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推進實驗室特任副教授司廷、特任副研究員翟誌剛和教授羅喜勝等在激波誘導的界麵不穩定性實驗研究方麵取得係列新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匯聚激波衝(chong) 擊下多模界麵的演變圖像,揭示了界麵失穩和複雜波係發展規律和內(nei) 在機製,近期多項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J. Fluid Mech. 和Phys. Fluids 上。
激波誘導的界麵不穩定性是一種十分複雜的多尺度強非線性物理問題,是可壓縮湍流機理研究的一個(ge) 主要方向,也是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在天體(ti) 物理、慣性約束聚變(ICF)清潔能源、航天火箭發動機、國防尖端武器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背景和研究價(jia) 值。實驗研究中,激光慣性約束聚變、電磁套筒內(nei) 爆、炸藥驅動金屬材料等方法耗資巨大、周期較長、診斷困難,難以大量開展。因此,在實驗室條件下,激波管中的激波加載流體(ti) 界麵實驗成為(wei) 重要研究方法。由於(yu) 匯聚激波能產(chan) 生高溫高壓,更切合工程應用實際,國際研究熱點都集中在匯聚激波與(yu) 界麵的相互作用上。
據羅喜勝介紹,在激波管中開展激波與(yu) 界麵相互作用的實驗研究需要解決(jue) 三大難題,即匯聚激波的產(chan) 生、完美可控界麵的形成和精細流場結構的觀測。通過長期攻關(guan) ,研究團隊突破了“匯聚激波的產(chan) 生”和“可控界麵的形成”兩(liang) 大關(guan) 鍵技術,率先設計並建成了楔形匯聚激波管(Phys. Fluids, 2010, 22: 041701; Phys. Fluids, 2012, 24: 026101; Rev. Sci. Instrum. 2014, 85: 015107)和半圓形匯聚激波管(Phys. Fluids, 2015, 27: 091702),開發了新型複雜界麵生成技術(J. Fluid Mech. 2014, 757: 800-816; J. Fluid Mech. 2015, 773: 366-394),利用先進的流場診斷方法,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匯聚激波衝(chong) 擊下多模界麵的演變發展規律和機製(J. Fluid Mech. 2015, 784: 225-251)。
在一個(ge) 匯聚激波管中,光滑圓弧形激波與(yu) 初始氣體(ti) 界麵相互作用,產(chan) 生反射激波和透射激波,界麵上任何初始擾動都會(hui) 因失穩而增長。司廷介紹說,匯聚激波誘導下的界麵不穩定性發展與(yu) 平麵激波有較大差異。研究表明,透過界麵的匯聚激波到達聚焦點產(chan) 生局部高壓高能量密度區域,之後又迅速反射並與(yu) 界麵再次作用,使界麵運動發生反轉,在流場中產(chan) 生非常複雜的波係結構。在整個(ge) 過程中,激波強度不斷發生變化,流場中壓力擾動和渦量分布促使界麵運動速度以及擾動增長率都隨時間變化。因此,匯聚激波誘導的界麵不穩定性一方麵將破壞激波向氣體(ti) 動力學焦點匯聚的對稱性和均勻性,另一方麵將促進不同流體(ti) 之間的混合。研究獲得的擾動發展定量演化規律以及內(nei) 在機理,能夠為(wei) 相關(guan) 數值模擬程序和理論提供驗證數據和圖像,也可為(wei) 實際應用如ICF的靶丸設計、航天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設計等提供可靠的理論指導。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e) 務費的資助。
匯聚激波衝(chong) 擊多模界麵(左)和單模界麵(右)的實驗結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