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上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目標。今年2月,陽江市五金刀剪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博士生路超撰寫(xie) 的論文《激光粉末床熔融316L不鏽鋼飛濺的氧化行為(wei) 研究》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應用表麵科學》)上,這意味著他頂住壓力堅持研究“空白地帶”的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學術界“空白地帶”引起關(guan) 注
路超是鋼鐵研究總院和陽江市五金刀剪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聯合培養(yang) 的金屬3D打印專(zhuan) 業(ye) 博士生,研究院院長張瑞華教授是他的導師。在研究院成立之初,路超於(yu) 2015年6月便來到這裏。來自河南鄭州的他,在陽江度過了碩博7年,是陽江“本土”培養(yang) 的博士生。
2021年初,路超在一次實驗中偶然用電鏡看到少量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粒子。出於(yu) 好奇,他將放大倍數由500倍調至1萬(wan) 倍,看到這些表麵均勻分布著類似足球花斑一樣的粒子與(yu) 周邊光滑的粒子“格格不入”,這引起了他的注意。
查閱文獻時路超發現,這些特殊的粒子很少有人研究。國內(nei) 的研究者認為(wei) ,材料處於(yu) 充滿氬氣的環境中,且粉末含氧量極低,生成物應該是同一種物質,這些不算顯眼的粒子直接被忽略了,也有部分學者未注意到這些特殊粒子的存在,而國外也僅(jin) 有十幾篇文章研究了這種特殊粒子。“這些文章隻有簡單的描述,模棱兩(liang) 可,並不能解答我的疑惑。”他大膽猜測,即使實驗環境氧含量極少,也會(hui) 生成氧化物,影響實驗結果。
隨後,路超和導師張瑞華討論了他在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找不到文章得不到合理的解釋,他想深入研究一探究竟。沒想到等待他的是導師關(guan) 懷的責備:“科學研究是條很漫長的路,這個(ge) 方向沒人研究,如果花了那麽(me) 多時間精力,可能一無所獲,還有可能會(hui) 影響畢業(ye) ,值不值得呢?”
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
路超深知,3D打印技術廣泛運用於(yu) 軍(jun) 工、航天、汽車、醫療等領域,一些十分精細的物件就是通過3D打印技術製成的。如果材料、技術稍有差池,對應的將會(hui) 是巨大的損失。“當前的研究假定的是理想的實驗環境,忽視了一些極其細微的影響因素。如果打印的產(chan) 品足夠多,這些粉末粒子被重複循環使用,也許這些影響因素就會(hui) 被放大,進而影響產(chan) 品質量。”為(wei) 了驗證自己的猜測,路超開始了他的研究。
研究過程並不順利,甚至可以用“壓力重重”來形容。研究院檢測設備的放大倍數不夠,路超便向其他研究機構預約設備,還將樣品寄到深圳請研究機構進行檢測。他記不清2021年一整年做了多少次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嚐試、等待、失敗,寶貴的時間過去了,成果還沒有,他有些著急。“我相信自己的方向是對的,也許做的還不夠,但是我相信,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路超鼓勵自己。
實驗的過程是孤獨的。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yu) 能夠證明那些特殊粒子就是氧化物。多次實驗的積累給了他信心,撰寫(xie) 論文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2021年11月,當論文寫(xie) 好的那一刻,他信心滿滿地向國際頂尖學術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投稿,第二個(ge) 月就收到雜誌社的反饋。路超根據反饋意見修改了兩(liang) 次,最後一次收到反饋時臨(lin) 近春節。
厚積薄發專(zhuan) 注解決(jue) 實際應用需要
《Applied Surface Science》是表麵物理科學類的頂級學術刊物,是具有國際頂級影響力的重要學術刊物,該期刊屬於(yu) 中科院SCI分區材料科學類別的一區,屬於(yu) 行業(ye) 頂刊(TOP期刊)。為(wei) 了盡快提交最後的修改版本,今年春節路超沒有回家。他在實驗室和宿舍之間兩(liang) 點一線,認真對照編輯的反饋意見修改,再將平時做實驗的情況好好整理,盡可能完善論文。
功夫不負有心人,論文最終在2月發表。路超告訴記者,研究中最難的是找不到相關(guan) 文獻,全靠自己摸索,很怕鑽進死胡同。“以後如果有人研究,就可以參考我的經驗了,這是最開心的事。”馬上要畢業(ye) 了,由於(yu) 一直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沒有時間找工作單位,當記者問到去哪裏工作的時候,路超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也非常喜歡激光應用行業(ye) ,希望繼續在這個(ge) 行業(ye) 裏深耕。
論文發表後張瑞華才得知,這個(ge) 執著的學生並沒有將自己的“忠告”放在心上,了解到這項研究花費了路超一年多的時間,他更是對這個(ge) 認真、有毅力、不服輸的學生改觀了印象。“路超能夠耐得住寂寞,潛心鑽研,將來一定會(hui) 取得更大的成績,國家需要這種類型的人才。”張瑞華評價(jia) 路超。
張瑞華表示,中國已經成為(wei) 了國際上的論文大國、專(zhuan) 利大國,但是很多時候的研究脫離了實際應用。“路超能夠克服外界的壓力和誘惑,沉下心來做研究,這是非常難得的,做科研就需要這種坐冷板凳的精神,不為(wei) 金錢名利所動,厚積薄發,希望他在事業(ye) 上有更大的收獲。”張瑞華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