 千瓦的項目建設可能受阻。
市場研究機構埃信華邁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至今,多晶矽價(jia) 格已上漲了200%以上。此外,受包括銀、銅、鋁和玻璃在內(nei) 的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的影響,截至今年下半年,光伏組件的製造成本同比去年已經上漲了近50%,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供應鏈緊張和航運成本上升也將持續推高各種原材料的價(jia) 格。根據雷斯塔能源的報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航運成本上漲了近500%,推動光伏原材料的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報告指出,光伏組件及其相關(guan) 的運輸成本通常占項目總資本支出的1/4到1/3。當組件和運輸的成本增加時,將會(hui) 顯著影響光伏項目收益。雷斯塔能源將去年的運輸成本與(yu) 當前成本進行比較發現,各項成本的上升使得光伏電力的成本上漲了10%-15%,對大多數計劃於(yu) 2022年進行的項目而言,這樣的漲幅已然構成重大挑戰。
行業(ye) 媒體(ti) 《光伏雜誌》援引非政府組織可再生能源項目主任Kyungrak Kwon的話稱,光伏原材料的供應鏈延誤或中斷至少會(hui) 持續到明年第二季度,如果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得不到解決(jue) ,那麽(me) 光伏組件的價(jia) 格可能兩(liang) 年內(nei) 都不會(hui) 下降。
雷斯塔能源高級可再生能源分析師David Dixon表示:“光伏行業(ye) 正麵臨(lin) 著最嚴(yan) 峻的挑戰之一,預計目前的產(chan) 業(ye) 瓶頸在未來12個(ge) 月內(nei) 都無法得到緩解。這意味著,光伏開發商和承購商將不得不決(jue) 定是否降低利潤、推遲項目或提高承購價(jia) 格以完成項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業(ye) 內(nei) 分析認為(wei) ,雖然全球範圍內(nei) 多晶矽產(chan) 能下降,甚至處於(yu) 停滯狀態,但中國的多晶矽產(chan) 能卻持續擴大,已經從(cong) 2010年底的9.1萬(wan) 噸增長到2020年的近50萬(wan) 噸。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目前,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鏈規模龐大、技術成熟、成本快速下降,加上中國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因此,預計中國光伏行業(ye) 將保持高水平增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