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2日發布報告說,歐債(zhai) 危機本質上已成為(wei) 泛歐層麵的問題。如果政策措施滯後於(yu) 危機傳(chuan) 播,歐債(zhai) 危機的影響將廣泛外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天發布的《綜合外溢報告》對歐元區、美國、中國、日本、英國五大經濟體(ti) 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進行了綜合分析。
報告說,歐債(zhai) 危機的外溢風險主要通過貿易、金融和商品價(jia) 格等渠道傳(chuan) 播,導致歐元區以外的國家經濟活動收縮和金融市場緊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模擬推算,歐債(zhai) 危機對中歐、東(dong) 歐和南歐國家的影響最為(wei) 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wei) ,歐元區夥(huo) 伴國采取傳(chuan) 統應對政策,比如降低利率和使財政自動穩定器發揮作用能有助於(yu) 減輕不利影響。但更加實際的方法是,采取非傳(chuan) 統政策,如量化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如果這些措施能有助於(yu) 提高資產(chan) 價(jia) 格和全球需求,將能幫助減輕歐債(zhai) 危機的負麵影響。
報告指出,對於(yu) 美國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yu) 財政調整。政治僵局可能導致2013年減稅政策終止和自動開支削減機製啟動,這意味著短期內(nei) 財政調整過緊而中期又不足。此外,美國還麵臨(lin) 政府運轉缺乏資金和聯邦政府債(zhai) 務上限需要上調等不確定性問題。
雖然這些風險較低,但其對世界經濟的潛在影響很大。中期來看,美國財政的不可持續性對其他四大經濟體(ti) 將造成更大風險。美國要把避免財政過度緊縮作為(wei) 首要任務,並製定中期調整計劃。
報告認為(wei) ,中國要做好準備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全球經濟變化,同時采取措施使國內(nei) 需求從(cong) 投資向消費轉變;日本可以考慮加大中期財政調整力度;英國要采取措施鞏固金融係統,提高市場信心。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關(guan) 於(yu) 提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監督質量和有效性的呼聲不斷加大。在此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yu) 2010年6月表示計劃在兩(liang) 年內(nei) 推出關(guan) 於(yu) 五大主要經濟體(ti) 外溢影響的報告,此舉(ju) 被認為(wei) 是該組織加強自身治理改革和多邊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的報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繼2011年之後發布的第二份《綜合外溢報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