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碳達峰、碳中和國家層麵政策頻出,為(wei) 新能源行業(ye) 指出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作為(wei) 綱領性文件,為(wei)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製定了“時間表”“路線圖”。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全麵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集中式與(yu) 分布式並舉(ju) ,加快建設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加快智能光伏產(chan) 業(ye) 創新升級和特色應用,創新“光伏+”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
立足當下,著眼未來,麵對碳中和的發展大勢,光伏必將擔當時代大任。
“現在舉(ju) 國上下暢談‘雙碳’目標,在中央政府的明確指示下,光伏真正的春天到了。”澳大利亞(ya) 國家技術科學與(yu) 工程院院士、上海電力大學教授施正榮在近日舉(ju) 辦的能源思享匯上開幕式致辭中表示。
施正榮介紹,可從(cong) 四個(ge) 方麵來理解“雙碳”目標、本次能源重大轉型為(wei) 光伏產(chan) 業(ye) 帶來的機遇。
首先,碳達峰、碳中和讓社會(hui) 進入可持續綠色經濟發展階段。他介紹,每次經濟發展動力都源於(yu) 新技術,過去20年,互聯網推動了經濟轉型,改變了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和生產(chan) 方式。碳達峰、碳中和也將帶動大量低碳零碳負碳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攻關(guan) 、研發與(yu) 應用,用綠色技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二,引起了公眾(zhong) 對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視。當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疊加,殘酷的現實讓越來越多的民眾(zhong) 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即將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6)是《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以來的第一次氣候大會(hui) ,也將有助於(yu) 決(jue) 定下一個(ge) 五年、十年地球村的居民應如何應對這一危機。
第三,有助於(yu) 應對能源危機,保障能源安全。施正榮分析認為(wei) ,近期發生的能源供應緊張情況,和供應鏈脫不開關(guan) 係。我國是一個(ge) 多煤、缺氣、少油的國家,2020年石油、天然氣外采比重分別達到73%和43%,安全保障麵臨(lin) 較大壓力。
保障能源安全,需以綠色、可持續的方式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因此,能源轉型要用戶端電氣化,電力綠色化,發儲(chu) 配送智能化。電力來自光伏、風能與(yu) 氫能,就能提高能源自給率,降低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
第四,降低能源品類的外采率,不需要進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有助於(yu) 保障金融安全。
根據《意見》提出的目標,到206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如此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未來究竟如何布局落地?施正榮多年前就對這個(ge) 問題進行了思考。
“2010年在德國參加歐洲能源峰會(hui) 時,我代表新能源,與(yu) 代表化石能源的殼牌前董事長在台上進行了對話討論。他問我兩(liang) 個(ge) 問題,讓我思考了很多年:第一,若光伏大幅取代火電,如何解決(jue) 光伏大麵積安裝的問題?第二,原材料供得上嗎?”
上述兩(liang) 個(ge) 問題,如今都成為(wei) 了我國不得不麵對的現實。
施正榮介紹,光伏大麵積安裝方麵,可以利用沙漠等地廣人稀地區建設大型光伏基地,結合分布式光伏發電,通過多元布局滿足光伏裝機增長需求。
而在供應鏈方麵,光伏依賴於(yu) 原材料矽,隨著全球能源轉型推進和我國“雙碳”目標的落實,新能源相關(guan) 裝備產(chan) 量增長,對鋰、鉑、鈷等稀有金屬需求不斷增加,而其在地殼中儲(chu) 量較少,長期下去或將麵臨(lin) 供需瓶頸。
“要有多少的供應鏈體(ti) 量才能滿足能源轉型增長需求?這是一個(ge) 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對此,施正榮指出,矽是地球上第二大最豐(feng) 富的元素,無毒無害,安全可靠,可以作為(wei) 能源轉型中可靠的供應來源。
他強調,矽在能源轉型進程中更好扮演角色,一方麵是規模應用,另一方麵離不開技術創新。例如煉矽不用碳還原,而是用氫氣與(yu) 二氧化矽直接等離子體(ti) 還原,不排放二氧化碳。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長達十幾年、數十年,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場硬仗,也是一次機遇,隻要光伏從(cong) 業(ye) 者齊心協力,一定能夠開啟綠色的新世界,光伏大有可為(wei) 。”施正榮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