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自動化的上海大眾(zhong) 寧波工廠,隻是中國製造業(ye) 向智能化邁進的一個(ge) 縮影。今年,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銷量預計將達到4.5萬(wan) 台,同比增長21.6%;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20%;物聯網產(chan) 業(ye) 增速同樣超過兩(liang) 位數。作為(wei) “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一個(ge) 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機器人、人工智能、移動互聯、大數據、新型傳(chuan) 感器、3D打印以及由此帶來的智能製造技術,正日益成為(wei) 我國工業(ye) 轉型升級、由製造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重要技術手段。
“一台進口自動插件機,隻要一人操作,每天可完成4萬(wan) 隻燈的插件,相當於(yu) 此前一條40人生產(chan) 線的兩(liang) 天工作量。在生產(chan) 效率提高80倍的同時,自動插件機的產(chan) 品合格率也較人工提高5%以上。”在遭遇多年“用工荒”後,勞動密集型企業(ye) 江蘇鎮江強淩電子有限公司通過使用自動化設備,走出一條轉型升級之路。公司生產(chan) 總監汪華慶說,目前,鎮江工廠員工隻有1900多名,比用工最多時減少了近九成。而今年企業(ye) 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0億(yi) 元。相對用工最多時年銷售6.5億(yi) 元,智能製造讓這家企業(ye) 以13.6%的人工完成了153.8%的產(chan) 值和銷售。
“智能製造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推進兩(liang) 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標,是建立國家製造業(ye) 創新體(ti) 係的關(guan) 鍵。”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當前,我國工業(ye) 發展已經到了爬坡過坎的重要關(guan) 口,新常態倒逼工業(ye) 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兩(liang) 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已成為(wei) 突破發展瓶頸、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力和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關(guan) 鍵選項。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通過引進和開發智能化設備,優(you) 化產(chan) 品設計與(yu) 生產(chan) 工藝,實現生產(chan) 自動化,也為(wei) “機器人”工業(ye) 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契機。
在江蘇常州武進國家級高新區的金石機器人常州有限公司的車間裏,一架長72米、高6.8米的巨型機器人正在勞動,隻見它的“手臂”在數控機床前靈活轉動、抓取、放置,相關(guan) 生產(chan) 用品隨即準確地進入數控機床加工。“機械化、自動化生產(chan) 已成為(wei) 工業(ye) 企業(ye) 一個(ge) 不可逆轉的趨勢,‘機器換人’正日益成為(wei) 我國工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公司董事長劉金石說。
據介紹,去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銷量一舉(ju) 超越日本,成為(wei) 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今年前三季度,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的銷量達3.36萬(wan) 台,同比增長32.5%,預計全年將達到4.5萬(wan) 台。工業(ye) 機器人已廣泛服務於(yu) 國民經濟25個(ge) 行業(ye) 大類、52個(ge) 行業(ye) 中類,涉及諸多製造業(ye) 領域。“機器換人”,以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正成為(wei) 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適應新常態的新動力。
據悉,智能製造包括推廣智能化設備(也稱自動化設備),開發智能化產(chan) 品,在生產(chan) 經營過程中引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三大領域。2015年,工信部將加快推進智能製造生產(chan) 模式。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技術和裝備,研究論證實施國家級智能製造重大工程,先期組織實施3年行動計劃,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zhuan) 項行動。工信部還將選擇鋼鐵、石化、紡織、輕工、電子信息等領域開展智能工廠應用示範,組織實施流程製造關(guan) 鍵工序智能化、關(guan) 鍵崗位機器人替代工程。加快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產(chan) 品發展,開展智能製造示範城市(區)試點建設,也將是智能製造的突破口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