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幕的工博會(hui) ,成為(wei) 展示智能製造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風向標。
牛頓1.0開啟工業(ye) 4.0大門
本土工業(ye) 4.0企業(ye) 上海明匠智能,似乎更了解國內(nei) 企業(ye) 的現狀。繼去年工博會(hui) 上發布國內(nei) 首條國產(chan) 化工業(ye) 4.0生產(chan) 線後,企業(ye) 昨天再度推出智能網關(guan) 牛頓1.0操作係統,讓工業(ye) 4.0變得觸手可及。
上海明匠智能總經理陳俊說,當前國內(nei) 製造業(ye) 基本采用人工製造或基本設備製造,尚未實現信息化生產(chan) 聯動,工廠級製造層麵均未實現多設備智能聯動生產(chan) 。這家本土企業(ye) 研發的牛頓1.0係統,能實現不同協議間的無縫轉換,從(cong) 而集成所有生產(chan) 數據,傳(chuan) 輸到工業(ye) 雲(yun) 平台,“指揮”現實中的生產(chan) 流程。業(ye) 內(nei) 預計,該平台的投入使用將工業(ye) 4.0項目的實施難度降低60%,維護成本降低90%。
機器人不再是外資“獨唱”
目前,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ye) 機器人市場。2014年,中國市場的工業(ye) 機器人銷量超過5.7萬(wan) 台,同比增長56%,占全球銷量的25%。從(cong) 工業(ye) 機器人使用密度來看,中國市場還有巨大潛力。
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中國製造2025”,規劃將工業(ye) 機器人列為(wei) 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今年工博會(hui) 的機器人展館,不再是國際品牌唱獨角戲,像新鬆發布的多關(guan) 節柔性機器人就驚豔全場。新鬆公司上海機器人創新與(yu) 應用促進中心副主任田勁鬆表示,相較於(yu) 市場上出現的同類產(chan) 品,新鬆研發的機器人在負載和成本上,都優(you) 於(yu) 同類產(chan) 品。
3D打印上海企業(ye) “唱主角”
在3D打印專(zhuan) 區,上海本地企業(ye) 逐漸成為(wei) 國內(nei) 的翹楚。上海普利生機電科技公司董事長侯鋒表示,企業(ye) 幾天前在珠海展會(hui) 發布了“銳打600”樣機,但還沒等到工博會(hui) 就已被客戶“強行搶購”,這次隻能展示“銳打400”機型。據了解,普利生憑借獨特的麵陣曝光技術,以10倍於(yu) 國內(nei) 同類設備的打印速度,使3D打印技術走入市場。
同樣是上海企業(ye) 的上海悅瑞三維科技,經過不斷的技術積累,從(cong) 代理商轉變為(wei) 製造商,在工博會(hui) 上首次推出自主研發製造的工業(ye) 級3D打印設備。總經理張國良告訴記者,我國現在處於(yu) 產(chan) 業(ye) 升級轉型關(guan) 鍵時期,工業(ye) 級3D打印市場需求巨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